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总结分析肾移植后转换为雷帕霉素免疫抑制方案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09-03 12例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肾病、肝功能损害及齿龈增生等因素,由神经钙蛋白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转换为以雷帕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的临床资料,转换方案的选择:①方案1,快速转换方式:第1天神经钙蛋白抑制剂减50%,1周完全停用神经钙蛋白抑制剂;雷帕霉素4 mg起,2 mg维持.②方案2:第1天停用霉酚酸酯,神经钙蛋白抑制剂不调整或减半,雷帕霉素4 mg起,2 mg维持,5 d后复查血药浓度,调整排斥用药.结果:快速代谢性患者5例,4例选用第2种方案,血肌酐平均下降30 μmol/L,且他克莫司/环孢素A+雷帕霉素可调整到目标浓度,无排斥反应再次发生,1例出现肺部感染后治愈;1例选用第1种方案,转换后短期血肌酐下降明显,后出现严重腹泻,且就医意识差,未及时诊治致移植肾失功.1例因肝功能持续异常选用第1种转换方案,转换后肝功能在2个月后完全正常.3例因血肌酐爬行性升高选用第1种转换方案,转换2个月后血肌酐平均下降23 μmol/L,且稳定在该水平,但1例蛋白尿显著增加.2例因齿龈增生明显选用第1种方案转换后,复查3个月症状明显好转,血肌酐稳定.1例因既往有脾功能亢进,术后口服环孢素或他克莫司达目标浓度后,均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选用第1种方案转换后,复查3个月症状明显好转,血肌酐稳定.3例有不同程度血脂升高,9例未见明显血脂升高现象.结论:对于快速代谢型肾移植患者,转换为雷帕霉素为较好的选择,主要通过早、中、晚3次口服抗排斥药物保持有效的抗排斥药物浓度,同时增加神经钙蛋白抑制剂类抗排斥药物的浓度,有利于排斥的纠正和预防.急性排斥不是转换雷帕霉素的绝对禁忌证,但转换雷帕霉素后,神经钙蛋白抑制剂浓度应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浓度,保持有效的抗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52.
背景:5-氟尿嘧啶在胃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长期服用容易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聚乳酸及共聚物载药微粒材料生物相容性较高,分解物不会在机体内发生聚集。目的:探讨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对胃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只小鼠进行实验,利用超声乳化方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配制1×10-7,1×10-6,1×10-5,1×10-4 mol/L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检测其对小鼠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且计算出药物的抑制率浓度以及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能力等以及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形态完好,分布相对均匀,不出现粘连等现象,用药24 h药物浓度可达到50%,72 h后能够达到62.9%;不同浓度下单一5-氟尿嘧啶和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和小鼠胃癌细胞联合培养48 h后,细胞的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出现下降趋势,并且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细胞抑制能力显著高于5-氟尿嘧啶(P < 0.05);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IC50显著低于5-氟尿嘧啶(P < 0.05)。结果证实聚乳酸纳米微粒具有优良的药物载体作用,载药量较大,在机体内提高药物浓度,并且不降低5-氟尿嘧啶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可为胃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比较许昌市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诊治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加强消除后疟疾监测和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许昌市疟疾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对消除疟疾前(2011—2016年)和消除疟疾后(2017—2022年)病例发病至初诊时间、初诊至确诊时间以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初诊确诊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1—2022年许昌市共报告经实验室确诊的输入性疟疾118例,其中消除疟疾前67例,消除疟疾后51例。118例病例中,恶性疟占77.12%。消除疟疾前后,病例发病至初诊间隔天数的中位数均为1 d,初诊至确诊间隔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0 d和1 d,发病后0~3 d就诊的患者比例由消除疟疾前的80.60%提高至消除疟疾后的94.12%(χ2=4.516,P<0.05);0~3 d确诊的疟疾患者比例由消除疟疾前的53.73%提高至消除疟疾后的72.55%(χ2=4.346,P<0.05);市级医院和区(县)级医院确诊病例占比由消除疟疾前的31.3%提高至消除疟疾后的62.7%(χ2<...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的远期预后.方法 选取2008年4月~ 2010年4月220例糖尿病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1月)的老年患者,采用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光比浊法诊断阿司匹林抵抗,于2014年12月份对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日期(53.45±20.16)月.终点事件为随访期间首次发生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缺血性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性死亡事件.结果 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为14.5%(32/220),阿司匹林抵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 (16/32),阿司匹林不抵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5%(48/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 vs.25.5%,P=0.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是非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2.19倍(CI=1.07~4.54;P< 0.01),经多因素Cox回归法校正,阿司匹林抵抗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仍然是非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2.14倍(CI=1.16~3.96;P=0.02).结论 光比浊法诊断的阿司匹林抵抗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分子标识和预告因子.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接受阿司匹林(≥75 mg,1/d)治疗超过1个月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46例,平均年龄(75.89±7.40)岁。通过光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light transmission aggregometry,LTA)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platelet mapping assay,TEG)法检测阿司匹林的药效。根据TEG结果 ,阿司匹林抵抗定义为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达到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或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这两条件之一为阿司匹林半抵抗。结果 LTA检测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23例(9.3%),阿司匹林半抵抗91例(37.0%)。而采用TEG检测发现,61例(24.8%)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其中19例经LTA检测为阿司匹林抵抗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是TEG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OR=1.517,95%CI为1.176-1.957,P=0.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较高,空腹葡萄糖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临床表现、徒手压迫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3月—201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用徒手压迫法治疗均1次性成功,成功率100%,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多种因素有关,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徒手压迫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7.
58.
59.
将确诊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每天均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200-400μg/d治疗,并于必要时加用β2激动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200μg(2喷);观察组另予孟鲁司特10 mg/d,睡前一次口服。治疗8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咳嗽频率评分、夜间咳醒次数及β2激动剂使用次数均显著减少,肺功能指标MVV、FEV1、FEV1/FVC等参数及晨间和夜间的PEF均明显提高(P均〈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认为孟鲁司特联合小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较单用激素能更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可进一步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河南省许昌市2008~2010年健康教育项目在防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目标人群在健康教育项目开展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2008、2009和2010年4~6年级小学生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由63.46%、60.00%和50.00%提高到为95.19%、97.59%和95.19%;育龄妇女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由54.14%、67.04%和58.02%提高到86.30%、98.89%和97.28%。结论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提高群众防治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观念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