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目的观察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小鼠血糖、活性氧族(ROS)、抗氧化酶、胰岛素(INS)和生长抑素(SS)的变化,探讨ROS和SS在糖尿病(DM)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STZ-枸橼酸缓冲液,分别在注射后0、1、3、6、12和24h测定血糖、INS及SS水平、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结果全血、胰腺、肝脏ROS在注射后即开始升高,分别在6h、3h和6h到达峰值。血清、胰腺SS分别在6h和3h降至最低值。血清INS水平在6h时显著高于各时间点。3h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6h明显降低。血液、胰腺和肝脏GSH-Px和SOD活力在注射后均显著降低,同时MDA含量则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全血、胰腺ROS和SS呈显著负相关,而全血ROS和血清INS则为显著正相关。结论 STZ产生大量ROS损伤SS表达分泌,使SS对胰腺B细胞保护作用减弱,进一步损害B细胞,INS分泌异常,血糖随之改变,ROS损伤SS分泌是STZ诱导产生DM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抗菌肽buforin Ⅱ衍生物抑制细菌核酸合成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抗菌肽buforin Ⅱ的衍生物buforin Ⅱ-A(BF2-A)和buforin Ⅱ-B(BF2-B)对细菌的胞内抑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抗菌肽与基因组DNA的结合情况,荧光光谱分析肽与基因组DNA的结合方式。体内用透射电镜观察抗菌肽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最后通过凝胶阻滞实验推测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DNA合成相关基因的结合引起了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肽与基因组DNA发生了结合,与溴化乙锭(EB)竞争性嵌入基因组DNA;BF2-A/BF2-B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后几乎在不破坏细胞膜的情况下渗透进入胞内,与DNA合成相关基因发生了结合,特异性阻滞细胞周期中的DNA合成阶段;肽与DNA合成相关基因发生了结合。另外,所有的实验结果显示了BF2-B穿透细胞、与DNA结合的能力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强于BF2-A。结论 BF2-A/BF2-B与DNA穿过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后在细胞内通过与DNA结合,特异性的将细胞阻滞在了细胞周期的DNA合成期而发挥了抑菌作用,而且BF2-B的上述作用强于BF2-A。  相似文献   
63.
采用大量培养含有pcDNA3s的大肠杆菌,提取pcDNA3s质粒,利用电转化方法将pcD—NA3s质粒转化到感受态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DS—PAPG检测到930bp大小的条带,基因序列分析到重组菌含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序列;观察重组菌体外传代培养的稳定性,该重组菌株在体外能稳定地繁殖、生长和传代。试验结果表明,携带HBsAg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X8786/pcDNA2s已成功构建,为研究和应用人和动物治疗用乙型肝炎痛毒口服基因工程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在实验室挤压机上,通过菜籽仁和玉米粉混合挤压,筛选了脱毒添加剂种类,考察了添加剂质量分数、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及原料水分对菜籽仁硫甙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籽仁和玉米粉混合可实现稳定挤压脱毒;与其它添加剂比较,添加剂(A+B)对硫甙降解脱除效果更显著,硫甙脱除率可高于98%。最合理的混合挤压加工条件为:(A+B)添加量为0.263%+0.179%,挤压温度130℃,螺杆转速95r/min,原料水分质量分数为12.0%。  相似文献   
65.
