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患者,女,30岁,因患鼻咽癌于1979年8月行双耳颞部~(60)钴照射,共7000拉德/35次/46天。1983年8月怀疑复发再作~(60)钴2程照射,部位同前,并增加鼻眶部偏左野的照射,总量8500拉德/40次/50天。1984年  相似文献   
52.
神经纤维瘤病及其耳科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以双侧听神经瘤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纤维瘤病Ⅱ型4例,其中1例为双侧听神经瘤伴左侧膝状神经节,右侧三叉神经和副神经多发性神经鞘瘤,1例为双侧听神经瘤伴舌下和全身性皮肤神经纤维瘤并有现神经损害,为罕见病例,复习文献对本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3.
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的CT分析(附8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术后的CT改变,探讨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材料与方法:本组80例均行术前及术后CT扫描,其中18例为术后脊髓造影CT扫描,10例为术后CT增强扫描,有20例经第二次手术证实CT所见。结果:术后CT所见主要有硬膜外纤维化、椎间盘突出复发或碎块残留、椎管狭窄、蛛网膜粘连等;硬膜外纤维化的程度与术式有密切关系;临床症状的轻重与CT的阳性征密切相关。结论: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主要为硬膜外纤维化、椎间盘突出复发或碎块残留、椎管狭窄、蛛网膜粘连等,手术范围愈大,硬膜外纤维化愈重,复合因素引起的症状重于单一因素。  相似文献   
54.
鼻窦解剖变异的CT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增进对鼻窦各种解剖变异的识别能力.提高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的疗效.降低并发症。资料与方法 对200例受检者行鼻窦CT扫描,对鼻窦的各种解剖变异进行评估。结果 统计了鼻窦各种解剖变异的出现率。结论 CT检查有助于鼻窦内镜手术方案的制订,不仅可以评估病变,而且还可检出与鼻窦炎发生相关和增加手术危险性的解剖变异。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75岁。腹胀5天入院。查体,中下腹明显膨隆,触及中下腹分叶状囊性包块,约20cm×20cm,无明显压痛,静脉肾盂造影示双肾盂肾盏正常。左输尿管下段扩张,膀胱充盈欠佳,左下腹一巨大高密度块状影,钡灌肠示肠管受压移位。B超示腹部多房性囊性包块。CT所见:膀胱形态不规则,伴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影突出膀胱及囊腔内均见造影剂(图1),其中最大两个位于两侧(分别为16.5cm×12cm×11cm、9.0cm×8,  相似文献   
56.
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透视下用21 G酒精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浓度为40 μg/ml的臭氧气体6~10 ml,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时,向椎旁组织内注入臭氧10 ml.结果 124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显效31.5 %,有效45.1 %,无效23.4 %,总有效率76.6 %.大多数患者在术后0.5个月至1个月时取得较好的疗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7.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诊断。方法:搜集了8例经病理证实的上述病例资料,均行X线胸部摄影检查。结果:胸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呈双侧,有网状结节影,浓密的斑片状影和云团状影以及全肺实变影。结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是多变的,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8.
何国军  陈俊抛  温志波  杨波  文春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50-2451,T001
目的:探讨颅脑MR侧脑室、外脑裂扩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关系,促进对AD,VD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应用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AD组、VD组、老年对照组各20例进行颅脑扫描,通过体视学知识对颅腔体积、侧脑室、外脑裂体积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组、VD组、老年对照组颅腔体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109,P&;gt;0.05);AD组与VD组相比,左侧脑室体积、右侧脑室体积、侧脑室总体积、左外侧裂体积、右外侧裂体积、外侧裂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AD组、VD组、老年对照组组内左/右侧脑室体积、左/右外侧裂体积相比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AD组、VD组的左侧脑室体积、右侧脑室体积、侧脑室总体积、左外侧裂体积[(9.2&;#177;0.9),(9.1&;#177;1.2)cm^3]、右外侧裂体积[(9.2&;#177;0.9),(9.1&;#177;1.1)cm^3]、外侧裂总体积[(18.4&;#177;1.6),(18.1&;#177;20)cm^3]均显著大于老年对照组(P&;lt;0.05)。结论:AD与VD患者侧脑室、外侧裂均显著性扩张,提示AD,VD患者存在着脑萎缩,但这不能作为AD,VD患者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59.
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附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CT对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例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肿块绝大部分或主体位于肝外;肿块与肝少许相连或相邻;其平扫及增强符合肝内海绵状血管瘤特征。结论: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易于肝外其他肿瘤混淆,但仍具有肝内海绵状血管瘤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60.
白塞氏病脑损害MRI表现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1患者,女,30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红肿、疼痛、流泪,口腔及外阴部溃疡、疼痛伴发热,双下肢胫前出现红斑,曾入院治疗诊断为“白塞氏病”,经治疗后好转,此后患者反复发病。10d前患者再次出现口腔及外阴溃疡,同时伴有头痛、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遂入住我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体格检查:患者口腔双颊部及外阴多发大小不等浅表溃疡,有灰白色分泌物。患者理解力稍差,四肢肌张力下降,双下肢钟摆征阳性,双侧巴宾斯基征可疑。MRI检查示双侧大脑脚、桥脑及右侧基底节区多发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缘模糊,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