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0篇
  2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目的:研究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团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2—2022年9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心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团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护理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术8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囊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指征及临床价值。方法于右上腹莫菲点处行2~4cm纵形切口,根椐结石大小于胆囊底部无血管区电切开,在胆道镜引导下取出胆囊结石。确认无结石残留并观察到胆汁涌入胆囊后,以灭滴灵冲洗胆囊,胆囊切口用可吸收线全层逢合并荷包包埋,不置胆囊造瘘管和腹腔引流管。结果共收治胆囊结石患者924例,其中816例行经内镜胆囊取石术,均痊愈出院,切口无感染,无并发症。经1~8年随访637例,脂肪餐前后B超对比检查,结果显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其中2例患者术后1个月和4个月B超复查,胆囊为葫芦型,有残余结石,1例行二次内镜取石保胆术。有8例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B超发现结石复发,仍为泥沙样结石,经口服优思弗3~6个月后结石消失。结论微创内镜取石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理想,创伤小,既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取出了结石。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必须观察到胆汁自胆囊管口涌入胆囊,否则,中转手术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使用脂肪抑制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S-3D-FISP)序列动态观察兔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探讨FS-3D-FISP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制作骨性关节炎模型,左膝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0.5 ml,右膝关节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建模后第1、2、4周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采用FS-3D-FISP序列,并取双侧股骨髁部和胫骨平台,观察骨关节大体形态和病理改变.按Outerbridge分级法对软骨病变进行MR图像以及大体标本观察,病理评价使用Collins分级.结果 FS-3D-FISP序列成像与大体标本及病理结果相对照,MR分级与大体标本分级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06,P值<0.001);MRI软骨病损Ⅰ~Ⅱ级为1组,Ⅲ~Ⅳ级为另1组,与病理I~II级,III~IV级分组进行相关对照分析,2组间(Kappa值0.827,P<0.001)分级一致性较高.结论 FS-3D-FISP能准确评价软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64.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在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ilal evoked potential.mVEP)的差异,以探讨mVEP在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49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和30例正常人分别行双眼mVEP检查,进而各选一眼纳入研究.采用student—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潜伏期。并与视野检查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人潜伏期为(97.84±8.22)ms,青光眼患者潜伏期为(108.40±15.29)mS,两组相比,青光眼患者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1;正常人的信噪比为2.63±0.59,青光眼患者信噪比为2.19±0.74,两组相比,青光眼患者的信噪比明显降低(P〈0.011。经相关性分析,信噪比与视野平均缺损fmeandeviation,MD)具有显著正相关(r=0.64,P〈0.05);潜伏期与MD具有负相关(r=-0.47,P〈0.051。结论mVEP能较客观地反映青光眼患者不同视野区域的视功能损害情况:在评价mVEP方面.信噪比优于潜伏期。  相似文献   
65.
视屏显示终端 (VDT)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视疲劳及颈肩腕综合征[1] 。为进一步探讨VDT对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影响 ,对 2 0 0 0年1~ 3月来济南市职业病防治院查体的 75 5名VDT作业人员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VDT作业人员 (以金融系统为主 )75 5人为观察组 ,其中男 16 6人 ,女 5 89人 ;年龄 18~4 6岁 ,平均 2 5 7岁 ;工龄 0 5~ 17年 ,平均 6 18年 ;每日工作 2~ 8h ,平均 6 4h。选择非VDT作业的办公室工作人员 4 2 5人为对照组 ,其中男 2 0 8人 ,女 2 17人 ,平均…  相似文献   
66.
患者, 男, 54岁, 因"右眼疼痛伴视力下降7 d"于2022年8月16日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患者否认全身病史、家族史、眼外伤史。入院眼科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指数/50 cm, 左眼UCVA 0.2, 双眼结膜混合充血, 角膜上皮弥漫性雾状水肿, 前房浅, 房水混浊, 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晶状体半脱位并向鼻上方脱位, 眼底窥不进, 右眼眼压42.3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眼压34.2 mmHg。诊断为"双眼晶状体半脱位(马凡综合征)"。患者于2022年8月17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手术, 术后双眼视力恢复良好。2023年2月1日患者因右眼异物感伴视力下降1个月复诊于本院, 眼科专科检查:右眼UCVA 0.6, 结膜混合充血, 双侧IOL襻对称性凸出(图1), 右眼眼压16.2 mmHg, 无感染征象及IOL移位表现, 余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眼IOL襻凸出、右眼IOL植入状态、马凡综合征。  相似文献   
67.
MTT法在抗病毒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 :采用MTT法评价清热消炎复方制剂体外抗柯萨奇病毒 (CVB3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效果。方法 :待正常细胞长成单层 ,用病毒感染 ,培养一定时间后 ,根据不同病毒感染细胞出现细胞病变 (CPE)时间的不同 ,加入一定量的MTT液 ,然后测定OD570 值 ,计算病毒抑制率。结果 :MTT法较光镜CPE法更为客观 ,能以OD值变化反映药物对病毒的抑制程度 ,从而获得实验结果 ,且便于统计学处理。结论 :MTT法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是一种以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点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结、直肠疾病,国内报道较少。自消化内镜普遍应用后,诊断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医药产业聚集的重要区域,肇庆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立足大湾区,为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并对依据培养目标所构建的教学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发现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急需强化,特别是解决专业实验室空间不足的顽疾,才能基本满足为大湾区制药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肇庆学院联合逸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合作共建药物分析实验室项目,探讨校企共建实验平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以期达到为当代制药企业培养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0.
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术前脊神经根的MRI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SB)患者人工反射弧术前脊神经根初步解剖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RI技术对10例正常人、30例SB患者人工反射弧术前行TSE、3D FT-CISS等序列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对脊神经根初步解剖定位,并与术中发现进行比较。结果30例SB患者中,13例(43.3%)术前MRI发现有腰骶神经根出椎间孔畸形,8例经手术证实;术中发现12例(40%)存在腰骶神经根出椎间孔畸形,其中2例同时存在两个畸形。结论MRI技术可较清晰显示SB患者腰骶神经根出椎间孔的情况,为术前评估患者提供较可靠的腰骶部神经局部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