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目的 研究不同血型大鼠电刺激后c-fos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类人A血型和类人B血型各20只,均分别有10只大鼠以2mA直流电行电刺激,刺激时限1 s,间隔30 s,持续15 min.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脑内c-fos蛋白的分布以及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结果 电刺激后大鼠c-fos阳性信号均呈增强趋势,且类人A血型大鼠强于类人B血型大鼠(P<0.05).电刺激后类人A血型大鼠脑c-fos mRNA表达明显低于类人B血型大鼠(P<0.05).结论 电刺激后大鼠c-fos基因表达增强,类人A血型大鼠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应用不同模式瑞芬太尼对患者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颅脑手术的患者60例,均在快速诱导下进行气管插管,术中以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按瑞芬太尼的给药方式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缝皮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B组缝皮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包扎头部时再静脉单次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C组缝皮结束后继续微泵输注瑞芬太尼0.05 μg· kg-1· min-1至拔管后.记录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 min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停止输注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缝皮结束至拔管)、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总用量、呛咳程度、拔管后意识状态等.结果 拔管即刻HR:A组(101±7)次/min,B组(90±8)次min,C组(78±9)次min;拔管后1 min的HR:A组(98±9)次min,B组(83±6)次/min,C组(80±5)次/min;拔管后3min的HR:A组(93±5)次/min,B组(82±7)次/min,C组(82±5)次/min;B组、C组在拔管后3个时点的HR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刻MAP:A组(97±11) mm Hg(1 mm Hg =0.133 kPa),B组(87±9)mm Hg,C组(77±7) mmHg;拔管后1 min的MAP:A组(92±8) mm Hg,B组(84±8) mm Hg,C组(75±6) mm Hg;拔管后3 min的MAP:A组(85±6) mm Hg,B组(80±5) mm Hg,C组(76±6) mm Hg;B组在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的MA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拔管后3个时点的MAP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拔管后3个时点的HR、MAP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A组均出现呛咳,8例轻度、12例中度,B组13例无呛咳、7例轻度呛咳,C组16例无呛咳、4例轻度呛咳,与A组比较,B组、C组呛咳的发生率及程度均降低(P<0.05).结论 手术结束时继续持续输注0.05 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或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可提高患者的耐管性,减少呛咳反应,抑制拔管期间HR、MAP的过度变化,且不影响患者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54.
输血是手术患者常见的辅助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血输注。肿瘤患者由于血供更为丰富,手术中极易发生大失血,需要及时输血纠正循环变化,改善机体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是不利的。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自体血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优势开始显现,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体输血应用于肿瘤手术中更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55.
<正>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是将脊麻和硬膜外阻滞联合起来的一种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各自不同的优点,如迅速起效、阻滞完全、可以硬膜外追加给药、并且可用于良好硬膜外术后镇痛。临床上常应用于腹部的手术,特别是下腹部,骨盆和下肢手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麻醉技术。然而近年,医院舒适化管理措施逐渐被引入,随着医疗  相似文献   
56.
57.
肝切除术是肝良性肿瘤,肝癌,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肝切除术中由于肝脏静脉窦丰富,肝脏质地较脆,术中操作和肝脏的创面不容易止血,这可能会导致大量出血,并引发相关的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有研究显示,死亡率与肝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有关。[1]目前,临床上为减轻肝脏的出血和保证术者手术视野的清晰度,麻醉师常在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胸段硬膜外阻滞的镇痛是有利的,它能抑制交感紧张,显著抑制应激激素的增加,减少交感紧张,还可扩张冠状动脉[2]和末梢血管,降低血液流回。因此,胸段硬膜外麻醉有利于减小中心静脉压和减少术中出血。因此,本文将讨论在肝切除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及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器官灌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外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3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列为我院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为2007年7月至2017年7月,术中实施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为观察组。同期另外3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则实施门奇断流术,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小板以及白细胞水平改善情况与参照组相比更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疗效显著,对患者指标症状改善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大出血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时应用白细胞滤器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大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白细胞滤器组(LDF组)、乌司他丁组(UTI组)、白细胞滤器+乌司他丁组(LDF+UTI组),每组15例。术中均使用自体血回输机,回输时LDF组、LDF+UTI组均使用白细胞滤器,UTI组、LDF+UTI组术中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其他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4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分别于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6 h(T3)、12 h(T4)、24 h(T5)、72 h(T6),抽取动脉血5 ml,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水平。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肺顺应性(C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DF组、UTI组、LDF+UTI组各时间点自体血回输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血浆MDA浓度和RI降低,血浆SOD活性升高,NE、血浆TNF-α、IL-6浓度降低(P<0.05),CL增高。LDF+UTI组与其他3组比较各时间段自体血回输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血浆MDA浓度和RI降低,血浆SOD活性升高,NE、血浆TNF-α、IL-6浓度降低(P均<0.01),CL高于其他3组。结论白细胞滤器及乌司他丁都具有减轻大出血患者自体血回输后的肺损伤的影响,两者合用效果更显著,能有效地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阻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能够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有助于患者平稳地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手术中全麻诱导时保留自主呼吸诱导的方法对胃胀气及呼吸的影响.方法:6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自主呼吸诱导组(实验组)入室后先行咽喉表面麻醉,全麻诱导采用保留呼吸无肌肉松弛药剂诱导;正压通气诱导组(对照组)全麻诱导常规使用去极化肌肉松弛药.观察两组病人术中胃的膨胀情况及诱导前后SaO2、血气值、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实验组病人的胃的膨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诱导时的PaO2低于对照组(P<0.05),PETCO2、PaCO2高于对照组(P<0.05),但二者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诱导时使用保留自主呼吸的方法可明显减轻术中胃的膨胀,避免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恐惧及不适,同时对病人的血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