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管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03 7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MCA分叉处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动脉瘤手术夹闭术组35例和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组38例。分析患者的动脉瘤特征、SAH的Hunt-Hess分级、合并颅内血肿、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术后脑梗死、切口/颅内感染)等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动脉瘤闭塞率、术后1个月、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应用DSA或CTA检查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38例,其中37例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1例介入治疗失败转开颅夹闭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27例,次全栓塞9例,部分栓塞2例。夹闭术组35例,其中34例成功夹闭动脉瘤,1例夹闭失败转介入治疗。两组闭塞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介入治疗组术后脑梗死、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夹闭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性MCA宽颈动脉瘤成功率较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但仍需要更大样本研究和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共80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Matrix栓塞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分析栓塞程度、瘤颈宽度、动脉瘤直径、支架辅助与动脉瘤再生长率的关系。结果动脉瘤致密栓塞47个(58.8%),瘤颈残留24个(30.0%),瘤体残留9个(11.3%)。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9.7%),死亡2例。64例随访6~48个月,无再出血及新增神经功能缺损。38例42个动脉瘤术后6~24个月接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稳定26个(61.9%),进一步栓塞5个(11.9%),再生长11个(26.2%);2个(4.8%)瘤体残留者复发需再次治疗。统计学分析显示:动脉瘤栓塞越致密,再生长率越低(P<0.05),术后Raymond分级、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体颈比、是否使用支架辅助栓塞与再生长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随访显示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和稳定,有必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3.
颅底肿瘤术中急性脑肿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临床资料与结果1 .一般资料 :男 2例 ,女 6例 ;年龄 36~ 63岁 ,平均 44 5岁 ;病史最长 3年 ,最短 2个月。2 .肿瘤部位及性质 :蝶骨嵴脑膜瘤 2例 ,听神经瘤 5例 ,小脑桥脑角脑膜瘤 1例 ;7例肿瘤的体积大于4cm。3 .临床表现及处理 :8例肿瘤在大部分切除后出现脑肿胀 ,术腔狭小或闭合 ;5例脑组织呈搏动性向外膨出 ;3例经过度换气、脱水、控制血压等处理后颅内压下降 ,膨出略缓解 ,其余 5例需切除部分嵌顿于骨窗缘坏死的脑组织 ,去骨瓣减压。4 .结果 :GOS评分 :良好 4例 ,中残 2例 ,死亡 2例。二、讨论造成急性脑肿胀的机理十分复杂 ,可…  相似文献   
54.
肖泉  钟书  曾敬初 《广西医学》2002,24(8):1188-119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指颅内脑外非外伤性动脉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发病率为 1 0人 /1 0 (万人·年 ) ,与自发性颅内出血共占所有中风病人的 1 5 % ( 1 ,2 )。脑血管痉挛(CVS)是 SAH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 ,其发病率为3 0 %~ 90 % ( 3,4 ) ,通常在 SAH后 4~ 6天出现 ,7~1 0天达高峰 ,持续 2~ 3周后逐渐缓解 ,其持续时间长 ,常损害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 ,致使脑血流量减少 ,造成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和脑梗塞 ,是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 2 0年来 ,虽国内外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对其病因及复杂的病理…  相似文献   
55.
蝶鞍内肿瘤性病变以垂体腺瘤常见,而非肿瘤者以空蝶鞍综合征、拉克(Rathke)氏囊肿、垂体脓肿、垂体卒中等多见,后者总的发病率较低,但因其临床表现与垂体腺瘤十分相似,故临床容易误诊。2001-2004年我院共收治蝶鞍内非肿瘤疾病15例,均通过经蝶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脑外伤后并发尿崩症八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外伤后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后叶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临床综合征,以烦渴、多饮、多尿和低比重尿为特征,常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脑外伤后尿崩症8例。  相似文献   
57.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秀权  钟书 《广西医学》2002,24(12):1977-1979
自发性蛛网膜腔出血 34%来自颅内动脉瘤破裂 ( 1) ,以往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是神经外科难题之一。近十余年来 ,由于高能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 DSA)出现以及显微神经外科和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颅内各部位动脉瘤的检出率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1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1 .1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 :较小而未破裂的动脉瘤无症状 ;71 %病人有颅内动脉瘤出血 ,而以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为首发症状 ,表现为 :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可有眩晕、复视、一过性黑蒙、共济失调等。出血后形成血肿的约占 1 5 % ,第…  相似文献   
58.
脑内血肿是神经功能缺损常见的原因 ,亦为神经外科的急症之一 [1 ]。在自发性脑内血肿 (SICH)中 ,有相当部分的原因不明。我科 1993~ 1999年共收治经 CT和 (或 ) MRI证实为脑内血肿 4 3例 ,其中 2 0例在脑血管造影中未发现血管病变 ,现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年龄 9~ 5 9岁 ,平均 38.2岁 ,4 0岁以下 13例 ,占 6 0 % ,既往及本次发病无颅脑外伤、高血压病史 ,亦无已明确诊断的脑血管病病史。1.2 临床表现 :头痛 15例 ,呕吐 8例 ,癫 6例 ;意识障碍 6例 ,偏瘫 7例 ,脑膜刺激征 4例 ,…  相似文献   
59.
儿童脑肿瘤的临床治疗及病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的诊疗、手术、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5月间我科手术的儿童脑肿瘤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占70.8%;幕上肿瘤38例,其中恶性肿瘤20例。幕下肿瘤34例,其中恶性肿瘤31例。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49例,大部分切除13例,部分切除10例。术后放射治疗43例,占手术病例的59.7%。化疗26例,占手术病例的36.1%。随访到47例,其中恶性肿瘤仍存活21例,已死亡13例。结论儿童脑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各个病例的特殊性,制定不同的手术切除方案,术后进行放疗,但应有别于成人脑肿瘤。恶性肿瘤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化疗,对于延长儿童的生存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0.
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脑血管疾病(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刚  肖泉  叶劲  刘若平  钟书  蓝胜勇  唐秀文  梁有明 《广西医学》2007,29(9):1344-1345,F0004,F0002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运用及疗效.方法 使用覆膜支架治疗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共用覆膜支架3枚.结果 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采用桥接技术成功放置2枚覆膜支架,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基本不显影,在血管、支架交界处有少量造影剂漏出到动脉瘤内,但血流速度缓慢,造影剂滞留,随访8个月后动脉瘤完全消失;另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放置覆膜支架1枚,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不显影.结论 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有较好效果,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