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尿失禁妇女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选择63例妊娠晚期志愿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妇女,按产妇产前是否有尿失禁症状分为尿失禁组(17例)和无尿失禁组(46例),选择同期14例已婚未孕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测定及静态尿道压力描记检查。结果妊娠晚期尿失禁发生率为26.98%;仅2例孕妇在valsalva动作时漏尿,漏尿点压(VLPP)分别为50cmH2O和67cmH20;妊娠晚期尿失禁妇女的最大尿道闭合压[(83.69±42.55)mmHg]及功能性尿道长度[(30.45±8.42)mm]低于无尿失禁组[(108.09±8.42)mmHg,(37.60±18.45)mm;P〈0.05]。结论妊娠晚期尿失禁的发生与妊娠后增加的最大尿道闭合压未能弥补日益增加的膀胱压有关,与功能性尿道长度未随妊娠继续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信息化监测模式在提高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水平的作用。 方法 基于医院基础信息系统构建多重耐药菌信息监测管理系统,获取医院多重耐药菌相关数据资料,同时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防控指标。 结果 医院在实施信息化监测管理后,接触隔离医嘱开具及时率从57.87%上升到9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820,P<0.001);多重耐药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执行率均比信息化监测管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由0.31%下降到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6,P<0.001)。 结论 实施信息化监测模式能够提高全院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水平以及精准化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63.
经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批准,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协作组学术会议”于2017年5月27日至28日在深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9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泌尿外科学组组长陈方教授、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协作组负责人文建国教授与深圳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守林教授等主持.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潍平教授到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诱导人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NK-6产生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DNA电泳技术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吉西他滨诱导人SNK-6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加药前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吉西他滨作用后,MTT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DNA断裂电泳可见典型的梯形DNA条带,随吉西他滨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流式细胞术分析,2 μg/ml吉西他滨作用SNK-6细胞4、8、24、48 h后,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2.1%、8.3%、23.9%、30.9%;吉西他滨作用48 h后,在88条有关凋亡的目的基因中共有17条基因表达发生大于3倍的显著变化,其中表达上调基因4条,下调基因13条。结论吉西他滨可以诱导人NK/T细胞淋巴瘤细胞产生凋亡,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吉西他滨可使SNK-6细胞中多个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初步揭示了其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影响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生物反馈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5例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OAB患儿临床资料,对治疗有效组195例和无效组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包括患儿年龄、性别、电刺激电流最大值、治疗频率、联合药物(奥昔布宁)、合并尿失禁情况等。结果有效组平均年龄(7.3±1.4)岁,无效组平均年龄(7.1±1.9)岁。有效组电刺激电流最大值(19.0+3.2)m A,无效组电刺激电流最大值(17.7+3.8)m A。有效组治疗频率为1~2次/天者135例,0.5~1次/天者135例,0.5次/天者4例;无效组治疗频率为1~2次/天者无一例,0.5~1次/天者3例,0.5次/天者7例。有效组使用药物及伴有尿失禁的患儿分别为115例、51例;无效组使用药物及伴有尿失禁的患儿分别为1例、2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治疗频率、联合药物奥昔布宁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P0.01),而年龄、性别、电刺激电流最大值、合并尿失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治疗频率[比值比Odds Ratio(OR)=0.016,P0.01]和联合药物奥昔布宁(OR=0.029,P0.05)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治疗频率和联合药物奥昔布宁是影响OAB儿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通过相对增加治疗频率及联合使用奥昔布宁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肾积水对儿童泌尿系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7月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25例三聚氰胺肾积水患儿进行4年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泌尿系超声、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同时记录患儿身高、体质量等发育情况.选取同期非纯母乳喂养和无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史的30名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25例肾积水患儿成功随访,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7.60 ±17.22)个月;双侧积水8例,单侧积水17例.4年后随访发现20例积水消失,5例减轻.患儿补钙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身高和体质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未发现泌尿系占位性病变.结论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患儿肾积水4年后身体生长发育正常,极少数患儿肾积水继续存在,但无恶化迹象.  相似文献   
67.
68.
中国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30年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30年的发展情况。方法对全国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66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96所(57.83%);164所有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年份的医院中,1995年之前建科的医院46所(28.05%),1995—2005年建科的医院63所(38.41%),2005—2015年建科的医院55所(33.54%)。165所医院每千床专职人员数从1995年的4.80名下降至2015年的4.09名,1995—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类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2,P<0.01)。1995—2015年各省份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学历、专业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2.91、47.10,均P<0.01)。1995、2005年专职人员学历均以大专及以下学历为主,所占比率分别为70.81%、53.30%;2015年以本科学历(53.79%)为主,博士、硕士所占比率分别为2.45%、22.86%。专职人员专业均以护理为主,所占比率由1995年的58.38%下降至2015年的45.96%。结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经历了30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提高专职人员比例,优化人员结构。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SBO)对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门诊PNE患儿163例,年龄(9.2±2.1)岁,男98例,女65例,这些患儿每周至少出现1次夜间遗尿,均有觉醒困难,无其他泌尿系疾病或脊柱裂引起的临床症状.记录患儿有无SBO体征(背部多毛、色素沉着、潜毛窦等).常规拍摄腰骶椎X线正位片、尿常规.治疗前均记录排尿日记,治疗开始后每月记录1次排尿日记,统计功能性膀胱容量(functional bladder capacity,FBC).根据有无SBO分为非SBO组和SBO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每周记录遗尿次数,每月随访一次,至少随访半年.通过比较非SBO组和SBO组遗尿次数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发现SBO 122例(占74.8%),男69例(56.6%),平均年龄(9.8±2.3)岁,伴有隐性脊柱裂阳性体征者55例(45.1%).非SBO者41例,平均年龄(9.5±2.5)岁,男24例(58.5%),女17例(41.5%).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BO组FBC为(216.5±49.6)ml,非SBO组为(217.4±47.3)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FBC增加量SBO组为(11.9±4.4)ml,非SBO组为(24.1±6.6)m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SBO组每周遗尿次数为(3.4±1.2)次,非SBO组为(3.1±1.0)次,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BO组完全有效25例(20.5%),有效25例(20.5%),部分有效34例(27.9%),无效38例(31.1%);非SBO组完全有效20例(48.8%),有效10例(24.4%),部分有效9例(22.0%),无效2例(4.8%).SBO组和非SBO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SBO组完全有效率明显高于SBO组(P<0.001).结论 SBO显著影响儿童PN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小儿遗尿与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的关系,筛选小儿VUR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以遗尿为主诉就诊并且神经功能正常的儿童和青少年83例(男36例,女47例),年龄5~16岁,平均(9.42±3.21)岁.所有患儿进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检查以评估VUR情况,并进行尿常规、尿培养、肾脏和膀胱超声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盆地肌电图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泌尿系检查的准入标准包括泌尿系超声异常、白天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异常、尿路感染或者同胞兄妹中有VUR病史等.结果 48例(57.8%)出现单症状性夜遗尿(MNE),35例(42.2%)非单症状性夜遗尿(NMNE).13例(15.7%)出现VUR.t检验结果显示,白天尿失禁患儿、女性患儿和当前伴有尿路感染的患儿VUR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性别、白天尿失禁和当前尿尿路感染的回归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VUR与患儿年龄、遗尿类型(原发性、继发性)、遗尿频率、有无遗尿家族史、尿路感染病史、有无排便异常和除白天尿失禁外的白天尿路症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UR明显常见于白天尿失禁的遗尿患儿,建议存在白天尿失禁的遗尿患儿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当前尿路感染是遗尿患儿发生VUR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