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95篇
内科学   13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672篇
预防医学   78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5篇
  10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41.
大鼠部分肝移植后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部分肝移植后骨髓干细胞动员的情况。方法 建立大鼠性别交叉部分肝移植模型,分为部分肝移植组、全肝移植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与术后1、3、5、7d取标本。用流式细胞法检测骨髓中干细胞标记的细胞群体的数量变化,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移植肝脏内Y染色体特异的Sry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肝脏内干细胞标志CD34,c—kit和Thy-1.1的表达。结果 与全肝移植组相比,部分肝移植组术后第1天,骨髓细胞中,β2微球蛋白(β2m)/Thy-1.1^+,CD45^+/CD34^+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然后呈递减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汇管区和炎性灶周围可见CD34、c—kit和Thy-1.1单个核细胞表达,并于第5至7天后减少。同时免疫组织化学双染可检出CD34^+/CD45^+细胞。全肝移植组汇管区CD34、c—kit和Thy-1.1表达较少,假手术组CD34、c-kit和Thy-1.1偶见表达。在部分肝移植物可检出Sry^+细胞,但Srg^+/CD34^+,Sry^+/Thy-1.1^+细胞较少。全肝移植组Sry^+偶见。结论 部分肝移植中,骨髓源性的干细胞发生动员;同时肝内有干细胞被激活,其中外源性干细胞较少。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广播及视频式集体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时间顺序将40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面对面口头健康教育和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宣教方式,实验组利用护理站对讲系统的广播功能行广播式的集体健康教育,且科室自制VCD录像带播放,在此基础上专业护士再评估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补充不足的部分。在产妇出院1个月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自身的护理知识、婴儿护理知识、对护理宣教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出院后护理缺陷减少,护士用于健康宣教的时间缩短,节省了有限的人力资源。结论:采用广播及视频或集体健康教育能提高母婴同室的护理成效。  相似文献   
43.
背景:极小胚胎样干细胞(very small embryonic-like stem cells,VSEL-SCs)是一种非造血干细胞,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心肌梗死后 VSEL-SCs 的研究较多,而急性脑梗死后 VSEL-SCs 的动员及其修复受损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外报道尚少。目的:观察小鼠急性脑梗死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来源的 VSEL-SCs 动员、募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腹腔内分别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生理盐水,观察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计数动员到外周血中的 VSEL-SCs 数量;ELISA 方法分析术后血浆及缺血侧脑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 水平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观察缺血边缘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 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术后 108 h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造模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 〈 0.05);术后 72,108 h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动员到外周血的 VSEL-SCs 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血浆和脑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 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 水平与动员到外周血的 VSEL-SCs 数量成正相关;脑组织免疫组化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 阳性细胞多于生理盐水组。结果显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使更多的 VSEL-SCs 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在于其能够使缺血边缘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 表达增加,并通过 CXCR4/SDF-1 轴的趋化作用,使募集到梗死区域的 CXCR4+细胞增多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昆明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变化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02年至2007年昆明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检查统计表.结果昆明市集体儿童2002年肥胖发生率为1.54%,2007年肥胖发生率为1.92%,2007年与2002年肥胖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以轻度肥胖为主,以5~6岁肥胖发生最多.结论我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略低于全国,但6 a间肥胖检出率上升了24.68%.  相似文献   
45.
张司兰  周建中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40-1941,1954
近年来,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致死率极高,在欧美国家已占到总人口死亡数的1/3~1/2。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多数学者支持"内皮损伤反应学说",认为反复的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病变。自1 997年,Asahara等首次从循环外周血中分离得到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内皮祖细胞以来,已有大量临床前试验证明内皮祖细胞具有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及修复损伤内皮的潜能,并在临  相似文献   
46.
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学生感觉枯燥难懂,运用PBL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PBL教学模式下的集体备课,促使教师群策群力,有效完成PBL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47.
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成人血管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从骨髓动员内皮祖细胞,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8.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冠状动脉结扎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给予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于大鼠心肌梗死后1周测外周血CD34 细胞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区的CD34 细胞浸润情况。于梗死后4周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及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价实验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血管密度和心功能。结果心肌梗死后1周,GCSF组大鼠外周血CD34 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交界处见CD34 细胞浸润。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GCSF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小,新生血管增多,心功能改善。结论应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干细胞因子(SCF)动员心肌梗死大鼠的骨髓干细胞并观察对心功能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40只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①动员组:皮下注射rh-CSF和rh-SCF。②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8 d后通过测定血流动力学观察大鼠心功能变化,通过伊文氏蓝-TTC染色方法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的变化。通过HE染色方法、免疫荧光标记染色和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内心肌纤维化、血管和心肌再生的变化。结果:动员组心肌组织梗死范围内成纤维细胞增生程度轻,新生血管和心肌细胞的特异蛋白染色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动员组左室收缩压显著增大(P<0.05),舒张末压显著减小(P<0.05),左室压上升/下降变化最大速率显著增快(P<0.05)。动员组的缺血范围和心肌梗死的范围比对照组均有所缩小(P<0.05)。结论:G-CSF和SCF动员骨髓干细胞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索iSchools联盟院校关联特征及潜在演进态势,为网络时代背景下iSchools联盟院校间交互结构性能的优化、互联互通引导机制的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的完善以及协同创新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以iSchools联盟院校的URL共引网络结构信息为基础,采用10项基于局部信息的相似性指标分别对无权和加权URL共引网络进行链路预测分析,对比各指标的预测性能。引入权重调节系数,剖析强弱连接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利用无权PA指标对iSchools联盟院校在网络空间中的潜在关联进行预测识别。结果:不同链路预测指标在无权和加权iSchools联盟院校URL共引网络中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iSchools联盟院校URL共引链路预测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强弱连接效应。结论:我国高校信息学院与国际院校的联系将日益密切,在iSchools联盟网络中的地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