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对比研究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妇女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9月-2010年9月本社区分娩的106例糖尿病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孕前和孕期保健对孕妇与新生儿围产期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感染、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的孕妇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5,P〈0.001)。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巨大儿、低血糖、畸形儿的新生儿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2)。结论加强糖尿病孕妇的孕前保健非常重要,行血糖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并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减少围产期合并症、改善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2004年10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10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1例,女9例,19~46岁,平均28岁,平均病史8年。手术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小肠梗阻症状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余均正常。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效果满意。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尊重患者,认真倾听其主诉,对患者的病情表示理解、同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和住院环境,耐心向其解释手术方法、优点、适应症,使其对手术治疗树立信心,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取得患者配合。2.1.2术前准备①结肠传输功能试验:观察患者吞服X线…  相似文献   
63.
目的:自主研发一种基于熔融沉积成形原理的骨组织工程支架3D打印系统,定量评价其打印聚乳酸(polylactide,PLA)、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 PCL)制件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精度可控性。方法:系统硬件部分为基于三轴步进电机控制的单喷头熔融挤出材料的混元-Ⅰ型生物打印机,喷头直径为0.3 mm,配套打印分层软件生成打印控制代码为Gcode格式文件。用Imageware设计长×宽×高为10 mm×10 mm×2 mm的长方体,保存成STL文件。将文件导入配套打印分层软件并设定长方体内部为均匀分布的长方体孔隙结构,打印层厚0.2 mm,生成Gcode代码并用混元-Ⅰ型生物打印机分别打印PLA和PCL制件,每种材料重复打印10次。打印完成并充分自然冷却后取下,获得PLA、PCL打印制件(10个×2组)。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制件的宏观尺寸,每组任意选取3个制件用激光三维形貌测量显微镜扫描并测量每个制件层间重叠和无层间重叠区域的孔隙尺寸与实体支撑梁的直径。结果:所建立系统打印的PLA、PCL制件孔隙规则且相互贯通,宏观尺寸分别为PLA:长 9.950(0.020) mm,宽 9.950(0.003) mm,高 1.970(0.023) mm;PCL:长 9.845(0.025) mm,宽 9.845(0.045) mm,高 1.950(0.043) mm。内部结构PLA、PCL层间重叠部分支撑梁直径稍有增粗,前者较明显。各测量值中PLA层间重叠区域孔隙(274.09±8.35) μm与设计值差值最大,为26.91 μm。结论:应用自主研发的组织工程支架3D打印系统可完成PLA、PCL多孔支架的打印,该系统对宏观、微观结构的可控性满足研究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三维颜面部扫描仪进行真人实际测量精度评价。方法:分别应用三维颜面部扫描仪3dMD 和 FaceScan 获取10名正常面型志愿者的三维面相数字模型,测量每个模型上的10个特征线段长度和5个特征角度,并分别与高精度线激光扫描仪(Faro)获取的参考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测量学分析,计算面貌特征测量误差与实际测量精度。结果:3dMD 和 FaceS-can 对正常面型人群的长度测量精度分别为(-0.37±0.68)mm 和(-0.29±0.53)mm(P =0.223),角度测量精度分别为(-0.22±2.14)°和(0.12±2.69)°(P =0.428)。结论:2种三维面部扫描仪获取的三维面相数据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发一种牙位分区盒,并评价其在多牙位瓷贴面粘接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全科27名护士每人分别使用牙位分区盒及纸巾完成抓取15颗瓷贴面的操作,先后顺序随机。记录抓取与传递15颗瓷贴面所需总时间、一次抓取瓷贴面成功率及倒手次数。结果使用牙位分区盒进行操作时传递总时间短,一次抓取成功率高,倒手次数少,与使用纸巾进行操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位分区盒应用于多牙位瓷贴面粘接护理操作可提高操作速度,降低误操作。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CaCl2 溶液作为海藻酸钠/明胶交联剂短时作用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SCs)时,对其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从而为后期三维生物打印实验选择合适浓度的CaCl2 溶液打下研究基础. 方法:取P3代hASCs,实验组分别用50、100、200、500 mmol/L的CaCl2 溶液对细胞处理5 min,对照组细胞不处理. P3代hASCs处理后第1、3、5、7天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P3代hASCs成骨诱导7d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观察细胞成骨向分化情况,并用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法测定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差异. P3代hASCs成骨诱导14天后,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细胞矿化结节形成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采用SPSS 17. 