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价术前应用超常规剂量碘油超选择TAE与常规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1987年8月~1999年12月12年间27例原发性肝癌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应用常规导管或球囊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阻断其血流,使注射碘油时不产生逆流,将全部动脉肿瘤血管、病变周围正常的小动脉及肝实质和门静脉分支栓塞,栓后25天~121天手术切除;对照组10例,应用一般导管,常规剂量的碘油超选或不超选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后20天~140天手术切除。对两组病人切除的标本均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学研究,同时对全部病人随访3~8年。结果治疗组17例中11例肿瘤100%坏死,其余6例坏死率为85%~95%,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15/17)、45.5%(5/11),3例现生存6~8年;对照组10例中2例肿瘤完全坏死,另8例坏死率为75%~95%,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6/10)、14.3%(1/7)。结论术前应用超常规剂量碘油超选择TAE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明显好于常规TAE。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抗生素、普萘洛尔(心得安)对肝硬化伴原发性腹膜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抗生素+心得安治疗肝硬化伴原发性腹膜炎患者40例(抗生素+心得安治疗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及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血流速度,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内毒素(LPS)水平;以同期抗生素治疗肝硬化伴原发性腹膜炎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结果 与抗生素治疗组比较,抗生素+心得安治疗组治疗后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及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5或<0.01);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P<0.05);血浆NO、LPS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 抗生素、心得安治疗肝硬化伴原发性腹膜炎能明显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并降低血浆NO、LPS水平,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观察肝静脉交通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TIPS治疗的513例肝硬化PHT患者,TIPS术中均测量肝静脉压力并行球囊阻断加压肝静脉造影;根据肝静脉交通支显影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交通支显影组(早显组)、中晚期交通支显影组(中晚显组)、门静脉显影组及无交通支组,对比组间HVPG、门静脉压力梯度(PPG)、肝静脉楔压(WHVP)和门静脉压(PVP),分别以Pearson相关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分析评估各组内WHVP与PVP、HVPG与PPG的相关性及其一致性。结果 球囊阻断加压肝静脉造影中,163例肝静脉交通支早期显影,140例中晚期显影,166例门静脉显影,44例无交通支显影;4组间HVPG、PPG、WHVP及PV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VPG、WHVP呈逐渐增加,PPG、PVP呈逐渐降低趋势。各组内HVPG与PPG、WHVP与P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VPG与PPG、WHVP与PVP均呈正相关(P均<0.001),且相关性及一致性在门静脉显影组均优于其他3组、而在早显组均不及其他3组。结论 肝静脉交通支对肝硬化PHT患者HVPG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比较CT定位下床旁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术与CT引导下PCD术在腹部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实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7例行PC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原则分:CT定位下床旁行PCD(CT定位组)和CT引导下行PCD(CT引导组),记录各组穿刺置管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引流时间、穿刺费用、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CD术,CT定位组的治愈率为89.29%(25/28),CT引导组为 93.10%(27/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9,P>0.05)。两组的平均穿刺置管时间、腹部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平均引流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0.48±4.67)min vs.(18.52±3.71)min、(1.81±0.74)d vs.(1.74±0.71)d、(12.84±4.25)d vs.(11.78±3.97)d、(12.96±3.55)d vs.(11.85±3.26)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0、0.376、0.629、1.078,P>0.05)。 在穿刺费用上,CT定位组(578.5±20.08)元,较CT引导组(1501.8±144.73)元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48,P=0.01)。CT定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包括穿刺处疼痛1例,托管1例,堵管1例,出血1例;CT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包括穿刺处疼痛2例,堵管1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05,P>0.05)。所有患者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失访4例,无复发者。结论 CT定位和CT引导下PCD术可达到同等的效果、创伤小、安全实用。虽CT定位下费用低,但技术上要求高,且临床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体位复位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共15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应用PVP结合体位复位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7%;对照组总有效率96%。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椎体前缘和后缘压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结合体位复位和PKP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具有良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PKP对椎体高度的恢复作用更为显著,而PVP适应证更广,操作更简便,价格较低。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VCF患者120例,其中94例随访至少1年,根据选用的手术方式分为PVP组(46例)与PKP组(4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柱高度(AH)、椎体后柱高度(PH)及脊柱后凸Cobb角3项影像学评价指标,同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每椎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平均用量在PVP组中为(3.3±1.3)mL,在PKP组为(4.4±0.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平均分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PKP组SF-36评分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状况这3个维度均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AH、PH及Cobb角改善水平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入邻近椎间盘发生率及新的椎体骨折发生率均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水泥渗漏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 PVP和PKP均可有效缓解VCF患者的疼痛,且PKP对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AH的恢复效果优于PVP.  相似文献   
68.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对34例SPN行MSCT动态增强(以4 m 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SPN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PHSPN)、灌注量(P)、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PHSPN/PHAA)。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SPN CT灌注各参数与MVD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PHSPN值恶性结节[(96.15±11.55)HU]和炎症性结节[(101.15±8.41)HU]较良性结节[(47.24±9.15)HU]有更高的强化峰值(F=72.730、9.728,P值均<0.001);PHSPN/PHAA比值恶性和炎性结节较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51、8.20,P值均<0.001)。而恶性结节与炎症性结节的PHSPN值和PHSPN/PHAA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SPN(χ2=8.49,P<0.05)。恶性SPN与炎症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良性SPN(F=103.15、16.88,P值均<0.01)。VEGF阳性表达17例(恶性SPN 16例,良性SPN 1例),MVD计数恶性SPN[(36.88±6.76)条/视野]明显高于良性[(4.51±0.60)条/视野]和炎性[(26.11±5.43)条/视野]SPN(F=91.31、9.39,P值均<0.001)。CT灌注各参数PHSPN、P、PHSPN/PHAA比值,与恶性和良性MVD呈正相关,其中以恶性结节PHSPN与MVD相关性最强(r=0.657,P<0.05)。结论SPN的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是其在CT灌注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SPNCT灌注特点与其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2月,使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9例,平均58.6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7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其中5例因骨缺损行植骨术。结果所有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优良率84%。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70.
拇外翻临床中较常见。当外翻角较小且不合并其他并发症时,常采用第一跖骨头部分切除,关节囊紧缩(Mayo手术),根据温建民等制定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大多为优良,效果较满意。当然各类拇外翻矫形术都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其中一部分是由于手术指征或手术方法选择有问题。近来我们总结此类病例时,发现了许多是由于第一跖骨头过度增生引起的。复发原因主要是病人过早下地活动,且活动量较大,或过早穿较硬、较尖头的皮鞋引起。只要病人术后适当休息,1-2周后离床活动,减少了由于过早负重引起第一跖骨头过度刺激,过度增生、肥大,这种情况会大大减少。而这方面情况以往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