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对小鼠早期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硫酸锌(ZnSO4)、蛋氨酸锌(Zn-Met)两种锌补加形式对断奶小鼠早期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1d断奶的雄性小鼠90只(KM种)随机分3组,每组设三个重复,每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淀粉—酪蛋白半纯合基础日粮(含锌11.67mg/kg),ZnSO4组、Zn-Met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ZnSO4、Zn-Met30mg/kg(以锌计)。饲喂10d,测定小鼠体重、血浆生长激素含量、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两种锌源均能提高小鼠体重及血清锌含量,且Zn-Met促长效果优于ZnSO4。两种锌源对生长激素水平、生长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均能显著提高IGF-ImRNA表达水平;Zn-Met处理小鼠IGF-I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ZnSO4处理。结论:ZnSO4和Zn-Met对生长激素水平、生长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无影响,但均上调IGF-ImRNA表达量。Zn-Met较ZnSO4更能有效提高小鼠体重和上调IGF-I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HBsAg DNA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免疫性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EGFPC3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方法将质粒pcDNA3s与pEGFPC3分别电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8786,构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8786/EGFPC3与SL8786/pcDNA3s。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的含量,以及重组菌引起的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C3表达。结果口服SL8786/p cDNA3s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较强的特异性CTL应答。口服免疫小鼠后第11周抗-HBs含量最高。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贴壁培养的2只小鼠的脾细胞中SL8786/EGFPC3阳性率分别为19.20%和17.36%,而SL8786/pcDNA3口服的2只小鼠脾细胞中的EGFP阳性率分别仅为1.95%和1.63%。给小鼠口服SL8786/EGFPC33周后,在小鼠肝脏、脾脏、肾脏、胸腺、十二指肠及肌肉等组织中,均有EGFPC3的表达。结论口服SL8786/pcDNA3s在小鼠体内诱导了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携带EGFPC3的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SL8786/EGFPC3在小鼠的部分组织中产生绿色荧光表达,该重组菌的构建为减毒沙门氏菌作为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个优良模型。  相似文献   
67.
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途径对小鼠免疫基因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途径对小鼠免疫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给BALB/c小鼠灌胃质粒pcDNA3200μg,分别在灌胃后4h和18h分离脾脏,提取脾脏总RNA。利用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对灌胃质粒pcD-NA3后的BALB/c小鼠脾脏进行基因表达谱研究。采用Genmmapp和MAPPFinder软件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灌胃质粒pcDNA3后,大量与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发生上调,这些基因包括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蛋白酶体基因、补体分子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下调的基因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基因。MAPPFinder分析结果显示大量免疫应答过程发生上调。结论:外源质粒DNA通过胃肠道途径可调控大量免疫基因的表达,对相关基因及免疫应答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外源质粒DNA的胃肠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8.
食物源乳酸菌发挥有益作用的前提是能在胃肠道定植。定植可能和乳酸菌细胞表面性质有关。用大鼠或鸡小肠黏液作为黏附基质,研究了10株乳酸菌的黏附性和细胞表面性质。处死的大鼠或鸡小肠立即用PBST(含0.05%Tween 20,pH7.3)轻洗,刮取黏液,匀浆。两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黏蛋白,冻干。以1mg/ml溶解于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pH9.6),5000g离心15min,分装澄清的上清液。取150μl包被于96孔板微孔。细菌培养过夜(37℃)后离心收集,用PBS洗2次。悬浮于含1% Tween20的PBS(细菌浓度为10^8CFU/ml),  相似文献   
69.
通过在室温23±2℃条件下添加乳杆菌、乳球菌和纤维素酶青贮黑麦草,以评价其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乳杆菌组、乳杆菌和乳球菌复合添加组及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复合添加组.结果表明:单独添加乳杆菌、乳杆菌与乳球菌复合添加对黑麦草pH值无明显影响(P>0.05),但发酵质量较对照组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乳杆菌和纤维素酶的复合添加明显降低了pH值(P<0.05),增加了发酵产物乳酸(P<0.01)的含量,明显降低了NH3-N(P<0.05)、NDF(P<0.01)和ADF(P<0.05)的含量,蛋白质损失减少约8%,但丁酸含量略高于其他组.因此,乳杆菌和纤维素酶联合添加可显著改善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70.
外源核苷酸对脂多糖刺激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外源核苷酸对脂多糖(LPS)刺激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刚断奶的昆明种仔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五组:对照组、核苷酸(NT)组(4h、18h)、无核苷酸(NF)组(4h、18h),对照组和NF组饲喂无核苷酸半纯合基础日粮;NT组饲喂含0.25%核苷酸混合物的日粮,在实验的D15,NT组和NF组灌胃LPS,对照组灌胃同等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在灌胃后的4h、18h,收集血清,无菌取肝、小肠、腹腔巨噬细胞待测。结果:日粮中添加核苷酸能显著升高LPS刺激小鼠肝Na+K+-ATP酶、小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的水平,降低小肠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IL)、小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的水平。结论:小鼠在受到LPS刺激时,在无核苷酸日粮中添加核苷酸有助于维持机体氧化/抗氧化、炎症/抗炎症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