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9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特点及分型、诊断、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4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所报告病例.结果 3例显微镜下全切,1例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中枢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2例,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2例;术后3例均给予全神经轴放疗和全身化疗,1例因经济原因术后出院后未再接受其他治疗;2例随访10个月及14个月仍生存,1例随访25个月死亡,1例随访6个月后失访.结论 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多见于成人;病程短;预后差;应根据病理分型制定手术后放化疗方案;CD99可作为临床上区别中枢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和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的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特点及分型、诊断、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4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所报告病例.结果 3例显微镜下全切,1例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中枢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2例,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2例;术后3例均给予全神经轴放疗和全身化疗,1例因经济原因术后出院后未再接受其他治疗;2例随访10个月及14个月仍生存,1例随访25个月死亡,1例随访6个月后失访.结论 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多见于成人;病程短;预后差;应根据病理分型制定手术后放化疗方案;CD99可作为临床上区别中枢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和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的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53.
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术后局部脑血流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术后的局部脑血流改变。方法对10例正常对照者和23例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术后的患者行99Tcm-ECDSPECT脑显像。结果10例正常对照者脑实质内放射性核素分布浓度均匀,左右两侧对称,脑皮质部完整,未见局限性浓度稀疏或增浓区。23例术后患者中16例显示脑实质内放射性核素分布浓度均匀,呈正常影像;4例显示患侧核素分布浓度较对侧稍稀疏;1例左基底节区呈放射性核素浓度稀疏;另2例于颞叶内侧部显示为放射性核素缺损。99Tcm-ECDSPECT对脑缺血显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结论99Tcm-ECDSPECT脑显像对判断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术后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上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两种与细胞命运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自噬与凋亡被发现并命名,它们同时参与细胞损伤时的应激反应,并受到基因的严格调控。凋亡现象是多细胞生物面对生理或病理刺激时介导异常或不需要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55.
鞍区肿瘤手术后尿崩症及水钠失衡紊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刚陈伟  宋锦宁 《医学争鸣》2005,26(20):1898-1899
目的: 探讨手术方式及肿瘤性质的不同对鞍区肿瘤术后发生尿崩和水钠失衡的影响. 方法: 对109例鞍区肿瘤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术后尿崩水钠失衡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后发生尿崩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86例(78.9 %).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尿崩及水钠平衡紊乱比率最高(100%),胆脂瘤及脑膜瘤的发生率最低(60.0%~64.3%);经侧脑室-室间孔-第Ⅲ脑室入路者,术后发生率最高(89.0%),颞下入路最低(79.0%). 结论: 手术方式及肿瘤性质对鞍区肿瘤术后尿崩和水钠失衡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6.
背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在介导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ERK可能通过介导细胞凋亡等,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但其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观察ERK在SAH后的大鼠脑皮质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ERK在实验性SAH中的作用及神经递质对其的调控机制。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研究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材料:114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0.3-0.35(0.325±0.025)kg,由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ERK1/2多克隆抗体,生物素标记的二抗IgG工作液,SABC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博奥森公司;氯化乙酰胆碱购自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购自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DAB显色盒购自北京中山公司;TUNEL试剂盒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脑立体定位仪(Narishige)由日本制造。 方法: 实验于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中心进行。①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动物模型,1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SAH模型组(n=30),对照组(n=66),干预组(n=18)。干预组根据脑室给予的不同药物分为3个亚组,分别是:SAH+Ach组,SAH+NE组,SAH+盐水对照组,每个亚组6只动物。②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ERK在大鼠皮质中的动态表达, TUNEL法检测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③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方差齐的指标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中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并行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方差不齐的指标则用Kruskal-Wallis法行秩和检验。数据以 ±s 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K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用双变量相关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皮质ERK表达的动态变化、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以及脑皮质神经组织结构形态学变化。 结果: HE染色显示SAH模型组神经组织水肿,神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和坏死。免疫组化分析显示,SAH后6 h ERK染色阳性细胞开始出现在皮质,12 h达高峰,此后阳性细胞逐渐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在SAH 6 h时即可发生,24 h达到高峰。SAH模型组ERK阳性细胞率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05)。ERK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 =0.742,P =0.001)。与干预组中盐水对照组ERK阳性细胞率(13.7%±2.1%)比较,乙酰胆碱(Ach)可能通过下调ERK的表达(8.1%±1.7%),使神经细胞凋亡减少(P <0.05)。去甲肾上腺素(NE)可上调ERK的表达(18.4%±2.1%),但与对照组比较,神经细胞凋亡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ERK在SAH大鼠皮质中呈规律性的动态表达,并与神经细胞凋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ER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介导神经细胞凋亡参与SAH导致的脑损伤。Ach可通过下调ERK的表达,使神经细胞凋亡减少。  相似文献   
5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点及临床诊断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特点及临床诊断标准。  方法 对 58例DAI患者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3 9例同时行MRI,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75 9?I由交通事故致伤 ;患者伤后立即并持续昏迷 ;70 7%的病人无明显颅压增高 ;CT检查 63 8%有异常发现 ,MRI的诊断价值比CT高 ;DAI病变 89 7%在脑的深部及中轴结构 ;该病预后差 ,病死率为 53 5%。  结论 根据临床特点、CT和MRI检查结果提出DAI的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8.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由于病变血管内机化、血肿压迫血管、畸形血管团太小以及可能在出血过程中畸形血管被破坏等因素存在,故而这种血管畸形难以在一般脑血管造影检查时发现。CT、MR、DSA是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9.
宋锦宁  陈五岭  梁琦 《医学争鸣》2007,28(15):1401-140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内皮素受体A(ETRA)的表达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31 只随机分为SAH模型组15只,盐水组10只,穿刺组3只,空白组3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的动物模型,灌注处死后取基底动脉制成切片.进行ETRA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法测量血管周长,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在空白组、穿刺组和盐水组的基底动脉内ETRA有少量表达;SAH组基底动脉内ETRA的表达在3 d组最强烈,其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最强烈,平滑肌也有表达,10 d组的表达强度仍然较重.空白组动物的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完整,弹力膜无皱缩,管壁薄管腔大.SAH组和空白组的血管在图像上差异较大.通过对SAH组内各时间段标本的血管周长进行图像分析,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SAH后血管周长的变化为:1 h组稍有变化、3 d组管径开始变小,弹力膜出现皱缩;5 d组管腔变化最严重,弹力膜明显皱缩;7 d,10 d组血管表现出由痉挛到缓解的过程.脑血管痉挛最严重的时间晚于脑血管ETRA表达最强的时间.对盐水组血管周长统计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AH后脑血管ETRA的高度表达可能是引起DCVS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0.
宋锦宁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385-386,414
分析了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的神经外科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策略。在这种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临床实践和正确引导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考核制度,以及建立导师问责制度等8个方面的改革,可以达到对神经外科学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与科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