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6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合理用药是以现代医学、药学和药剂学以及这三门学科综合理论为指导,使药物使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这也是WHO基本药物的选择标准。目前,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62.
杨元勋  钱正刚  李刚  张健 《医药导报》2010,29(9):1232-1234
[摘要]目的了解免疫类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品管理系统提供的2006~2009年患者免疫类生物制剂的消耗量,对药品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使用的免疫类生物制剂的种类逐年增加,用药数量和金额呈上升趋势;其中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日用药金额最高,使用比例越来越大。 结论免疫类生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以其高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部分制剂因为价格过高而影响了使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发生的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197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例ADR/ADE中,〉60岁者80例,占40.61%;采用静脉滴注给药者149例,占75.63%;183例属药品不良反应范畴,14例属药品不良事件范畴;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抗茵药物,其次为中药制剂;大部分停药后好转,少数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神经系统ADR涉及药物种类多,表现多样,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4.
嗜铬细胞瘤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伴交感神经兴奋,以及多个器官功能和代谢紊乱。内源性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成为目前嗜铬细胞瘤诊断的重要方法。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测定内源性儿茶酚胺类物质及其代谢物的方法用于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抗凝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必不可少的,很多疾病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预防,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等。华法林是目前唯一一个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其治疗窗狭窄,需要频繁而规律的监测和剂量调整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国际通用的监测华法林抗凝效果的指标是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相似文献   
66.
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4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浩  葛卫红  常翠娥 《中国药房》2010,(28):2649-2652
目的:分析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头孢吡肟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2009年医学文献中有关头孢吡肟所致神经毒性的病例报道,对4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9.56±18.84)岁(1例年龄不详)。头孢吡肟单用38例,与其它药物联用8例,全部为静脉给药。46例中有3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中10例超过规定用量(1例剂量不祥)。头孢吡肟所致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脑病、肌阵挛和癫痫。神经毒性出现时间为(4.39±2.18)d(2例时间不详)。36例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或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67±2.64)d。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吡肟的抗菌效应及其神经毒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67.
我院2008年1~6月肠外营养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青  葛卫红 《中国药房》2010,(2):110-112
目的:了解我院肠外营养支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08年1~6月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有637例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在适应证、持续时间、处方组成、配伍禁忌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肠外营养支持仍存在部分问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8.
林洁  吴明钗  彭辉煌 《中国药师》2009,12(8):1138-1138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5岁,于2008年8月15日因子宫肌瘤术后引起的盆腔积液入院。实验室检查:WBC19.6×10^9·L^-1,Hb98g·L^-1,T38.5℃其他无异常。考虑因子宫肌瘤术后盆腔血肿引起盆腔炎,医嘱给予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无过敏史)2.0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ivd,再给予甲硝唑0.5%100mlivd,滴注完毕均无异常反应。后给予氨甲苯酸注射液(无锡某制药厂,批号:08051011)0.4g+维生素K1(扬州制药厂,批号:0804152)2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速度30~45滴/min),  相似文献   
69.
摘 要 目的:探究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青少年患者发生术后呕吐的危险因素,为术后呕吐管理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青少年患者,记录术后24 h内呕吐的出现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危险因素。另外,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来排除混杂因素来评估预防性应用镇吐药物的有效性。 结果:共纳入了235例青少年患者,其中79例患者出现呕吐,其发生率为33.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晕动病史或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史、术后使用芬太尼是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镇吐药物的患者POV发生率低于未使用预防性镇吐药物的患者(P<0.01)。 结论:有晕动病史或PONV史和术后应用阿片类药物是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呕吐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和(或)昂丹司琼可以降低发生术后呕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胰岛素聚乳酸纳米粒中胰岛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测定胰岛素聚乳酸纳米粒中胰岛素含量的定量方法,以φ(N,N-二甲基甲酰胺:0.01mol/L酸盐)=9:1作溶剂溶解纳米粒沉淀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从而确定其中胰岛素的含量, 检测波长276nm,线性范围1.45-14.50u/mL,平均回收率104.99%,测定结果稳定性与重现性良好,此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开展,结果可靠,应用于胰岛素聚乳酸纳米粒中胰岛素的含量测定可取得基本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