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00篇
  免费   2398篇
  国内免费   2341篇
耳鼻咽喉   100篇
儿科学   734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2404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6388篇
内科学   4930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237篇
特种医学   12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4287篇
综合类   14441篇
预防医学   2194篇
眼科学   469篇
药学   6238篇
  42篇
中国医学   3196篇
肿瘤学   398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685篇
  2022年   751篇
  2021年   825篇
  2020年   987篇
  2019年   1049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912篇
  2016年   1041篇
  2015年   1329篇
  2014年   2141篇
  2013年   2133篇
  2012年   2935篇
  2011年   3312篇
  2010年   3057篇
  2009年   2921篇
  2008年   3444篇
  2007年   3064篇
  2006年   2604篇
  2005年   2934篇
  2004年   2293篇
  2003年   1872篇
  2002年   1386篇
  2001年   1235篇
  2000年   970篇
  1999年   835篇
  1998年   651篇
  1997年   547篇
  1996年   465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荜拔酰胺为叔胺型酰胺类生物碱,该成分主要存在于胡椒科植物长柄胡椒以及瘤突变胡椒等的根中。荜拔酰胺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其衍生物也具有多种多样的活性。笔者综述了荜拔酰胺的结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荜拔酰胺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申林  姜九 《四川中医》2020,38(3):77-80
目的:观察姜黄素改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的作用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姜黄素预处理组,比较三组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收集血清检测肾功能变化,从氧化应激角度观察姜黄素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肾小管有明显形态改变,姜黄素处理后肾组织损害程度减轻。缺血再灌注组Pall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姜黄素处理后,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aller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模型组BUN、Cr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姜黄素处理后,血清BUN、Cr含量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模型组SO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姜黄素处理后,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损伤程度,改善大鼠肾功能。姜黄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提高大鼠血清SOD含量,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3.
44.
45.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老年骨折逐渐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性问题。本文回顾性调查了367例老年骨折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值、发生术后感染人数、住院期间死亡人数、骨折半年后死亡人数,以探讨老年骨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及其对心肌间质和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SC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和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n=8),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心室内插管、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心肌组织中胶原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TNF-α和IL-6浓度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情况。结果与SC组比较I/R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升高,同时心肌MMP-2蛋白明显升高,而心肌胶原含量下降并伴随左室心功能下降;IPTC组在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的同时,心肌MMP-2蛋白也明显降低,而心肌胶原含量、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高于I/R组。结论 IPT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炎性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以抑制MMP-2的表达,从而减轻心肌间质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肢体缺血预处理与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肢体缺血处理对DPN的保护机制。方法根据DPN诊断标准,选取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均给予降糖药物、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基础上,每天对试验组患者行缺血预处理:标准血压计袖带放置于患者上肢上臂充气阻断血流5 min,而后放气再灌注5 min,如此循环5次;对照组加用甲钴胺静推;10 d为一疗程。测定各组实验前及一个疗程结束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评估症状缓解程度。结果试验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2.4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明显缓解,VEGF水平试验后较试验前升高(P0.05);对照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1.3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改善不明显,VEGF水平实验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DPN患者的效果优于甲钴胺,其保护机制可能是促进VEGF因子的释放,营养神经,促进神经恢复,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抗氧化应激,减少自由基损害等。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肝脏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七氟醚组患者接受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患者手术方式一致。术毕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及离开PACU后12、24及48小时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七氟醚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24.7±7.8)分钟、(44.3±8.6)分钟、(57.2±14.6)分钟]均略短于对照组[(28.7±12.9)分钟、(50.7±16.8)分钟、(65.6±20.8)分钟],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患者离开PACU后12、24及48小时的MMSE评分[(24.9±1.7)分、(25.1±0.9)分、(26.7±1.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1.4)分、(24.1±1.2)分、(26.3±1.3)分](P<0.05),术后外周血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可以通过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后的炎性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适用于创伤较大的肝脏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两个血清指标在临床多范围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住院患者120例(观察组)及体检健康患者8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PA和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A检测结果为(103.2±45.4)mg/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RP检测结果为(43.5±21.8)mg/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PA含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肿瘤>肾病>肝病>外科手术>急性炎症。观察组患者CRP含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急性炎症>外科手术>肝病>肾病>肿瘤。结论 PA含量在肝病、肾病、急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方面水平明显降低,而CRP的含量明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在评估病情程度方面较为敏感,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50.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损伤后会导致膝关节出现不稳,并可继发半月板和软骨损伤,加速膝关节骨关节病发生。由于交叉韧带损伤后自愈能力较差,移植重建是目前治疗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1]。交叉韧带重建所需的移植物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三大类[2]。相较于自体和异体移植物,人工韧带可避免取材部位病变、免疫排斥、传染病等潜在危险。近年来,在国内外运用于临床的人工韧带以第4代人工韧带-LARS人工韧带为主。但LARS人工韧带仍存在其自身固有的缺陷:韧带两端与骨界面的结合问题、滑膜炎及韧带断裂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韧带-骨界面愈合的问题。该研究就近年来LARS人工韧带表面修饰促进韧带-骨界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