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47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腹股沟复发疝修补术65例临床资料,65例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23例采用腹膜前修补术.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全部治愈,7~9 d出院,术后急性尿潴留7例,阴囊积液4例,慢性疼痛2例,术后2个月网塞感染1例.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食道裂孔疝修补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腹腔镜对21例食道裂孔疝患者行食道裂孔疝修补术,其中13例食道裂孔缺损≥4 cm者使用巴德Cru-raSoft补片进行修补,8例缺损4 cm者用2-0普理灵缝线连续缝合将两膈肌脚关闭。同时将胃底固定于食道左侧膈肌下,以恢复锐性His角。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疝修补术,无中转开腹,未出现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17 min;平均出血量约36.7 ml;平均住院日3.7 d。术后3个月行胃镜复查,显示患者的食道炎均已明显好转,未见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炎;术后随访3~30个月,单纯缝合修补者有2例复发。结论对于老年人要适当控制气腹的压力。腹腔镜手术的高清晰度、宽广视野是直视手术所无法比拟的,用以治疗食道裂孔疝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比开腹直视手术要低。腹腔镜下行食道裂孔疝修补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未执行临床路径及2010年执行临床路径行腹股沟疝手术在手术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无切口感染、血肿及其他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2009年平均费用(5348±312)元。平均住院天数(10.5±0.5)d。抗生素使用天数(6.0±1.0)d;2010年平均费用(4298±256)元。平均住院天数(6.5±0.5)d。在平均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是可行的,医院和患者均可获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重量型补片与轻量型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pringer及Cochrane图书馆,结合查找到文献中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选择有关重量型补片与轻量型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对照研究,由两位作者分别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取有关资料,主要包括术后复发、血肿与血清肿、异物感,感染及疼痛的情况,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临床对照研究,其中16项为前赡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包括5389例,其中重量型补片组2861例,轻量型补片组2528例。对纳入研究进行整体分析显示,轻量型补片组术后异物感发生率明显少于重量型补片组(p〈0.05),优势比(Odds ratio)及95%可信区间为1.90(1.48,2.43),轻量型补片组术后慢性疼痛(12个月或更长)的发生率明显少于重量型补片组(p〈0.05),OR及95%可信区间为1.39(1.10,1.75);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复发、血肿(血清肿)、感染及早期疼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轻量型补片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能减少术后的异物感及慢性疼痛,对术后的复发、血肿(血清肿)、感染及早期疼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行3D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予以单纯缝合,5例使用补片。 结果8例均顺利进行3D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无中转及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10±18)min,平均出血量为(28±13)ml,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2.0±0.3)d,平均住院时间为(8.9±2.5)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疝复发。 结论3D高清腹腔镜能实现精细化操作,使用3D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更方便,手术质量更高,并发症更少,并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106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3例)和传统手术组(53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而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并发症、隐匿性疝、对侧疝突出、复发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4、19.072、58.681、14.511、4.981,P均<0.001)。腹腔镜组住院费用(4 152.85±541.59)元高于传统手术组(3 860.71±459.7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03);腹腔镜组住院时间(2.07±1.12)d与传统手术组(2.14±1.4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3,P=0.78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传统手术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4,P=0.003)。术后腹腔镜组对侧疝突出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9.4%,P=0.003);隐匿性疝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比0,χ2=5.248,P=0.022);2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3.8%,χ2=2.038,P=0.153)。 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儿迅速康复,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行不同类型的疝修补术,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于术后统计患者手术效果及反流情况,观察手术前后食管压变化。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反流时间显著缩短、反流次数与长反流次数显著减少、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DeMeester及GERDQ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LES压力、残余压均显著升高,松弛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增加食管压力,抑制患者反流症状,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Lichtenstein术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联合腹膜前疝囊部分横断术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8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院东院区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Lichtenstein术,试验组采用TAPP联合腹膜前疝囊部分横断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48 h的血清IgM、IgA、IgG水平,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6.4±9.6)min及(36.5±5.1)ml,与对照组(41.3±8.7)min及(39.2±5.4)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8、2.953,P=0.002、0.004);试验组患者术后4 h VAS评分、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6±1.5)分、(14.9±3.1)h及(5.2±1.8)d,与对照组(5.3±1.4)分、(16.2±3.6)h及(6.5±1.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2、2.223、4.035,P均<0.05);试验组患者IgM、IgA、IgG水平分别为0.78±0.10、1.43±0.31、6.84±0.73,与对照组0.67±0.11、1.26±0.25、5.79±0.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1、3.648、8.967,P均<0.05);试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情况为2(3.03%)与对照组9(1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27);试验组患者复发情况为1(1.52%)与对照组3(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P=0.310)。 结论TAPP联合腹膜前疝囊部分横断术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恢复较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69.
食管裂孔疝(HH)是临床高发病,与腹内压力升高、食管相对短缩、裂孔周围支撑结构薄弱有关,能引起胃食管反流、吞咽异常、食管外症状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HH手术在我国不同级别医院逐渐开展。由于对疾病解剖、病理生理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手术培训的欠缺,我国HH修补术后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为规范HH腹腔镜修补操作、同质化HH腔镜手术水平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循照共识、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容易掌握、推广的HH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操作七步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术前渐进性气腹(PPP)在复杂切口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21例采用PPP行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气腹前后均行腹部CT检查,计算疝囊容积、腹腔容积。 结果21例患者均完成气腹,平均气腹时间(16.6±1.8)d,平均注入的空气量(3.7±0.9)L;4例(19.0%)发生与PPP相关的并发症,包括1例皮下气肿和3例肩胛痛;气腹前后平均疝囊容积分别是(901.0±430.8)ml和(1 115.1±481.9)ml,腹腔容积分别是(6 741.9±1 746.9)ml和(8 962.3±2 272.9)ml,(疝囊容积/腹腔总容积)×100%分别是(12±5)%和(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12.4、2.9,均P<0.01);气腹后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平均分别增加26.0%、33.7%,多数患者疝内容物自发性减少。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肠管损伤,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80.1±50.6)min、(11.4±9.0)d,腹壁缺损均完全关闭;术后出现血清肿2例,呼吸困难1例,肺炎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出现腹腔高压、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3.0±8.0)个月,无一例疝复发。 结论PPP应用于切口疝安全有效,允许疝内容物完全回纳腹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