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280篇
预防医学   21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15篇
  1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黄芪提取物(extract of astragalus,E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的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E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含量、缺血脑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缺血侧脑组织皮质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EA80 mg·kg-1,EA(40,80 mg·kg-1)、EA(20,40,80 mg·kg-1)可分别改善缺血再灌注2,8,24 h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能明显降低外周血中的CEC含量,明显减轻缺血脑组织的脑水肿和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减少ICAM-1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结论 E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脑屏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2.
唐文成  李卫平  阮剑敏 《安徽医学》2010,31(10):1220-1221
目的研究孕早期出血者卵黄囊的超声表现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孕早期出血妇女卵黄囊的阴道超声表现,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随访其妊娠结局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与异常组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早期出血者卵黄囊的超声特征可以评估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3.
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部门多、防治措施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做好此项工作,不仅需要有关部门之间的有机协调和相互配合,更主要的是党政领导的重视及参谋部门的高效协同参谋作用。我们结合辽宁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四十年经验教训,谈谈强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4.
背景:近年来,肾移植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但移植后淋巴漏仍有很多报道。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方法:分析396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中髂血管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分为淋巴结肿大组(n=21)和无肿大组(n=375),分析两组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两组共发生淋巴漏27例,总发生率为6.82%。淋巴结肿大组5例,发生率为23.81%,移植后3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23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191mL;无肿大组22例,发生率为5.87%,移植后8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11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96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淋巴结肿大组移植后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1例,出现淋巴漏1例;反应性淋巴结肿大9例,出现淋巴漏1例;慢性淋巴结炎11例,出现淋巴漏3例;无淋巴结肿大组1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例死亡。说明肾移植后淋巴漏与肿大淋巴结性质、手术操作、排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影响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65.
背景:近年来,肾移植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但移植后淋巴漏仍有很多报道。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方法:分析396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中髂血管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分为淋巴结肿大组(n=21)和无肿大组(n=375),分析两组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两组共发生淋巴漏27例,总发生率为6.82%。淋巴结肿大组5例,发生率为23.81%,移植后3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23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191mL;无肿大组22例,发生率为5.87%,移植后8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11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96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淋巴结肿大组移植后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1例,出现淋巴漏1例;反应性淋巴结肿大9例,出现淋巴漏1例;慢性淋巴结炎11例,出现淋巴漏3例;无淋巴结肿大组1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例死亡。说明肾移植后淋巴漏与肿大淋巴结性质、手术操作、排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影响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NFα-2a)间隔10日与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方法:6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2周。随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10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组32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予以48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前12针治疗方案相同,治疗12针时的HCV RNA应答率,A、B两组分别为59%、61.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4针时HCV RNA的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7.2%、88.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HCV RNA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9.7%、92.3%,治疗结束6个月时HCV RNA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2.1%、80.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10日与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12周后,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给药间隔期,改为10天1次皮下注射,可有效减轻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背景:近年来,肾移植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但移植后淋巴漏仍有很多报道。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 方法:分析396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中髂血管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分为淋巴结肿大组(n=21)和无肿大组(n=375),分析两组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 结果与结论:两组共发生淋巴漏27例,总发生率为6.82%。淋巴结肿大组5例,发生率为23.81%,移植后3 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23 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191 mL;无肿大组22例,发生率为5.87%,移植后8 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11 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96 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淋巴结肿大组移植后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1例,出现淋巴漏1例;反应性淋巴结肿大9例,出现淋巴漏1例;慢性淋巴结炎11例,出现淋巴漏3例;无淋巴结肿大组1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例死亡。说明肾移植后淋巴漏与肿大淋巴结性质、手术操作、排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影响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CG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予饮食调控,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治疗15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CGN脾肾气虚证具有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尿蛋白等作用,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关节镜下缝合修补术和半月板次全/全切除术治疗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疗效,探讨缝合修补治疗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经关节镜治疗的34例(34膝)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患者,其中采用全内缝合或全内和外内联合缝合的患者15例(A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30.3±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0.6±3.8)d;内侧半月板损伤1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同期采用半月板次全/全切除术19例(B组),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29.1±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0.2 ±2.8)d;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并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等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A组为(71.3±8.8)min,B组为(45.7±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A组平均为138.7°±5.1°,B组平均为136.0°±4.6°;术后12个月关节活动度A组平均为140.1°±3.1°,B组平均为139.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A组平均为(90.1±7.1)分,B组平均为(89.9±6.9)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A组平均为(94.5 ±3.9)分,B组平均为(90.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 对于大型半月板撕裂,采用合适的缝合技术可使撕裂的全长段获得有效修补,能尽可能多地保留半月板的功能,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半月板次全/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70.
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保留关节囊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行初次THA的患者,其中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THA(A组)141例163髋,男61例,女80例,年龄26~95岁,平均66.5岁;同期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且未缝合修补外旋肌的THA(B组)88例101髋,男41例,女47例,年龄44~75岁,平均61.5岁;同期采用传统Gibson切口,保留关节囊的并修复外旋肌群的THA(C组)72例84髋,男30例,女42例;年龄33~80岁,平均68.3岁。对三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髋脱位率、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均获至少6个月的随访,A、B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方面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出血量、髋脱位、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THA具有微创一些优点,术中不保留关节囊,降低了手术难度,术野暴露充分,有利于髋臼假体及内衬的安装,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后假体脱位率,从近期的疗效来看是一种安全快捷的髋关节置换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