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69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901篇
耳鼻咽喉   135篇
儿科学   189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620篇
口腔科学   398篇
临床医学   2903篇
内科学   1650篇
皮肤病学   318篇
神经病学   672篇
特种医学   1168篇
外科学   1916篇
综合类   5828篇
预防医学   1839篇
眼科学   107篇
药学   2219篇
  10篇
中国医学   2288篇
肿瘤学   777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938篇
  2013年   934篇
  2012年   1217篇
  2011年   1247篇
  2010年   1329篇
  2009年   1289篇
  2008年   1323篇
  2007年   1232篇
  2006年   1149篇
  2005年   1137篇
  2004年   1004篇
  2003年   957篇
  2002年   832篇
  2001年   767篇
  2000年   725篇
  1999年   565篇
  1998年   445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419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早期拔管的方法和可行性分析。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60例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采用胆总管探查常规T管固定手术治疗;B组(30例)采用胆总管探查肝圆韧带内走行T管联合带蒂大网膜包绕T管手术治疗,B组术后第6、9、12天行腹部超声/CT检查了解窦道形成情况指导拔除T管。应用SPSS17.0对以上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T管胆汁引流总量、术后T管拔除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术后胆漏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通过腹部超声/CT检查检测示:术后1周T管窦道壁的平均厚度为4~5 mm,且T管窦道基本形成,随着时间的增加窦道更加完整和清晰。B组30例患者中术后8 d拔管14例(46.7%),10 d拔管15例(50.0%),12 d拔管1例(3.3%),拔管后均未出现胆漏。B组术后T管胆汁引流总量和术后T管拔除时间分别为(2 105±460)ml和(10.0±2.0)d,明显少于A组的(3 742±660)ml和(17.0±3.0)d,(P=0.007);B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1.3±2.1)d和(19 145.8±1 035.4)元,明显少于A组的(18.5±2.5)d和(28 180.2±2 548.9)元,(P=0.006);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肝圆韧带内走行T管联合带蒂大网膜包绕T管的方法,不仅可以早期拔除T管,有效减少胆汁的流失和胆漏的发生,而且减少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大体形态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1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切除标本沿冠状位切成厚度约1 cm的切片并拍照,记录病理学特点.参照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将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大体形态分为结节型(1型)、结节突起型(2型)、结节融合型(3型)、浸润型(4型).比较4种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9例肝癌患者中,1型占20.17% (24/119),2型占25.21% (30/119),3型占21.85%(26/119),4型占32.77%(39/119).4种不同大体形态分型的肝癌患者年龄、HBsAg阳性、术前AFP、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T分期、微血管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499,x2=2.944,3.516,F=1.028,2.837,2.419,x2=6.606,12.732,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患者术前AFP,4型显著高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83,1.851,2.083,P<0.05).患者手术时间,4型显著长于3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5,1.758,P<0.05);4型与2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1,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4型显著多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9,1.875,2.205,P<0.05).患者住院时间,4型显著长于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9,1.975,P<0.05);4型与3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8,P>0.05).患者微血管侵犯,4型显著多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05,8.291,4.729,P<0.05).119例肝癌患者中,116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7.48%(116/119),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4~74月).119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1~73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2%、70.7%、63.4%;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70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3%、42.7%、11.4%.1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51 ~6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1%、82.5%、65.3%,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41 ~54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3%、66.7%、58.6%;2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52 ~ 60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6%、82.6%、82.6%,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40~51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4%、64.1%、64.1%;3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48 ~58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6%,84.7%,77.8%,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36 ~48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1%、62.3%、50.0%;4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40 ~5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7%、51.5%、45.6%,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23 ~34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3%、31.6%、22.3%.不同大体形态分型肝癌患者预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1,7.652,P<0.05).患者预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4型显著差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体生存率:x2=4.823,6.131,5.785,P<0.05;无瘤生存率:x2=5.184,5.634,9.26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T分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x2=3.516,6.687,6.165,7.97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3 ~T4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为4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646,2.397,1.617,95%可信区间:1.042 ~ 12.713,1.063 ~5.403,1.119 ~2.337,P<0.05).结论 肝癌的大体形态分型可能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浸润型肝癌患者术前AFP高、术中出血量大、微血管侵犯发生率高,预后差.T3~T4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为浸润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3.
