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51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455篇
内科学   256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879篇
预防医学   303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388篇
  3篇
中国医学   450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11篇
  197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新生儿先天性会厌囊肿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疾病,1881年由Abercrombic命名,1970年De Sant比较详细的描述本病的病理、病因及治疗,此后国内渐有报道[1~4]。本病多见于新生儿期,容易误诊,若不及时诊治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比分析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7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47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并获得完整回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过肱三头肌双侧入路手术治疗25例(A组),经过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治疗22例(B组);对两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前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优于B组,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X线暴露时间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但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于关节面的显露优于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致使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手术的X线暴露时间长于对照组,对于肱骨远端C3型骨折推荐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对侧逆行内眦动脉瓣用于修复面中部皮肤癌术后中到大型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2例面中部皮肤癌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55~76岁。其中,基底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对侧逆行内眦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缺损。缺损大小为3.0cm×3.0cm~5.0cm×7.0cm,皮瓣大小为2.0cm×4.0cm~4.0cm×6.0cm。结果:12例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多数皮瓣血供良好,功能正常,色泽、质地良好,术后供区瘢痕隐蔽。结论:对侧逆行内眦动脉瓣修复面中部皮肤癌术后中到大型缺损简单、安全,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45.
46.
47.
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干预治疗12周,光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组织结构,并用RT-PCR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II(AngII)mRNA表达平,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8脱氧鸟酐(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缬沙坦干预治后,8OHdG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ET-1、VWF含量均降低;光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病理损伤得到改善。结论氧化应激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紊乱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的胸主动脉病变过程,缬沙坦通过阻断RAS系统活性,下调AngII基因表达,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缬沙坦保护胸主动脉内皮功能的基本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49.
50.
焦媛媛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97-1999
目的:评价大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阿奇霉素对肺大叶实变性重症肺炎患儿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肺大叶实变性重症肺炎患儿伴支原体肺炎137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n=68)和观察组(n=69);参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参照组为80.88%(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RP、WBC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清CRP、WBC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WBC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阿奇霉素治疗肺大叶实变性重症肺炎患儿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