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3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785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20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989篇
预防医学   306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84篇
  1篇
中国医学   264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17名高校教师,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及SCL-90量表对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总分和阳性项目数指标筛查阳性率分别为7.37%和46.08%。阳性症状因子的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以及恐怖、焦虑、抑郁;217名高校教师SCL-90量表总分为(114.39±19.88)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11.54,P=0.000);主观幸福感的总分为(88.75±11.51)分,显著高于常模(t=34.45,P=0.000);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与SCL-90总分及10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0.19,P=0.000);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婚姻状况、学校性质、敌对6个因子对教师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52、-0.30、-0.31、0.14、-0.13及-0.17,P0.005~0.000,它们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42.5%。结论:高校教师心理症状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心理症状越轻则主观幸福感越高;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敌对是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Notch-1在木村病的表达,指导木村病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方法评估Notch-1蛋白在40例木村病患者组织和15例慢性淋巴结炎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otch-1与木村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0例木村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占92.5%(37/40),7.5%(3/40)为女性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38岁。肿块的直径范围为1.06.5 cm。Notch-1在复发的11例木村病患者中,63.6%(7/11)高度表达,36.4%(4/11)低度或中度表达。Notch-1表达、嗜酸粒细胞计数、肿块最大直径与复发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肿块部位、肿块个数与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 Notch-1高表达可能为木村病复发患者的一个有效观察指标,可为预后提供评估途径及指导患者个体优化治疗。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干预。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肝硬化患者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蜱叮咬二例     
<正>临床资料例1,女,4岁。主因头皮异物2 d,于2012年6月23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2 d在草地上玩耍后发现头皮有一小米粒大小的异物,褐黑色,无自觉症状。异物逐渐增大,于外院诊断蜱叮咬,建议外科局部切除治疗,患儿家属拒绝。自行用艾草烟熏治疗无效,异物增大至绿豆大小,伴轻微瘙痒及疼痛。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头皮顶部可见一褐黑色约0.6 cm×0.8 cm大小的卵圆形虫体,虫体头部嵌  相似文献   
56.
麻醉状态下行持续被动运动预防膝关节僵直的护理PreventionofKneeAnkylosisbyContinuousPassiveActioninNarcosisPatients范长在王茂桂翟晓峰惠丰荷FanChangzai,WangMaogu...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分析胎儿双主动脉弓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经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双主动脉弓胎儿(病例组)和与其胎龄相匹配的17例正常健康胎儿(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分析双主动脉弓超声心动图特征,并随访产后诊断结果。结果 17例胎儿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双主动脉弓,其中右弓优势型11例(1例左弓闭锁),对称型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双上腔静脉并冠状静脉增宽2例,余未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出生6例,终止妊娠2例,失访9例。出生后有临床症状2例,无症状4例;接受手术治疗1例。对照组与病例组胎儿的左右心房内径、左右心室内径、卵圆孔大小、升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主动脉弓胎儿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表现为:①三血管-气管(3VT)切面显示两条主动脉,将气管与食管包绕,并与动脉导管形成"9"字形或"O"字形血管环;②3VT切面均显示左位动脉导管;③升主动脉冠状切面可见升主动脉发出两条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冠状切面可见两条主动脉弓汇入降主动脉;④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可见左、右主动脉弓各发出两个分支;⑤3VT切面向头侧连续扫查显示两条主动脉弓及分支走行。结论双主动脉弓胎儿具有独特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3VT切面对诊断胎儿双主动脉弓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左、右两个主动脉弓及分支走行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2000-03~2004-06我们对子宫肌瘤患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亲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亲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剂,探讨其体外寻靶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在自制的白蛋白超声造影剂的基础上,采用交连法制备血栓靶向微泡造影剂。体外实验分3组:A组,将靶向造影剂滴加于健康人新鲜血凝块上,光镜下观察微泡与血凝块的粘附情况;B组对照,普通白蛋白造影剂;C组对照,6—肽阻断实验。结果 A组微泡在血凝块外围形成一条凝聚带,并顺着网格状的纤维素带延伸到血块内部,而两对照组均未见微泡与血凝块的结合。结论 采用交连法可制备亲血栓性靶向白蛋白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微泡在体外能与人新鲜血凝块高效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供血障碍肠管可逆性改变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治疗恢复的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特征,观察病变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表现及相应供血肠管的异常表现,将缺血肠管与正常对照组肠壁CT表现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4例,肠系膜下动脉病变2例,5例肠系膜上、下动脉均有异常。19例小肠缺血表现为肠管扩张,管径为20.05±1.99 mm,管径大于正常对照组(15.36±0.74 mm,P0.05);肠腔内积液13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于静脉期增强,小肠壁呈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为42.77±4.33 HU,低于对照组(85.53±2.68 HU,P0.05),小肠黏膜强化中断16例,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7例结肠缺血患者,肠管的径线为24.02±1.55 mm,对照组径线为19.73±1.88 mm,两者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肠肠腔内积液3例,与对照组(2例积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期增强,病变结肠壁平均CT值为33.14±4.02 HU,低于对照组(CT值为63.63±6.50 HU,P0.05);病变结肠黏膜强化连续性中断5例,对照组结肠黏膜强化连续性中断2例,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小肠和结肠的缺血性改变,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性肠缺血可逆性改变的多排螺旋CT征象为肠管轻度扩张,肠腔内积液增多,肠管壁不均匀强化、肠黏膜强化不连续,而小肠改变较结肠改变显著,是诊断可逆肠缺血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