目的总结心脑死亡器官捐赠供肺评估及获取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总结19例供肺获取手术的护理配合,包括供肺的评估及选择、供肺切取术的物品准备、供肺切取的配合等。结果 19例经评估7例因感染、氧合差弃用;12例供肺按照国际标准化程序顺利获取转运至医院,完成10例双肺移植和2例右侧单肺移植,受者手术顺利。结论完善的术前用物准备、充分的术前供肺评估,熟练、准确的术中配合是供肺获取和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4月至2014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胰腺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对胰腺损伤分级,结合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所见将全部病例分级为:Ⅰ级17例,Ⅱ级16例,Ⅲ级9例,Ⅳ级5例,Ⅴ级1例。7例行非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胰腺清创冲洗引流术10例;胰腺破裂修补引流术16例;于外院行脾切除术,后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胰体胰尾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术5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例;近端断裂胰腺缝闭,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一期近端胰腺缝闭、远端胰管外引流术,二期胰腺瘘管-空肠或胃吻合术1例。结果 44例治愈,其中13例出现单种或多种术后并发症。4例因多发创伤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及完善的支持治疗是成功治疗胰腺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价右半肝阻断技术结合陈氏绕肝双悬吊法在右后叶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37例解剖性肝脏右后叶切除术中应用持续右半肝及陈氏绕肝双悬吊法辅助肝切除.右后叶肝肿瘤行右后叶切除时,采取持续右半肝阻断技术并结合陈氏绕肝双悬吊法经下腔静脉右侧放置2根提肝带,离断肝实质的过程中通过牵拉提肝带辅助肝切除.结果 全组共37例肝右后叶肿瘤病人行肝右后叶肿瘤切除术.术中均成功分离出右半肝肝蒂和右后叶肝蒂,游离右肝后均成功放置绕肝提拉带,断肝时行右半肝持续肝门阻断,术中无胆管损伤、肝短静脉、肝右静脉撕裂和大出血等相关操作并发症.肝实质离断时间17~28 min,阻断时间约20~30min,术中出血量60~330 ml.术后第1天丙氨酸转氨酶(ALT) 183~352 U/L,生化指标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右半肝持续阻断结合陈氏绕肝双悬吊法有助于减少右后叶肝切除术中出血量以及改善手术野,缩短肝实质离断时间,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9例(58足)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Ⅲ、Ⅳ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关节面复位后跟骨外侧放置跟骨锁定接骨板。手术前后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8个月。患者切口均无严重感染和广泛的皮肤坏死;骨折均愈合,时间3.5~4.5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B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8.3°±6.1°和125.7°±8.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价系统评分:优40足,良14足,差4足,优良率93.1%。结论 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2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10例,男2例;平均年龄49.0岁(16~77岁);病程为1个月~3年,平均病程7个月。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饱胀感伴隐痛6例、右上腹肿块1例、黄疸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4例。增强CT检查示肿瘤包膜完整、内有分隔者11例,分隔之间密度不一致;增强后内容物无强化,但囊壁及分隔可见轻度强化者9例。1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完整切除肿瘤。仅有1例腺瘤恶变者于术后2年复发,另11例均无复发。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好发于中年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饱胀感伴隐痛、右上腹肿块、黄疸等;增强CT是其主要的术前诊断方法。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其复发。  相似文献   
68.
ELISA定量测定AFP试剂盒的线性及标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LISA定量测定AFP试剂盒的线性及标准问题毛爱珍许斌(江苏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9)关键词线性标准酶联免疫吸附法甲胎蛋白我们对市场上7种国产、进口AFP定量ELISA试剂盒进行了比较,发现各试剂盒的线性及所设标准存在差异。1试剂及来源7...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对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腺病45例和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1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子宫肌腺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997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妇科子宫切除术后标本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腺病共45例,其中合并肌瘤者24例...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和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及补肾方左归丸和右归丸的作用,探索补肾方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自然衰老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老年组、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每组15只;另设青年组15只,共4组。青年组大鼠常规喂养至5月龄,老年组大鼠常规喂养至24月龄,普通饮食、饮水;从20月龄开始,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大鼠均按6.75 g/(kg·d)生药量食用饲料,连续给药4个月,每周停药2天。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ORT含量;透射电镜观察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大鼠血清CORT的含量显著升高,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线粒体参数体密度(Vv)、比表面(δ)、比膜面(δm)和神经细胞突触小泡Vv及突触内线粒体Vv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比较,左归丸组大鼠血清CORT含量显著降低,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线粒体Vv、δ、δm和海马神经细胞突触小泡Vv及突触内线粒体Vv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衰老大鼠血清CORT含量增高,海马神经细胞出现能量代谢的结构改变,补肾方左归丸和右归丸均可通过降低自然衰老大鼠血清CORT含量、改善其海马神经细胞能量代谢的结构变化而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