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0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533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358篇
口腔科学   925篇
临床医学   2628篇
内科学   334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5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030篇
综合类   4336篇
预防医学   1466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1443篇
  17篇
中国医学   4887篇
肿瘤学   10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793篇
  2013年   758篇
  2012年   992篇
  2011年   1149篇
  2010年   1215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1278篇
  2007年   1174篇
  2006年   1134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1169篇
  2003年   959篇
  2002年   855篇
  2001年   735篇
  2000年   561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387篇
  1997年   341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颌垫治疗儿童髁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35例(49侧)髁突骨折患儿。男25例,女10例;年龄3~13岁,平均7.3岁。致伤原因:跌伤18例,交通事故伤14例,暴力伤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30 d,平均6.8 d。除3例不配合患儿外,其余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张口受限,最大开口度为(22.74±7.22)mm。按部位分左侧髁突骨折12例,右侧9例;双侧14例;按骨折线分为囊内骨折35侧,髁突颈部骨折10侧,髁突颈下骨折4侧。采取口内上、下颌前牙区颌骨内植入4枚牵引钉并悬挂橡皮圈以达到颌间弹性牵引,配合使用患侧磨牙区加厚的颌垫;治疗后1个月拆除牵引钉及颌垫,并定期复诊。结果治疗期间除1例出现牵引钉松脱外,余均无牵引钉相关并发症发生。35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10个月,中位时间7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儿最大开口度为(38.82±2.02)mm。4例出现轻度关节弹响,6例出现开口时下颌偏斜。影像学检查示,24例(32侧)髁突骨折完全改建,余11例(17侧)至末次随访时髁突骨折中度改建。结论利用颌间牵引钉的前牙区弹性牵引,配合磨牙区颌垫是治疗儿童髁突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后路枕颈区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中重要性。方法对于7例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颅骨牵引的护理、口腔护理及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神经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对于颅底凹症患者实行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3.
<正>随着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发表的期刊论文,对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加以概括,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以期为交感型颈椎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1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提出交感型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牵引复位导板外固定治疗单纯闭合性颧弓骨折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颧弓骨折在超声监测下钢丝牵引复位,同时根据骨折的方向调整牵引方向使骨折线对齐,导板固定2周后拆除。结果:全部病例复位成功,39例骨折端完全对位整齐,其中1例骨折端垂直向移位对位稍差,但术后功能及外形正常。结论:超声辅助下颧弓骨折复位具有复位疗效好、非手术复位,无X线辐射,费用低、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DISH的2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45~81岁,中位数68.5岁。18例表现为腰背痛伴活动受限、伴或不伴跛行;2例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其中1例伴有手指麻木症状;1例主要表现为行走时双足跟疼痛;1例无明显异常,系体检时发现。结果:22例患者通过X线检查均确诊,颈椎病变2例、胸椎病变13例、腰椎病变3例、胸腰椎病变3例、颈胸腰椎病变1例,其中2例合并脊柱外病变。脊柱病变主要表现为累及连续4个以上椎体前外侧缘的广泛钙化、骨化及椎体边缘韧带附着部骨赘增生,严重者可见椎管内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及后纵韧带骨化。胸椎病变以T4~T12为主,其中T4~T8以椎体右侧缘骨化为主,T9~T12双侧骨化没有特定规律;腰椎病变以L1~L3为主;颈椎病变以C4~C7为主。颈椎、腰椎的骨肥厚不存在趋于一侧的现象。2例脊柱外病变分别为跟骨后缘骨赘增生和尺骨鹰嘴骨赘增生。CT三维重建除能观察到X线片所见的表现外,还可从横断面直接观察到椎体前后缘骨化的厚度及椎管内的占位程度,矢状位重建后可见骨化的具体形态,连续型8例、间断型4例、钩型2例、桥型2例、混合型6例。病变在MRI上主要表现为脊柱前后缘无信号或低信号骨化区,无特异性征象。2例T2WI上脊髓受压处呈高信号影,2例在T2WI低信号区里出现高信号影,采用脂肪抑制序列后高信号影消失。本组2例无外伤史的慢性腰痛患者,X线及CT检查均未见其他异常,MRI检查发现椎体局部骨折信号改变。结论:通过X线检查即可确诊DISH,CT、MRI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持续骨盆牵引下加横向推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治疗组在持续骨盆牵引下加横向推压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牵引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67例,好转5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38例,无效63例,总有效率为51.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骨盆牵引下加横向推压可使突出之椎间盘、髓核得到回纳,从而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3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电针八髎穴结合腰椎牵引,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日本Nakano N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优8例,良17例,差5例,优良率为83.3%。结论电针八髎穴结合腰椎牵引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慢性、不完全损伤患者腰腿痛、鞍区麻木及括约肌障碍症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牵引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92例,治愈率76.7%;对照组临床治愈70例,治愈率58.3%。经统计学处理,χ2=10.69,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寻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取穴:颈部阿是穴,配穴:肩井﹑曲池﹑合谷,接G6805-2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25 min,然后进行颈椎牵引,龙氏正骨手法复位,颈椎操锻炼。对照组40例仅用电针治疗。结果经过15天治疗后观察疗效,治疗组痊愈2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11例,好转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牵引手法复位颈椎操锻炼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60.
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在颌面部首先应用于下颌骨的延长。1992年McCarthv等首次报道了4例口外牵引延长下颌骨的病例,为颌骨重建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由于面中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与长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使之在上颌骨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