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目的:研究酮色林(KT)对表达在卵母细胞上的Kv1.3通道的作用,探讨其作为心血管药物的潜在免疫效应。方法: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Kv1.3cRNA通道基因,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通道电流,并用药物干预。结果:KT对Kv1.3通道产生浓度依赖性和可逆性抑制效应,其抑制钾通道50%时的浓度(IC50)为(14.3±1.4)μmol/L。在10μmol/L浓度下,KT降低Kv1.3电流幅值达(43.1±3.2)%;在20μmol/L时降低达(54.1±3.2)%。KT的主要效应是降低电流幅度,对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无显著影响。对稳态激活曲线,在对照条件下,50%最大激活时的膜电位(V1/2)和曲线斜率(k)分别是(-23.8±0.4)mV和(7.2±0.3);应用10μmol/LKT后,V1/2和k分别是(-22.6±0.5)mV和(8.0±0.4);应用20μmol/LKT后,V1/2和k分别是(-22.3±0.5)mV和(8.1±0.5)。对失活曲线,在对照条件下,V1/2和k分别是(-46.7±0.7)mV和(9.0±0.6);应用10μmol/LKT后,V1/2和k分别是(-48.4±0.7)mV和(8.9±0.7);应用20μmol/LKT后,V1/2和k分别是(-49.2±0.6)mV和(8.8±0.5)。结论:KT在临床相关浓度内,对表达在卵母细胞上的Kv1.3通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淋巴细胞Kv1.3通道,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激活,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2.
心力衰竭患者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平衡失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12 2例CHF患者及 3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浓度。结果 :①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CHF患者血浆IL 6及IL 10水平 ,心功能Ⅲ、Ⅳ级者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而心功能Ⅱ级者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TNF α与IL 6 (r =0 .6 18,P <0 .0 1)、IL 10 (r =0 .5 6 6 ,P <0 .0 1)均呈正相关 ,但TNF α与IL 10的比率 (TNF α/IL 10 )也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 ,IL 10的升高与TNF α的升高相比明显不足。结论 :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CHF患者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抗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的相对不足 ,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神经激素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e-6,IL-6)的浓度,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浓度,荧光测定法测定血浆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浓度。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13.09±2.47)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TNF-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Ⅱ级(18.85±2.82)ng/L,Ⅲ级(26.65±9.78)ng/L,Ⅳ级(38.01±19.21)ng/L];IL-6水平在心功能Ⅲ,Ⅳ级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18.72±8.28),(24.63±10.76)和(14.71±1.30)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而心功能Ⅱ级组[(16.24±4.02)n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心功能Ⅲ、Ⅳ级组心力衰竭患者血中肾素活性、AngⅡ、儿茶酚胺、NE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TNF-α与肾素活性、AngⅡ、儿茶酚胺、NE呈正相关(r=0.439,0.608,0.440,0.441,P<0.01),IL-6与肾素活性、儿茶酚胺、NE呈正相关(r=0.319,0.411,0.420,P<0.01)。结论神经激素-细胞  相似文献   
44.
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细胞因子及神经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神经激素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IIkine-6,IL-6)的浓度,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浓度,荧光测定法测定血浆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浓度。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13.094-2.47)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TNF-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Ⅱ级:(18.85&;#177;2.82)ng/L,Ⅲ级:(26.65&;#177;9.78)ng/L,IV级:(38.01&;#177;19.21)ng/L];IL-6水平在心功能Ⅲ,Ⅳ级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18.72&;#177;8.28),(24.63&;#177;10.76)和(14.71&;#177;1.30)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而心功能Ⅱ级组[(16.24&;#177;4.02)n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心功能Ⅲ、Ⅳ级组心力衰竭患者血中肾素活性、AngⅡ、儿茶酚胺、NE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②TNF-α与肾素活性、AngⅡ、儿茶酚胺、NE呈正相关(r=0.439,0.608,0.440,0.441,P&;lt;0.01),IL-6与肾素活性、儿茶酚胺、NE呈正相关(r=0.319,0.411,0.420,P&;lt;0.01)。结论: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网络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该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黄芪合剂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室性心律失常长期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65例稳定性DCM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病毒学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36例)和阴性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阳性组中有25例接受口服黄芪合剂治疗半年(即阳1亚组),11例拒绝而未接受黄芪口服治疗(即阳2亚组);阴性组中有18例接受黄芪治疗(即阴1亚组),11例未接受黄芪治疗(即阴2亚组).