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关系 ,建立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 [中国多省市队列研究 (ChinaMulti provincialCohortStudy ,CMCS) ]共 3172 8人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 1992~ 2 0 0 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 (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10年累积平均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男性是 1 4 1% ,女性是 0 6 0 %。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病率男性是 2 0 2 % ,女性是 1 37%。 (2 )利用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概率 ,结果显示 :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增加 ,不同危险因素之间有协同作用 ,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强度有所差别。 (3)我国 35~ 6 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95 4 % ,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4 6 % ,发病危险概率≥ 2 0 %者只占 0 8%。而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 2 5 5 %发生在发病危险概率≥ 10 %的人群中。结论 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评估比相对危险度具有更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评价不同个体的心血管病危险时不应  相似文献   
52.
心脑血管病与脉压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与不同脉压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1997年北京城市、农村自然人群高血压普查资料,共29707例,平均随访2.1年,对在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事件进行登记,计算不同血压水平的脉压均值,标准差,心脑血管病事件标化发病率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①在血压正常人群和血高压人群平均收缩压水平随着脉压的增高而增高;②血压正常人群脉压在45mmgHg 时,脑血管病和冠心病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高血压压人群脉压越高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率和死亡率越高;③脉压每增加10mmHg,男性高压人群死于脑血管病的危险增加1.18倍。结论脉压是一个非常强的预测指标(在我国,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北京市社区人群空腹血糖(FBG)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的关系,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人群来自“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CMCS)”.2007年对北京大学社区随访人群中依然存活的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复查,对两次调查资料完整,且年龄50~79岁的1046人进行分析.FBG≥7.0 mmol/L或正在服用降糖药物定义为糖尿病.结果 研究人群FBG平均水平为5.89 mmol/L,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56.3%.以FBG正常组为参照,仅在单因素和调整年龄时,随着FBG水平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的患病危险增加.分性别分析,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女性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是参照组的2.2倍.将各危险因素异常和正常的两分组与FBG水平的三分组进行组合,男女两性均以各危险因素正常且合并FBG正常组为参照.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女性各危险因素异常合并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最高,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腰围增大合并有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分别是参照组的2.8倍(P=0.014)、2.7倍(P=0.010)、2.4倍(P=0.013)、2.1倍(P=0.031).结论 FBG水平的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危险间的关系在男女两性不一致,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危险间的关系仅存在于女性,FBG水平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组合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危险间存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54.
高脂血症患者膳食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患者膳食干预的效果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大学87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5.72mmol/L的教职工,按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高脂血症膳食控制方案进行膳食干预,并随访6个月左右,每个调查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连续3d的膳食记录和血脂水平的检测.结果(1)与干预前比较,样本人群干预后肉类、植物油、蛋类以及食盐等食物的人均摄入量明显减少(P<0.05);(2)人均总热能摄入量降低¨.2%(P<O.01)、脂肪摄入量降低21.2%(P<0.01)、饱和脂肪摄入量降低21.5%(P<O.01),胆固醇的摄入量降低21.2%(P<O.01);(3)干预后平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下降0.27mmol/L(4.2%,P<0.05)、O.26mmol/L(5.9%,P<0.05)和O.30mmol/L(15.0%,P<0.05);(4)60.3%的个体总胆固醇水平下降,30.1%的个体总胆固醇测定低于5.72mmol/L.结论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合理的膳食干预不仅可改善其膳食结构而且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因此应加强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膳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