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96篇
  免费   1396篇
  国内免费   1060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869篇
口腔科学   212篇
临床医学   5409篇
内科学   4935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3075篇
特种医学   17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99篇
综合类   9651篇
预防医学   1597篇
眼科学   218篇
药学   3724篇
  54篇
中国医学   2246篇
肿瘤学   131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93篇
  2022年   574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853篇
  2019年   853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861篇
  2016年   1007篇
  2015年   1157篇
  2014年   2014篇
  2013年   1915篇
  2012年   2375篇
  2011年   2600篇
  2010年   2287篇
  2009年   2266篇
  2008年   2444篇
  2007年   2079篇
  2006年   2000篇
  2005年   1746篇
  2004年   1327篇
  2003年   1085篇
  2002年   923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66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三维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其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心脏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运动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三维超声运动指标与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左室心尖段扭转角度峰值(PAT)为9.39°±2.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9°±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心肌长轴应变(GLS)均值为(10.39±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8±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47.11±6.52)%对(68.22±9.32)%],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91.11±8.95)mL对(75.25±9.66)mL]、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55.22±12.86)mL对(37.62±9.86)mL]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PAT、GLS与LVEF呈正相关(P<0.05),与LVEDV、LVESV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PAT、GLS存在显著改变,且与左室收缩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43.
高血脂与肥胖者相关联,更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脑血栓、高血压等疾病的因素之一。下面为您推荐一些有益于改善血脂状态的高效降血脂食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将入选的1 0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0 mm或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集中医体质信息,以体质聚类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分类特点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出现中医体质频次分别为痰湿质(21.7%)、血瘀质(16.9%)、湿热质(15.3%)、阳虚质(14.2%)、阴虚质(9.6%)、气虚质(7.9%)、气郁质(7.4%)、特禀质(4.8%)、平和质(2.2%);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可能是影响斑块形成的主要体质类型。结论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改良平复汤辅治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改良平复汤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比值指标高于治疗前(P<0.05),CD8^+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平复汤辅治多发性硬化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6.
于水生 《河南中医》2020,40(2):229-232
目的:观察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筛选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黏稠度、血管阻力均低于对照组,血管弹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心绞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血液黏稠度、血管阻力、血管弹性,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心绞痛积分,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7.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的方法与疗效,探讨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采用介入硬化治疗的头面颈部、躯干和四肢体表局灶性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回顾其治疗年龄、硬化剂选择及硬化治疗方法。评价治疗前后囊肿体积或大小,评价指标为:优良,体积减小 90%;中等,体积减小50%;不显著,体积减小50%;治疗无反应。将优良和中等定义为显著有效。结果 29例淋巴管畸形患儿中,巨囊型8例,微囊型8例,混合型13例。平均疗程1. 62次,治疗1次18例,治疗2次4例,治疗2次7例。巨囊型平均治疗1. 375次,6例治疗1次;混合型平均治疗1. 46次,9例治疗1次;微囊型平均治疗2. 13次,治疗均超过2次。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所有病例治疗优良率为58. 7%(17/29),疗效中等率为31%(9/29),不显著率为10. 3%(3/29)。巨囊型显著有效率为100%(优良率100%);混合型显著有效率92. 3%(优良率53. 8%,中等率38. 5%);微囊型显著有效率75%(优良率25%,中等率50%)。3种不同类型淋巴管畸形的显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336,P=0.431);对3种不同类型淋巴管畸形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77,P=0. 009)。巨囊型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微囊型(P=0. 007),混合型优良率与巨囊型(P=0. 046)、微囊型(P=0. 367)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发热,3例术后出现囊内出血,2例发生局部色素沉着,1例发生局部感染,无一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全身不良反应或局部组织坏死情况。结论介入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有显著疗效,其中巨囊型淋巴管畸形疗效最佳,混合型和微囊型次之,且硬化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少。介入硬化治疗可作为体表局灶性淋巴管畸形的首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163-165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栓弹力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H型高血压患者,定义为HCY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HCY组和对照组血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HCY水平HCY组和对照组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结果(1)HCY组和对照组血压比较无差异(P0.05);HCY组和对照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HCY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2)HCY组和对照组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血栓最大幅度、凝血块强度、凝血综合指数)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HCY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密切相关,H型高血压患者血液凝固性高,易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49.
正皮薄馅多的小笼包是不少人喜欢的美食,但如果动脉里长了像"小笼包"一样的斑块,就十分危险。动脉硬化是动脉血管壁变得厚而脆,像被吹满气的气球一样受压膨胀的状态。动脉里的"小笼包"是指动脉硬化后,血管壁在膨胀状态下受伤,产生的一种皮薄脂多的块状物,学名叫"粥样斑块"。包覆着皮的粥样斑块中,积存了胆固醇,形成像  相似文献   
50.
例1:患儿男,1岁零1个月,出生后2个月发现周身皮肤出现散在色素脱失斑。1岁时出现头向后仰、右眼眨动、口角向右抽动,口周青紫发作,10余秒缓解,意识清楚但不能言语。发作逐渐增多至20~30次/d。查体:患儿颜面部、躯干及四肢可见多处大小不等的色素脱失斑。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既往无特殊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