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对河南省2010年手足口病监测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及VP1基因测序,了解分离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将2010年收集的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和肛拭子标本840份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34株病毒分离株测定肠道病毒71型VP1全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分析,构建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测序获得34株来自河南省11个地市的VP1全长序列,分离株间的VP1区核苷酸相似性为96.3%~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属于C4基因型的C4a亚群,所有分离株均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轻重症间无明显差别。在2003~2009年的河南省和其他7省亦发现有C4a亚群存在。结论 2010年河南EV71分离株为C4基因型的C4a亚群,河南省2008年以来的分离株与2004年以来的中国大陆优势株流行趋势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河南省手足口病标本分离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hievirus A 16,CVA16)VP4的基因特征,并比较VP4与VP1遗传进化分析的差异。方法对分离自河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的8株CVA16,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VP4区域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用分子生物学软件ATGC进行序列拼接,Bioedit比对剪齐,用MEGA 4.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已报道的CVA16标准株序列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河南省8株毒株VP4核苷酸同源性为91.3%~98.1%、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与国际原型株CA16/G10/RSA/1951(A型)比对,VP4核苷酸同源性为79.7%~82.6%,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与B1a、B1b和B2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3%~95.7%、92.8%~98.6%、88.9%~91.8%,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0%。河南省分离的CVA16毒株均属于B1亚型,有B1a和B1b两个进化支共同存在和循环,但VP4与VP1的进化树分型不完全一致。结论 VP4基因不能作为CVA16病毒基因亚型分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狂犬病病例暴露后发病风险及是否接种疫苗进行判别分析。方法对2004-2009年河南省狂犬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对病例暴露后发病风险及疫苗接种进行判别分析。结果 Fisher线形判别函数判别结果显示,病例暴露后高发病风险判别正确率为51.0%,中发病风险判别正确率为34.2%,低发病风险判别正确率为67.7%。未接种疫苗者判别正确率为85.1%,接种疫苗者判别正确率为74.5%。结论狂犬病病例暴露后发病风险的判别分析符合率较低,暴露后是否接种疫苗判别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季节性分布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10年AHC的季节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10年AHC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895,圆形分布平均角α所对应的日期即斑疹伤寒集中发病高峰期为9月19日,发病高峰期的95%可信区间为9月17-21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test,Z=1191.274,P〈0.001。结论河南省AHC发病有很强的季节性,9月为流行高峰期。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2009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 [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9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年河南省总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469 251例,发病率为497.67/10万,报告死亡2333例,死亡率为2.47/10万,病死率为0.50%.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311 832例,发病率为330.71/10万,报告死亡2 285例,死亡率为2.42/10万,病死率为0.73%.报告丙类传染病9种157 419例,发病率为166.95/10万,报告死亡48例,死亡率为0.05/10万,病死率为为0.05%.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麻疹.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 [结论]在2009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仍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6.
碘硒联合补充控制碘缺乏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联合补充碘硒控制碘缺乏病的效应,作在外环境缺碘地区,对实验组小学生在供应碘盐的同时每月口服一次200mg亚硒酸钠片,对照组小学生单纯食用碘盐,2年后观察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发硒和血清TSH、T4、T3和FT3变化。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4年至2010年猩红热的流行概况及规律。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年至2010年河南省猩红热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4年至2010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5082例,年均发病率为0.7692/10万,其中男性年均发病率为0.9636/10万,女性为0.5636/10万。各年发病均以散发为主,无暴发疫情及死亡病例报告。2010年发病率最低(0.5534/10万),2007年最高(0.9987/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豫中和豫北地区。4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15岁以下人群高发。结论:河南省猩红热发病以散发为主,应加强托幼机构及中小学机构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58.
河南首起恙虫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查清本次暴发的流行原因和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并依据血清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认。结果2005年河南省南部淮滨县新里镇大董庄发生一起恙虫病暴发流行,自9月26日~11月10日共发病32人,以成人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疼、淋巴结肿大、皮疹。恢复期病人血清外斐氏OXk1∶160实验阳性率100%,最高效价达1∶2560,典型病人的两次血清呈4倍升高;恙虫病荧光抗体阳性率100%,最高效价达1∶2560。血清分型主要是G illiam、Karp、Kato3个血清型;套式PCR检测病人血3份阳性。结论本次为河南首起恙虫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9.
河南省省辖市级CDC实验室装备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河南省省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装备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和CDC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普查河南省18个省辖市CDC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采用Excel2000统计,与卫生部制定的指导标准比较分析。结果18个省辖市CDC实验室“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平均拥有率分别为“标准”的59.54%和54.54%。结论河南省省辖市级CDC“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仍有较大缺口,不同种类的仪器设备配备不够合理。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分析河南省柯萨奇病毒B5(cvBs)分离株全基因序列,了解其遗传特性。方法 采集2例脑炎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病毒,提取病毒阳性分离物RNA,进行RT-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利用DNAStar 5.01和Mega 5.05软件进行全基因序列拼接及亲缘进化分析。结果 获得2株CVB5分离株(03001N和17Y)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长度分别为7408bP和7404 bP,两者核苷酸同源性为97%,同2010年河南CVB5分离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和99%。5-UTR分别为747 bP和743 bP<;3-UTR区均为103 bP;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全长同为6558 bP,编码含218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99%。VPl区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2株CVB5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同近年来国内其他分离株成一簇,而2009年的河南省CVB5分离株同山东省CVB5分离株成一簇。结论河南省内存在不同CVB5株传播链的流行,此次分离株为近几年内的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