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8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472篇
耳鼻咽喉   130篇
儿科学   106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717篇
口腔科学   204篇
临床医学   2048篇
内科学   1182篇
皮肤病学   124篇
神经病学   346篇
特种医学   6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6篇
外科学   822篇
综合类   4294篇
预防医学   1451篇
眼科学   143篇
药学   1807篇
  19篇
中国医学   1805篇
肿瘤学   448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475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810篇
  2013年   688篇
  2012年   840篇
  2011年   828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802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762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748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580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骨显像在诊断儿童常见恶性实体瘤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202例恶性实体瘤(淋巴瘤91例、神经母细胞瘤81例、横纹肌肉瘤20例、肾母细胞瘤10例)患儿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观察各自骨转移发生率、表现特征及好发部位。结果 202例患儿骨显像阳性者92例,占45.5%,其中单发病灶20例,多发病灶72例。好发部位为下肢骨骼和椎体。91例淋巴瘤骨显像阳性者38例,占41.8%,单发与多发性转移灶分别占28.9%与71.1%。肾脏受累15例,占16.5%;81例神经母细胞瘤阳性46例,占56.8%,单发与多发性转移灶分别占21,7%与78.3%。原发灶显影30例,占37.0%;20例横纹肌肉瘤阳性8例,占40,0%;10例肾母细胞瘤均未见骨骼转移。结论 骨显像对诊断儿童恶性实体瘤的骨转移有一定的价值,神经母细胞瘤的骨转移最常见,肾母细胞瘤极少发生骨骼浸润。^99Tc^m-MDP骨显像可显示恶性淋巴瘤的肾脏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62.
控制性降压因其减少出血,术野清晰,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另外,对易生大出血的手术,还可减少输血量及输血并发症。我们用新型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尼卡地平,对30  相似文献   
63.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1987年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含1485个核苷酸,编码495个氨基酸,并就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的登革2型病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核苷酸序列与我国1985年分离的登革2型病毒04株,新几内亚C株(NGC),牙买加株1409(JAM)和马来西亚当地流行株M1(登革出血热)、血2(登革休克综合征)、M3(登革热)同源性分别是95.8%、94.6%、97.5%、925%、92.7%和93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是94.3%、94.3%、96.0%、93.7%、93.7%和91.5%,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出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两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Asn-67和Asn-153位。  相似文献   
64.
肿瘤坏死因子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坏死因子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司全金心肌梗塞发生后,尽早恢复梗塞心肌组织的供血即再灌注循环是减轻心肌组织损伤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在组织进行再灌注的过程中,却也存在着心肌组织的再损伤现象,这就是再灌注损伤[1]。在再灌注损伤中,虽然白细胞始终起着...  相似文献   
65.
作者分析了通过右心房中前部分流术治疗的8例Budd-Chiari综合征病人的影像学结果。其中7例进行了MR检查,2例做了多普勒超声,全部病例术后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包括下腔静脉造影再次  相似文献   
66.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易发生低镁和低钾血症 ,低镁和低钾血症与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直接相关[1 ] 。潘南金为门冬氨酸钾盐及镁盐的混合物 ,作者将其加入普通极化液中制成新型心肌代谢营养液 ,应用于心肌梗死溶栓过程中抗再灌注心律失常 ,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院心内科 1 997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AMI患者 ,入院时根据临床表现、常规 1 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肌酶学检测确诊 ,符合溶栓条件且溶栓再通者 ,排除①同期内未行溶栓或溶栓未通者 ;②收缩压 <80mmHg(1mmHg=0 .1 33kPa) ,Ⅱ度Ⅱ型以上…  相似文献   
67.
患者,男,51岁。于2002年1月31日入我院急诊室就诊。2h前因“感冒”于外院静脉滴注磷霉素钠2g加生理盐水250ml,输注约40min时患者感胸闷、心悸、全身倦怠、恶心等,疑为药物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异丙嗪12.5  相似文献   
68.
陕西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屏障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对陕西省近 10年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免疫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 ,在地理特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各异的 3个地区采集 0~ 39岁健康人群血标本 86 6份测定脊灰抗体。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 88%、98 0 4%、92 73%,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2 5 9 30、1∶10 3 6 9、1∶5 2 6 9。表明通过口服脊灰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 ,陕西省健康人群对脊灰已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首次自杀未遂者和重复自杀未遂者的区别.方法检查126名因自杀未遂而入院的患者,分为首次自杀未遂组和重复自杀未遂组,获得有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自杀意图及自杀企图冲动性和致死性的测定,将有关项目作对比分析.结果有51(40.5%)名重复自杀未遂者,与首次自杀未遂者比较,重复自杀未遂者已婚居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固定的经济收入、有较多的既往精神科治疗史、常饮酒、企图自杀前与他人交流少,自杀意图较低,冲动性较高(P均<0.05).结论对伴有某些危险因素的自杀未遂者应积极进行医学干预,以期减少自杀行为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inal cord-evoked potenti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in vitro spinal cord preparation. The spinal cord isolated from adult rats was immersed in a bathing chamber filled with oxygenated 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 (aCSF). The spinal cord-evoked potentials elicited by the stimul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were recorded by using bipolar platinum electrodes. The potentials recorded consisted of early and late negative components (N1, N2).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lowered temperature on the N1 potential wa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oxygen deprivation of aCSF showed the higher sensitivity of N2 potential to hypoxia than that of N1. It was also possibl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potassium and magnesium ion concentration and pH on the evoked potential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ure effects of various physiolog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on the spinal cord-evoked potentials can be analyzed by this experimental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