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4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肌桥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肌桥的临床及造影特点。  方法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90例 ,所有患者通过采用Judkins法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 ,每支冠脉均经多体位投照 ,以收缩期冠脉管腔直径压缩至少 5 0 %或出现吸吮效应作为确定肌桥存在的证据 ,同时以至少一支冠脉管腔狭窄≥ 5 0 %作为有意义狭窄。  结果 :90例患者中发现肌桥 19例 (2 1 1% ) ,其造影特点显示 ①按压缩部位分类 :前降支中段 14例 (74% ) ,前降支中远段 1例 (5 % ) ,前降支弥漫性压缩 1例 (5 % ) ,间隔支 2例 (11% ) ,前降支中远段加对角支 1例 (5 % ) ;②按压缩程度分类 :收缩期管腔直径压缩 <5 0 %者 4例 (2 1% ) ,≥ 5 0 %~≤ 80 %者 11例 (5 8% ) ,>80 %~≤ 90 %者 2例(11% ) ,>90 %~ 10 0 %者 2例 (11% ) ;③左心室造影显示异常者 13例 (68% ) ,正常者 6例 (3 2 % )。此外经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者 2例 (11% )。  结论 :在肥厚型心肌病中肌桥为常见征象 ,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故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透壁心肌梗死1 881 例,发生室间隔穿孔13例,穿孔发生率0.69%.另有22例因AMI已并发室间隔穿孔而转来我院的患者,共35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4例(68.6%),女性11例(31.4%).结果:资料分析结果21例(60.0%)合并高血压病,18例(51.4%)有吸烟史.前壁心肌梗死31例(88.6%),下后壁心肌梗死4例(11.4%).22例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梗塞相关血管前降支占81.8%,完全闭塞占72.7%.心原性休克21例(60.0%),心功能Ⅳ级26例(74.3%),Ⅲ级9例(25.7%).室间隔穿孔多发生在AMI后1周内(91.4%).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穿孔直径范围0.5~2.8 cm,多数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7例(20%)进行溶栓治疗,但未成功.21例(60%)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全部存活.14例药物治疗,仅1例存活,死亡13例,总病死率37.1%,药物治疗病死率92.9%.结论:AMI并发室间隔破裂并不常见,多发生在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迅速发展至心原性休克,内科治疗病死率很高;如药物治疗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至穿孔后4周手术,外科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ZES)和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EES)的2年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初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655例,根据支架类型分为两组:ZES组(n=1637)和EES组(n=1018)。2年随访的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和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药物应用方面均相似(P均>0.05)。在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治疗方面,与EES组相比,ZES组SYNTAX积分更高,左主干病变、B2/C型病变的比例更高,置入的支架直径更大、长度更长(P均<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ZES组与EES组中MACE(5.4%vs 4.9%)以及各独立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以ZES和EES为代表的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2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种支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考察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内膜增生影响.方法:所有24只小型猪随机分为1个月及3个月两部分,每部分再随机分为A、B、C 3小组,每小组4只,分别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置入裸支架、聚合物洗脱支架及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于术后1个月或3个月后动物处死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处死后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7枚支架均成功地置人24头小型猪的冠状动脉,术后均存活.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通畅,处死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个月部分A组及B组各相关动脉均通畅,而C组有1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3个月部分各动脉均通畅.形态学分析,与裸支架比较,1个月及3个月结果均显示聚乳酸洗脱支架对内膜增生无刺激作用;1个月结果显示药物支架可使管腔直径增加18.0%(P<0.05),管腔面积增加22.6%(P<0.05),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少43%(P<0.05),内膜面积减少35.1%(P>0.05);3个月部分结果显示,药物洗脱支架对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消失,甚至有刺激内膜增生的趋势.结论:以聚乳酸为载体的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虽能抑制1个月血管内膜增生,但远期效果欠佳,其临床意义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BS)和进口紫杉醇洗脱支架(PES)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择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连续接受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或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228例冠心病患者。排除支架置入失败、位置不理想者。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75mg/d等规范药物治疗。患者在支架术后6个月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共228例患者(198名男性,30名女性)314个靶病变接受治疗并完成造影随访。其中C型病变占总数的40.1%,平均术前参考血管直径2.80±0.47mm。平均每个病变支架长度25.90±14.54mm。228例患者中118例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100例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两组在患者基本条件方面,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患者年龄大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紫杉醇洗脱支架组有更多的2型糖尿患者;在病变基本条件方面,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病变更多偏心性病变,其他没有差别。6个月后随访结果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再狭窄率明显低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5.3%比21.9%,P<0.001)。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靶病变血管重建率(TLR)明显低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3.8%比13.1%,P<0.001)。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支架内晚期腔径丢失明显小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0.18±0.41mm比0.58±0.69mm,P<0.001)。