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症的相关性.方法:用随机抽样法确定调查医院,用Spearman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具有"阳热"特点的高血压病、糖尿病与阴虚阳亢(火热)证呈现正相关,与气虚血瘀证呈现负相关;具有"痰"病理变化的冠心病、支气管炎与风痰阻络证呈现正相关,其中支气管炎还与气虚血瘀证呈现负相关.结论: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阴阳相依、同气从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规律。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医院,用判别分析中的逐步Bayes判别法进行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分析。结果: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有阴虚血瘀证、阴虚阳亢(火热)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先筛选出有判别意义的症状因子26个作为中医证候计量诊断的辨证指标,并建立各症状因子的Bayes判别函数和各证候的Bayes判别方程式,再计算各证候的后验概率,根据后验概率的大小确定中医证候诊断,并对验证样本165例进行判别效果验证,其前瞻性判别概率估计为11.5%。结论:用逐步Bayes判别法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计量诊断方法,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胃愈疡颗粒的疗效机制。方法52例胃溃疡(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予健胃愈疡颗粒,对照组予法莫替丁片加硫糖铝片,4周为1个疗程,Hp阳性者加用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治疗前后胃镜下取溃疡边缘黏膜进行免疫组化及RT—PCR实验,检测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bFGF在正常胃黏膜中有少量表达,两组治疗前较正常胃黏膜增加,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表达均显著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可能通过增强促溃疡愈合因子bFGF的表达,达到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的疗效.方法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取符合诊断的肝胆湿热型的乙肝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2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用西药拉米夫定+中药清肝利湿汤,西药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观察6个月,并定期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肝其临床疗效及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LT复常率及HBeAg阴转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HBV-DNA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方面,治疗组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5.
中风后遗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近年来中风后遗症诊疗方案规范化研究概况,以及中医治则,治法研究和辨证分型等内容,肯定了中医药的疗效,并指出建立客观,规范,统一的评估系统是推进研究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胃黏膜黏蛋白5AC(MUC5AC)和内皮素-A受体(ETA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纤维胃镜下取PU患者治疗前溃疡边缘及正常胃黏膜和治疗后溃疡瘢痕边缘胃黏膜,提取m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对MUC5AC mRNA和ETAR 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中西医结合、中药治疗均可以上调PU患者MUC5AC mRNA的表达,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调的更明显(P<0.01);中西医结合、中药、西药治疗均可下调ETARmRNA的表达,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调的更明显(P<0.01);内镜下溃疡病分期与MUC5AC和ETAR mRNA的表达分别呈正和负相关(r值为0.910 0和-0.885 0,P<0.01),MUC5AC和ETAR mRNA表达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37 0,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改善胃黏膜MUC屏障保护作用和血流量促进溃疡愈合,且较单用中药或西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筛选胃溃疡复发相关的蛋白质,进一步揭示胃溃疡复发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乙酸制备胃溃疡模型,并用IL-1β诱导复发.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胃溃疡复发大鼠胃溃疡处组织及正常大鼠相应处胃组织的总蛋白质,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PMF),搜索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胃溃疡复发大鼠和正常大鼠胃组织的2-DE图谱,质谱分析共鉴定了12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7个表达上调,含热休克蛋白27(HSP27)、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L-乳酸脱氢酶轻链、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血红蛋白β链、过氧化物酶2、过氧化物酶1;5个表达下调,含膜联蛋白A2、热休克蛋白60、氯离子通道蛋白1、黏着斑蛋白、凝溶胶蛋白.随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差异蛋白质HSP27和GRP78在两类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胃溃疡复发组HSP27和GRP78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SP2727.90%±5.34% vs 22.10%3.67%,P<0.05;GRP7843.00%±4.52% vs 26.30%±3.95%,P<0.01).结论差异蛋白如HSP27和GRP78等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胃溃疡的复发过程,为揭示胃溃疡复发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肝气郁结证(肝郁证)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柴胡疏肝散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别应用MTT法、ELISA法检测肝郁证患者以及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后T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郁证患者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其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IL-4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IFN-γ细胞因子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Th细胞向Th1向偏移。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较,各项免疫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均P>0.05),Th1、Th2趋于平衡状态。结论:肝气郁结证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增殖能力下降,Th1/Th2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Th细胞Th1向偏移;柴胡疏肝散可以纠正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49.
从肝治脾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与脾五行相克”的角度论述了肝与脾的密切关系,对肝脾两脏的生理病理进行了阐述,并从“肝”治疗消化性溃疡为例,为“从肝治脾”法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0.
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系整体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以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为核心,旨在研究蛋白质表达谱和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新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相关研究。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来蛋白质组学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进展,其研究结果将对生物标记物和药靶的寻找,以及致病机理的阐述具有重要意义,亦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