治疗前后应用Holter检查观察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变化、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估心脏左室舒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阳1亚组和阴1亚组中分别有3例和2例未坚持服用黄芪或失访而退出.与治疗前相比,阳1亚组、阳2亚组、阴1亚组、阴2亚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率分别为:54.5%(12/22)、18.2%(2/11)、43.8% (7/16)、27.3%(3/11),阳1亚组与阳2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1亚组和阴1亚组LVEDd均有缩小(P<0.05)、LVEF均有升高(P<0.05),血IFN-γ和TGF-β1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IL-4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阳2亚组和阴2亚组也有相似表现,但是LVEDd、LVEF和IL-4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黄芪合剂可以有效控制DCM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IFN-γ和TGF-β水平、抑制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小、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和脂类成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2%~1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梯度胶电泳和凝胶成像分析,测定105例冠心病患者和7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sdLDL.同时测定血脂。结果sdLDL>50%的检出率,冠心病组为38.1%,对照组为10.5%(P<0.001);sdLDL增多患者的甘油三酯(TG)水平[(2.42±1.24)mmol/L]明显高于sdLDL正常者[(1.48±0.64)mmol/L](P<0.001)。结论sdLDL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且与TG关系密切;sdLDL测定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炎症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与心肌中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PBl9)、腺病毒和肠病毒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比较30例炎症性心肌病、36例IDCM、13例HCM及36例对照组患者心内膜活检标本中PB19、腺病毒及肠病毒的检出率,并用荧光素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PB19拷贝数。结果:30例炎症性心肌病患者中有4例PB19阳性(13.3%)、1例腺病毒阳性(3.3%)、10例肠病毒阳性(33.3%);36例IDCM中有3例PB19阳性(8.3%)、1例腺病毒阳性(2.8%)、7例肠病毒阳性(19.4%);13例HCM中有2例PB19阳性(15,4%)、1例肠病毒阳性(7.69%)、腺病毒阴性。而对照组未检出病毒序列。PBl9量从70拷贝/μg至3900拷贝/ug,炎症性心肌病PB19DNA拷贝数高于IDCM组和HCM组。结论:PB19和肠病毒一样是炎症性心肌病、IDCM病因之一,可能与HCM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而腺病毒为非主要致病病毒;炎症性心肌病的高拷贝PB19DNA提示病毒感染是诱发心肌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塑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MI)后细胞因子TGF—β1及心室重塑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与重塑的关系。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并设立假手术对照组。术后3天、1周、4周和24周检测血流动力学和组织形态学及胚胎基因(B肌球蛋白重链),Ⅰ、Ⅲ型胶原和TGF—β1的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I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心肌梗死后第3天胚胎基因β-MHC、胶原、TGF-β1都上升,一直持续到第4周。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在第4周仍然比非梗死区高,即使在第24周非梗死区的胶原水平仍然高于假手术组。TGF—β1在第1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到第24周时非梗死区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梗死区TGF-β1与Ⅰ、Ⅲ型胶原、β-MHC存在相关;非梗死区TGF-β1与Ⅰ、Ⅲ型胶原存在相关。结论:TGF—β1参与心室重塑病理生理过程并且可能是心室重塑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血管壁中NF-κB、IκBα表达和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粥样硬化组(AS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采用免疫内皮损伤加高胆固醇饮食的方法复制家免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经升主动脉高频超声证实,然后Met组给予二甲双胍150 mg·kg-1·d-1喂养8周,至第16周实验结束时抽血检测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家兔主动脉中NF-κB p65亚基及其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 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S组血清〖JP2〗hs-CRP显著增高(1.27±0.43 vs 3.96±0.63,P<0.01),主动脉血管壁中胞核NF-κB p65亚基表达增强(P<0.01)、〖JP〗胞浆IκBα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AS组比较,Met组血清hs-CRP明显降低(2.79±0.40 vs 3.96±0.63,P<0.05),胞核NF-κB p65亚基表达减弱(P<0.05)、胞浆IκBα表达增强(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中IκB的降解和NF-κB的活化,并降低血清中hs-CRP,提示二甲双胍具有抗炎症作用,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0.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CHF)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12 2例CHF患者及 3 0例健康人血浆中TNF α和IL 6的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X线胸片测心胸比。结果 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IL 6水平仅在心功能Ⅲ级、Ⅳ级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TNF α、IL 6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r =-0 .5 13 ,r =-0 .45 3 ,P <0 .0 1) ,与心胸比呈正相关 (r =0 .5 0 1,r =0 .43 8,P <0 .0 1) ;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 (r =0 .3 42 ,r =0 .3 0 4,P<0 .0 1)。结论 CHF患者TNF α和IL 6升高可能是心功能恶化的免疫学标志之一 ,提示炎症机制参与心力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