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799例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方法.方法增强扫描前询问病史、过敏史,增强扫描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增强扫描后对症处理所出现的各种情况.结果 799例患者中759例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时全身一过性热感,扫描结束时症状已消失,占95%;26例全身有热感、会阴部瘙痒,占3.25%;2例全身有热感、皮肤瘙痒、恶心、荨麻疹等轻度过敏症状,占0.25%;12例无任何反应,占1.5%,无一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结论增强扫描前认真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增强扫描时做好预防工作,就能减少甚至不出现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肺扫描后双算法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3 117例肺扫描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分成五组拍片,进行效果对比分析.结果五组中,只有第5组采用两种算法,即标准算法和肺算法,重建出的两个序列图像既能拍出清晰的肺的轴位图像,又能拍出清晰的纵隔图像.结论在肺的扫描中根据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机器所特有的软件功能,同时进行双算法成像,可得到所需要的高质量图像,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前脊神经根的影像学断面解剖研究多选择横切面,而其同层全程显示无论常规CT或MR均未能理想化[1,2].脊神经同层全程显示的优势在于较横断面能提供受检组织完整的影像学解剖、走行路径及整体的周围毗邻关系,从而获得更全面、综合的影像学信息.我们对4例正常志愿者,采用16层螺旋CT对其脊神经根进行重建,十分理想的获得了同层全程最长显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观察正常兔肺组织经氩氦靶向冷冻后的组织学变化及CT影像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共分5组,每组5只,行经皮穿刺肺氩氦冷冻,分别于术后2h,3d,7d,14d,28d行CT检查后处死,观察肺组织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无实验动物死亡,CcT复查均未见胸腔积液和气胸发生。冷冻后早期肺组织呈出血性渗出,3d后,冷冻区肺组织表现为明显出血坏死,至30d时,冷冻坏死区明显缩小,呈纤维化表现,周围界限清楚。肺组织经氩氦冷冻后早期以出血坏死为主,后期出现纤维化改变的组织学演变过程,氩氦冷冻用于治疗肺部肿瘤很安全。  相似文献   
55.
经皮穿刺氩氦超导靶向治疗头面部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氩氦超导靶向治疗头面部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B超或CT引导下,依据影像学资料所提示的进针方向、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将氩氦刀插入瘤体内,启动氩氦超低温手术系统,进行治疗.结果 5例头面部肿瘤(包括腮腺瘤2例,颌下腺癌、上颌窦癌和眼睛黑色素瘤各1例)接受氩氦超导靶向治疗,肿瘤冷冻面积均在90%以上.术中较安全,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头面部肿瘤表浅部位有2周左右的红肿期.3例患者发生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附近冷冻),持续1个月后渐缓解.3个月后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氩氦超导靶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头面部肿瘤方法,特别适于侵犯大血管或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CR静脉肾盂造影的2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CR图像与CT轴住以及在工作站进行MPR、VR等后处理图像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比CR静脉肾盂造影图像好,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孟、输尿管、膀胱以及泌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重建功能强大,后处理图像清晰,比CR静脉肾盂造影效果好,显示了CR静脉肾盂造影无法显示的细节病变。只是费用相对较高,若不考虑费用问题的话可取代CR静脉肾盂造影。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肾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肾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对106例无肾相关疾病的患者行256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检查,薄层获得原始图像,后处理使用容积再现(VR)、3D最大密度投影(3D-MIP)、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分析肾动脉的空间解剖特征,比较不同重建技术对肾动脉的显示,特别是变异血管的显示.结果:106例均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位置、起源、走向、分支及变异情况.共检出血管正常患者53例,左侧副肾动脉共21例,右侧副肾动脉16例,双侧副肾动脉9例,肾动脉过早分支7例.结论:256层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能很好地显示肾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泌尿系因包括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等较多器官,所以相应病变种类也就较多,而输尿管和膀胱又属于管道、空腔脏器,行程较长,范围较广,仅靠常规CT检查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要.而16排螺旋CT在常规扫描检查的基础上,能利用工作站强大的计算机及软件的图像处理功能对原始数据进行再整理与处理.从而得到真正能满足临床手术需要的优质图像.本组对121例泌尿系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及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对鼻咽血管纤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鼻咽血管纤维瘤36例,分析CT、MRI及DSA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符合率。结果: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典型CT和MRI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翼腭窝的扩大增宽,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但后壁骨质无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坏,增强呈明显强化;CT、MRI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94.4%和88.9%,DSA检查则可以了解病变的血供来源并可行术前超选择动脉内栓塞。结论:三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可对本病术前的定性、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等作出明确判断。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在茎突综合征(SP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茎突综合征54例,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影像重建,重点观测茎突的长度及角度,以及是否存在分节型茎突和茎突舌骨韧带骨化问题。结果:共检出茎突长度2.5~3.0cm23侧,〉3.0cm18侧;茎突向内和(或)向前偏斜角〉25°38侧;分节型茎突8侧;茎突舌骨韧带骨化6侧。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可作为临床诊断SPS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