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涂层支架用于临床实践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与造影剂肾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阜外医院所有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CTO组和非CTO组,分析其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9924例患者,CTO组(876例)和非CTO组(9048例)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分别为2.2%和1.8%(P=0.454)。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CTO组(850例)和非CTO组(850例)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分别为2.2%和1.4%(P=0.204)。经多因素分析,倾向性评分前后,CTO均不是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O患者和非CTO患者接受介入治疗造影剂肾病发生风险相当。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前降支(LAD)开口病变精确定位法和贯穿左冠状动脉主干(LM)法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LAD开口病变用DE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24例患者,其中精确定位有161例(P组),贯穿入LM有63例(C组).结果 基线上C组的参考血管直径(RVD)明显大于P组,而LM和LAD管腔的落差P组明显大于C组.在介入操作特点上,支架直径、球囊后扩张的比率、后扩张球囊直径和左主干分叉处行双球囊对吻技术(kissing balloon)的比率C组均明显大于P组.两组介入成功率均为100%.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比1.6%;P=0.447),其中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0比0,P=1.000;1.2%比1.6%,P=1.000和3.1%比0,P=0.325).只有1例亚急性血栓发生在P组.造影随访C组支架内和血管段再狭窄率有降低的趋势(7.7%比0,P=0.316;10.8%比3.8%,P=0.431).支架内和血管段的晚期丢失C组均明显小于P组[(0.12±0.08)mm比(0.59±0.37)mm,P=0.000和(0.17±0.09)mm比(0.64±0.49)mm,P=0.000].结论 DES治疗LAD口部病变贯穿LM法和精确定位法均可显示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精确定位法相比,贯穿LM法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降低再狭窄的趋势.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估两种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CI-AKI)诊断标准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不良事件相关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于我院行PCI的患者共10394例。比较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CI-AKI诊断标准[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44.2μmol/L(0.5 mg/dl),或较基线值升高≥25%,简写为CI-AKI 25%标准]和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CI-AKI诊断标准[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26.5μmol/L(0.3 mg/dl),或较基线值升高≥50%,简写为CI-AKI 50%标准]诊断的CI-AKI发生率及与PCI后2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的差别。结果:10394例患者中,采用CI-AKI 25%标准诊断的CI-AKI为936例(9.0%),而采用CI-AKI 50%标准诊断的CI-AKI患者为206例(2.0%),P<0.001。与CI-AKI 50%标准诊断的CI-AKI患者相比,CI-AKI 25%标准诊断的CI-AKI患者,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高,而术前血清肌酐更低,慢性肾脏病(CKD)1期的患者比例较高(P均<0.05)。在随访期间,共有1240例(11.9%)患者发生MACCE。CI-AKI 25%标准和CI-AKI 50%标准诊断的患者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vs.11.7%,P=0.46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两种CI-AKI诊断标准确定的CI-AKI均不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为避免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过度定义CI-AKI,CI-AKI 50%标准更适用于临床中筛选出肾功能损伤高危的患者;两种标准诊断的CI-AKI均与PCI后2年MACCE的发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CAD)对不同性别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22分患者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SYNTAX评分≤22分的患者9458例。按临床表型将不同性别的患者分为ACS和SCAD患者,其中包括女性患者2169例(其中ACS 853例、SCAD 1316例),男性患者7289例(其中ACS 4404例,SCAD 2885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接受门诊或电话随访。研究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血运重建、脑卒中和支架内血栓形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CI后2年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PCI后2年,女性ACS患者全因死亡[1.7%(23/1316)vs.0.6%(5/853),log-rank P=0.004]、心原性死亡[1.0%(13/1316)vs.0.2%(2/853),log-rank P=0.011]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SCAD患者,而再发心肌梗死和MACCE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ACS和SCAD患者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CS是SYNTAX评分≤22分的女性患者PCI后2年全因死亡(HR=3.27,95%CI:1.05~10.18,P=0.041),心原性死亡(HR=16.63,95%CI:1.49~185.91,P=0.02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接受PCI SYNTAX评分≤22分的患者中,女性ACS患者2年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明显高于SCAD,而男性ACS与SCAD患者2年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HOCM)患者心室造影结果及形态学特征。方法纳入1995~2005年收治入院并接受心室造影和超声检查的74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以左心室流出道与左心室压力差≥30 mmHg为梗阻型,30 mmHg为非梗阻型,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其形态学和造影结果。结果 (1)入选74例患者,梗阻型14例(18.9%),其中收缩期前向运动6例(42.9%),冠心病3例(21.4%);非梗阻型60例(81.1%),其中11例合并冠心病(18.3%)。(2)超声显示室间隔增厚至(11.4±2.5)mm,左室后壁厚度(9.8±1.7)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8±5)mm,左心房内径(36±5)mm。(3)左室造影显示左室舒张末容积为(123±31)ml,左室收缩末容积为(27±11)ml,左心室射血分数(EF)为(78±6)%。(4)左心室造影形态学特征为梗阻型心室结构14例,其中正常5例;非梗阻型左心室结构60例,正常27例。结论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与HOCM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室收缩末容积、EF值,以及呈现正常形态的病例数等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