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0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1247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68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791篇
内科学   590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4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91篇
综合类   6186篇
预防医学   94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951篇
  58篇
中国医学   732篇
肿瘤学   957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724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670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992篇
  2016年   929篇
  2015年   793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937篇
  2012年   1188篇
  2011年   1343篇
  2010年   1329篇
  2009年   1372篇
  2008年   1303篇
  2007年   1204篇
  2006年   1202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730篇
  2003年   893篇
  2002年   783篇
  2001年   797篇
  2000年   430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疾病特点,评价患者行联合用药(兰索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可行性与效果,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治疗的7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法分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9例患者配合兰索拉唑、生长抑素治疗。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效果、腹痛、腹膜刺激征、腹胀等相关症状缓解时间以及肿癌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结果治疗组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膜刺激征、腹胀等相关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 <0.05;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64.10%),经统计学处理P <0.05;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的TNF-α以及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 <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兰索拉唑、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减轻炎症程度,治疗方面效果显著,预后效果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术前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或超声内镜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对起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共42例胃良性肿瘤患者行ESD治疗,3个月后复查内镜评估疗效。结果 36例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85.7%(36/42),ESD切除病变直径1.0~4.5 cm,8例术中少量出血,出血率19.0%(8/42),经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无迟发性出血和穿孔。ESD术后病理:增生性息肉3例,绒毛状腺瘤4例,良性间质瘤17例,平滑肌瘤5例,脂肪瘤7例,异位胰腺6例。36例术后3个月胃镜随访,无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术治疗胃良性肿瘤安全、有效,并可提供准确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肝损害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5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6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的肝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浆内毒素(LPS)水平,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水平,并观察肠源性内毒素和上述指标改变的关系。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研究组中血清 ALT、AST、TNF‐α和血浆内毒素LPS 分别为(81.47±6.82)U/L、(175.72±12.63)U/L、(0.54±0.06)μg/L、(0.47±0.02)eu/mL ,与对照组(35.62±4.69)U/L、(102.37±9.89)U/L、(0.09±0.04)μg/L、(0.07±0.01)eu/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OD(74.28±9.44)和GSH‐PX(10.46±3.4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5.53±13.51)、(22.53±5.38), MDA水平(17.68±8.52)高于对照组(7.76±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全血黏度(包括切变率10、切变率60、切变率150)、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LPS水平与SOD、GSH‐PX呈显著负相关(P<0.05);LPS水平与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浆LPS水平与MDA呈显著正相关( P<0.05);L PS水平与全血黏度(包括切变率10、切变率60、切变率150)、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积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肝脏和肠黏膜的损害,肝损害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结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14年5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直径>2cm结肠巨大息肉患者187例(201枚巨大息肉)临床资料。结果 201枚巨大息肉中经內镜黏膜切除186枚,其中57枚细长蒂息肉行全套器高频电凝切除,90枚粗长蒂息肉金属钛夹夹闭蒂根部后圈套器高频电凝切除,39枚短蒂息肉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溶液后一次性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或分片黏膜切除(EPMR)。并发症:即时出血22例,延迟性出血2例(均经内镜下氩气喷凝或金属钛夹止血),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治愈)。无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切除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适合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内镜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3 190例。根据是否患MC分为MC组(426例)和非MC组(12764例)。回顾性分析426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非MC组进行对比。结果 MC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其中,女性左半结肠病变和全结肠病变左半结肠为主者比例(27.70%、15.96%)明显高于男性所占比例(11.97%、7.75%);MC组大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非MC组,MC患者合并大肠息肉患者中病理类型为管状腺瘤所占比例(37.58%)明显高于非MC组合并大肠息肉患者中管状腺瘤所占比例(17.27%)。结论 MC发病与服用蒽醌类泻剂密切相关,并发腺瘤样息肉的概率较高,需要综合防治,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6.
<正>本研究从抗酸药物治疗、保护胃黏膜、杀灭幽门螺杆菌(HP)角度出发,对60例胃溃疡患者采用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并以60例单纯使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的患者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被确诊为良性活动性胃  相似文献   
67.
<正>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特别是直径≥3.0 cm以上的巨大息肉[1],及时发现并切除能够有效预防结肠癌的发生。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采用氩等离子电凝电切术切除结肠巨大息肉9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到本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下巨大息肉切除的患者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3170岁,平均(47.0±5.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生的便血、腹痛、腹泻。息肉直径分布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人类压疮组织微小RNA表达谱。方法收集本院24例压疮组织临床样本,选取其中4例用于压疮微小RNA芯片制备。采用生物信息学算法比较压疮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获得压疮微小RNA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0例测试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所鉴定的表达谱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12个差异表达的微小RNA,其中包括5个表达水平上调和7个表达水平下调的微小RNA,其中表达水平下调的miR-17差异表达水平最显著。结论作者建立了一组由12个微小RNA组成的压疮组织微小RNA表达谱,为压疮发生及发展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对伴有无效食管动力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内镜、24h食管pH-阻抗监测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并行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依据芝加哥3.0版标准诊断为无效食管动力的16例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0.2g tid、埃索美拉唑20mg、bid治疗2周后复查HRM,比较治疗前后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体部各段波幅及时限、吞咽成功率、失蠕动比例、弱蠕动比例以及远端收缩积分(DCI)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治疗前后LES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ESP明显降低的7例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LESP明显增加[(1.8±0.9)mmHg(1mmHg=0.133kPa)∶(8.2±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吞咽中,食管中段收缩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加[(33.7±11.4)mmHg∶(42.7±19.9)mmHg)],P0.05;黏性吞咽中,食管远端收缩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加[(44.7±18.4)mmHg∶(57.5±23.4)mmHg],P0.05;液体吞咽时,失蠕动比例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液体及黏性吞咽时,DCI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在液体吞咽时,吞咽成功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可能增加合并下食管括约肌低压的GERD患者的LESP,通过增加食管体部收缩波幅,改善合并无效食管动力的GERD患者食管体部的廓清功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肝癌患者采用血清标志物进行临床诊断的研究,同时研究食管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5月50例肝癌患者作为试验1组,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1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及谷氨酰转移酶(GGT);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50例食管鳞癌患者作为试验2组,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2组,检测两组受试者HPV,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1组患者的CA125、AFP、AFU以及GGT平均值均高于对照1组;试验1组中50例患者CA125、AFP、AFU及GGT的单项检测率均低于联合检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者感染HPV的阳性率比对照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肝癌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对肝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与HPV感染相关,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