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5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0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Ximelagatran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在大于80岁的人群中,其发生率约为10%。房颤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等危险外,还可以引起脑卒中及其它血栓栓塞事件,可使总病死率和心血管病死率增加2倍。据统计,房颤相关的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4.5%;大约l5%的脑卒中直接与  相似文献   
542.
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非造血生物作用逐渐引起关注。研究表明,EPO 可以减轻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心肌细胞的调亡,从而使其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543.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CAD)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动脉硬化的状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90例(CAD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并无其他疾病史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动脉内膜的变化,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股动脉,观察管腔、管径、内膜及有无斑块、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Crouse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在单支组及多支组明显减弱[(9.08±2.28)%、(6.14±2.21)%],与对照组[(15.58±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4.
目的研究血脂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381例。按血脂TC、TG、HDL-C、LDL-C四分位间距将各血脂指标分为4组,TC低水平组(94例)、较低水平组(99例)、较高水平组(95例)和高水平组(93例)。TG低水平组(93例)、较低水平组(100例)、较高水平组(95例)和高水平组(93例)。HDL-C低水平组(95例)、较低水平组(99例)、较高水平组(93例)和高水平组(94例)。LDL-C低水平组(94例)、较低水平组(98例)、较高水平组(96例)和高水平组(93例)。采用COX回归分析血脂等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HDL-C较高水平组、高水平组LVEF是预后的保护因素,年龄是预后的危险因素,而HDL-C较低水平组及TC、TG、LDL-C各水平组均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年龄大,LVEF低,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贫血和肾功能衰竭的比例高。结论调脂治疗对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短期预后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45.
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阻断RAS可逆转心房重构,从而预防房颤的发生。一些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的后续分析提示,ACEIs和ARBs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忠者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46.
目的:探讨冠脉通片对大鼠血栓形成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M)、假手术组(S)、冠脉通低剂量组(GL)、冠脉通中剂量组(GM)和冠脉通高剂量组(GH),体外动脉血栓形成方法构建血栓形成模型并检测各组间血栓湿重的差异,通过检测凝血时间和凝血相关因子[P-选择素和血管性血支因子(v WF)]的表达情况反应冠脉通片保护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结果:GL、GM和GH组与M组大鼠比较,血栓湿重降低(P<0.05),GH组作用最明显,与此同时血栓抑制率有所增加。M组凝血酶时间有所减少,GL、GM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中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选择素和v WF-1是血小板聚集及活化的重要因子,与M组比较,GL、GM组P-选择素和v WF-1水平较低(P<0.05)。结论:冠脉通片可通过影响凝血相关因子的表达对大鼠血栓形成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47.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对左心房大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对左心房大小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探讨心房颤动与左心房扩大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选择 32 9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 ,根据心房颤动类型及心房颤动发作时间分组 ,比较各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 心房颤动发作 1~ 3年组和 3年以上组左心房内径 ( L AD)均大于 1年以下组 ( P<0 .0 5 ,P<0 .0 1) ,而 3年以上组 L AD又大于 1~ 3年组 ( P<0 .0 5 ) ,3年以上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L VED)大于 1年以下组 ( P<0 .0 5 ) ;持续性心房颤动组 L AD和 L VED均明显大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 ( P<0 .0 1) ;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 3年以上组 L AD大于 1年以下组及 1~ 3年组 ( P<0 .0 1,P<0 .0 5 )。结论 心房颤动本身可引起左心房扩大 ,且左心房扩大常发生在心房颤动持续以后 ,因此转复心房颤动应尽早进行 ;心房颤动对左心室结构及功能也有一定影响 ,且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48.
目的 评价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和现场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进行SCN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两种剂型的杀螺试验。结果 实验室SCN 0.5mg/L(有效浓度0.125mg/L)和WPN 0.5mg/L(有效浓度0.25mg/L),浸杀24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有效浓度0.063mg/L浸杀24h,钉螺死亡率SCN为80.0%,WPN为66.7%。喷洒SCN 0.5g/m~2和WPN 1.0g/m~2,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现场浸杀SCN 0.5mg/L和WPN 1.0mg/L的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现场喷洒SCN 2.0g/m~2和WPN2.0g/m~2,SCN有效成份含量为WPN的1/2,3d和7d杀螺效果均高于WPN(x_(3d)~2=30.21,P<0.01;x_(7d)~2=7.62,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15d杀螺效果相近(x_(15d)~2=0.02,P>0.05)。SCN1.0g/m~2与WPN 2.0g/m~2喷洒,SCN有效成份含量为WPN的1/4,杀螺效果相近(x_(3d)~2=0.90,P>0.05;x_(7d)~2=1.99,P>0.05;x_(15d)~2=0.03,P>0.05)。结论 现场SCN浸杀和喷洒有效药物剂量为WPN的1/4时,均能达到与WPN相同的杀螺效果,SCN是一种高效、使用方便、水溶性好的新型杀螺剂,值得在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d-PCI)后心肌灌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联合TIMI计帧分级(CTFC)与ST段的回落(STR)评价心肌灌注,并依此分为心肌灌注良好和灌注不良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随访6个月心室功能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前壁梗死、IRA重建时间长是心肌灌注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周、1个月灌注不良组LVEF低于灌注良好组,而节段运动比率灌注不良组高于灌注良好组。两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左室收缩功能均较前改善,LVEF增加。随访6个月累计MACE、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率灌注不良组高于灌注良好组(均P<0.05)。结论IRA重建时间与心肌灌注显著相关;心肌灌注显著影响AMI患者的心功能,灌注不良者近期MACE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50.
1961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和性别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年龄分布。方法对13年间1961例AMI患者的发病年龄做统计分析。结果总体患者的年龄极差(年龄跨度)为74岁,四分位数年龄为56、65、71岁,偏度系数为-0.465,峰度系数为0.087;男性患者年龄极差为70岁,四分位数年龄为53、62、70岁,偏度系数为-0.319,峰度系数为-0.308;女性患者年龄极差为75岁,四分位数年龄为63、68、74岁,偏度系数为-0.691,峰度系数为1.947。男性在60岁前的构成比高于女性(P<0.01)。结论总体患者及男、女两性的AMI年龄均呈负偏态分布;男性患者年龄分布稍离散,女性患者年龄分布较集中;在两性年龄构成上,≥60岁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