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43.4岁。按Levine-Edwards分类,其中Ⅱ型骨折15例,ⅡA型骨折14例,Ⅲ型骨折3例。脊髓损伤按Frankle分级:D级4例,E级28例。所有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15 d,平均5 d。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8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平均(121±20)min、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平均(116±13)min]、术中出血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平均(360±25)ml、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平均(320±21)ml]、骨折愈合情况[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均获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均获骨性愈合("鹅颈"畸形1例)]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出现1例(静脉丛损伤1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出现6例(喉上神经损伤4例、颈部切口血肿1例、食管损伤1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回顾分析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三维矫形的生物力学及避免脊柱失平衡的对策.[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6月在本院行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的AIS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1~18岁,平均15.2岁.其中Lenke I型8例,LenkeⅡ型4例,LenkeⅢ型8例,LenkeⅣ型2例,Lenke V型5例,Lenke VI型4例.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54°,顶椎偏距平均5.8 cm,躯干偏移距离平均2.6 cm.根据患者畸形类型和柔韧性选择融合范围.术后及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主弯冠状面的Cobb's角、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距离.[结果] 术后随访1~3年,平均16个月,冠状面Cobb's角平均残留24°,矫正率为61%;终末随访平均丢失4.0°,丢失率为8%;顶椎偏距平均残留2.5 cm,矫正率为56%,终末随访时平均丢失0.5 cm,丢失率为8.5%;终末随访时躯干偏移距离平均1.0 cm.[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矫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优越的力学基础,因此能有效改善AIS畸形,但术中需始终关注躯体和脊柱的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总结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35例,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22例,MIPPO技术微创复位内固定10例,经皮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3例.结果 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功能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1.42%;解剖学评定:优23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4.29%.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应进行全面健康评估,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结合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研究125^I-UdR在胰腺癌裸鼠模型中的分布、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胰腺癌裸鼠模型瘤内注射125^I-UdR,通过SPECT显像和测量各脏器放射性活度来观察125^I-UdR的药物分布规律;观察用药后瘤体外观和组织细胞的变化并作生存分析:分析用药后外周血象、肝肾功能等指标及骨髓象的表现来评价125^I-UdR的安全性。结果125^I-UdR局部注射后可在瘤内持续浓聚并致肿瘤细胞坏死;接受治疗的荷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其外周血象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但骨髓象显示一过性的增生抑制。结论125^I-UdR可在肿瘤内持续浓聚并使肿瘤细胞坏死,有效延长生存期,但伴有一过性的骨髓增生抑制。  相似文献   
57.
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静脉溶栓治疗 ,已被公认为疗效肯定且安全的再灌注疗法 ,可使患者病死率和心力衰竭 (心衰 )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早期再灌注的建立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我们观察了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梗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并与不伴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于发病 12小时之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0 6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者 3 0例 ,年龄 49~ 78岁 ,平均年龄62 .0 0岁± 8.88岁 ,前壁梗死 10例 ,下壁梗死 4例 ,其它及复合壁 16例 ,平…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心电图呈“镜像”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定。方法根据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侧壁导联心电图有无“镜像”改变,对比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I,aVL导联出现“镜像”改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敏感性分别为63.0%和94.5%,特异性分别为76.9%和61.5%(p〈0.05),aVL导联无镜像改变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回旋支的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93.2%。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I和aVL导联呈“镜像”改变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较敏感指标,由以aVL导联更敏感。aVL导联无“镜像”改变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回旋支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囊肿大部切除+蛛网膜下腔疏通术(A术式)和单纯囊肿-腹腔分流术(B术式)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1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患者,其中行A术式52例,B术式22例,囊肿全切除者7例。结果按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结果统计:行方式A的所有患者中有43例(82.7%)症状明显或完全缓解,5例(9.6%)症状缓解不明显,4例(7.7%)复发;行方式B的所有患者中有18例(81.8%)症状明显或完全缓解,3例(13.6%)症状缓解不明显,1例(4.5%)复发。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均有明显疗效,但青少年患者及囊肿位置较表浅的更适合行方式A;老年患者、囊肿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大的更适合行方式B。  相似文献   
60.
抗凝血酶 Ⅲ (antithrombin Ⅲ ,AT Ⅲ )是一种重要的抗凝血物质 ,占人体总抗凝血能力的 75 %。血浆中AT Ⅲ浓度降低可影响凝血 抗凝血平衡而出现高凝血症。临床上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先天性AT Ⅲ缺乏、慢性肝脏损害[1 ] 、大手术后深静脉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 ] 及妊娠中晚期等常有AT Ⅲ水平降低。故测定血浆中AT Ⅲ的含量可判断血栓形成性疾病的病因 ,并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价疗效。国内以往检测AT Ⅲ水平主要靠火箭免疫电泳法等 ,这些方法灵敏度低 ,耗时长。我们采用经改进的Andersson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