0软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不同浓度CaCl2 溶液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在第1、3、5、7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成骨诱导7天后,随着CaCl2 溶液浓度的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除50 mmol/L与100 mmol/L CaCl2 溶液处理组之间,以及成骨诱导培养基组与200 mmol/L CaCl2 溶液处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成骨诱导14天后,随着CaCl2 溶液浓度的升高,矿化结节由散在片状逐步变为层叠片状,矿化结节定量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之间以及与各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短时高浓度钙离子刺激对hASCs增殖无影响,但对hASCs的成骨向分化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钙离子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加强,因此可以选用高浓度CaCl2 溶液作为三维生物打印用材料的交联剂.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转移牙合架固定法三维扫描重建牙列石膏模型牙尖交错牙合的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标准全牙列石膏模型底座分别粘贴直径6.0 mm树脂切削圆柱,于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上平均值牙合架。以100 μm红色马蹄形咬合纸记录后牙区咬合接触点,以咬合记录硅橡胶记录ICO咬合接触,统计咬合纸及咬合记录硅橡胶重叠的咬合接触点数目NA。以模型扫描仪配套转移牙合架分别固定上颌、下颌及位于ICO的上下颌并扫描,利用扫描仪内置配准软件重建模型牙尖交错牙合,保存位于ICO的上下颌模型数据为STL格式。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偏差分析功能分析三维模型的咬合接触点数目NS。将NA作为参考值,NS作为测量值,评价模型扫描仪重现咬合接触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即真阳性率。采用三坐标测量系统Faro Edge获取上下颌模型相对应圆柱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DR作为参考值,构建三维模型圆柱底面圆心并测量其相对应圆心之间的距离DM作为测量值,计算圆心距离偏差。结果:模型扫描仪重现咬合接触点的阳性预测值是0.76、灵敏度是0.81,重建牙尖交错牙合的上下颌特征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是(0.232±0.089) mm,经单样本t检验,特征点对5-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特征点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牙合架固定法较好地再现了咬合接触点的个数和位置,满足临床需求,但该方法重建ICO的特征点距离大于参考值,以此进行修复体制作会导致咬合增高,需要进行临床调磨。  相似文献   
68.
目的: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熔融沉积工艺制造(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技术,建立一种根尖切除手术导板的设计制作方法,通过离体模型实验初步评价导板的可行性。方法:将一颗已完善根管治疗的离体上前牙经光学扫描后,灌入根尖切除手术石膏模型,进行该石膏模型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扫描和光学扫描,将各种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2软件中,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虚拟还原离体牙、牙列、牙槽骨和牙龈的三维位置关系,完成根尖切除手术导板三维设计。运用FDM技术,三维打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质的根尖切除手术导板。在手术导板引导下于石膏模型上行根尖切除,术后抠除离体上前牙,进行光学扫描。通过测量距离、测量夹角功能来计算根尖切除长度和角度,并与预设切除长度和角度进行对比。结果:沿预设的牙长轴方向,根尖切除长度为2.88 mm,与预设切除的3 mm相差0.12 mm,根尖切除平面与牙长轴夹角为77.9°,与预设切除的90°相差12.1°。结论:结合多源数据融合、CAD及FDM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根尖切除手术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方法,设计路线和制作方法可行,为国产根尖切除手术导板数字化设计专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和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69.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春  周康 《临床》1997,4(1):14-15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快速尿酶法与病理染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幽门螺杆杆菌检出符合率达80%以上。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快速尿酶法结果可靠。本文对18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测结果表明胃及十二指肠不怕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6.7%和78.1%。  相似文献   
70.
有效清除牙菌斑生物膜是预防和控制常见口腔疾病、维持修复远期效果的关键措施。自我菌斑控制的方法中以机械方法为主,包括常规刷牙、牙间隙清洁及口腔冲洗。刷牙是机械性去除牙菌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单纯刷牙对于全面清除牙菌斑仍然不够,通过牙线、牙间隙刷等工具进行牙间隙清洁对控制邻面菌斑十分必要;口腔冲洗属于新兴的口腔辅助清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