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09篇
  免费   2394篇
  国内免费   1035篇
耳鼻咽喉   217篇
儿科学   241篇
妇产科学   200篇
基础医学   2266篇
口腔科学   1863篇
临床医学   6414篇
内科学   2805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377篇
特种医学   14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49篇
综合类   11152篇
预防医学   6722篇
眼科学   517篇
药学   5254篇
  79篇
中国医学   3593篇
肿瘤学   599篇
  2024年   308篇
  2023年   1058篇
  2022年   1241篇
  2021年   1778篇
  2020年   1833篇
  2019年   1679篇
  2018年   648篇
  2017年   1148篇
  2016年   1127篇
  2015年   1285篇
  2014年   1999篇
  2013年   1739篇
  2012年   2326篇
  2011年   2292篇
  2010年   2065篇
  2009年   1870篇
  2008年   4152篇
  2007年   2701篇
  2006年   1986篇
  2005年   2685篇
  2004年   1695篇
  2003年   1439篇
  2002年   1070篇
  2001年   996篇
  2000年   758篇
  1999年   612篇
  1998年   587篇
  1997年   426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456篇
  1994年   355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41.
《中国药房》2019,(3):397-402
目的:系统评价冠心病患者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8年2月,收集冠心病患者基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比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卒中、严重出血等指标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并对不同种族、实验室检测方法和干预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8 6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相比,基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RR=0.93,95%CI(0.74,1.16),P=0.51]、全因死亡[RR=0.89,95%CI(0.56,1.41),P=0.61]、心血管死亡[RR=0.68,95%CI(0.36,1.25),P=0.21]、心肌梗死[RR=1.03,95%CI(0.92,1.16),P=0.56]、支架血栓[RR=0.52,95%CI(0.22,1.24),P=0.14]、卒中[RR=1.03,95%CI(0.65,1.63),P=0.90]和严重出血[RR=0.78,95%CI(0.53,1.14),P=0.20]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根据CYP2C19基因型进行个体化给药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R=0.29,95%CI(0.14,0.64),P=0.002]和全因死亡发生率[RR=0.11,95%CI(0.01,0.87),P=0.04],而干预疗程达6个月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发生率[RR=0.11,95%CI(0.01,0.87),P=0.04],其余亚组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相比,对于冠心病患者基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并不能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的发生风险。虽然亚组分析显示根据CYP2C19基因型进行个体化给药可显著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风险,但该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中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疲劳与营养指标、生活质量指标、炎症指标、精神情绪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一般疲劳定义,从慢阻肺患者中随机选取中度稳定期慢阻肺疲劳患者30例(疲劳组)与中度稳定期慢阻肺非疲劳患者26例(非疲劳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营养指标、生活质量指标、炎症指标、精神情绪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疲劳组相比,疲劳组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rcent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 FEV1%)、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 6MWD)均显著降低(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 CAT)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WBC)计数、贝克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 心理身体紧张松弛测试量表(PSTR)评分均较高(P<0.05)。 结论 疲劳与中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营养、生活质量、炎症、精神情绪有关,是建立慢阻肺患者多维度疲劳测量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接受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案治疗,实验组接受早期持续CPAP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患儿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PaCO2、SaO2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早期持续CPAP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和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检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营养指标、炎症细胞因子及肠黏膜损伤因子的表达情况,分析其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4月在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61例NEC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患儿28例为轻症组,重症患儿33例为重症组,另选同期确诊的非消化系统疾病的50例患儿为对照组。收集3组儿童的清晨静脉血,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总胆固醇(TC)水平;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水平;使用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对照组ALB、Hb及TC水平分别为(52.37±4.52)g/L、(183.60±16.53)g/L及(5.02±0.93)mmol/L;轻症组ALB、Hb及TC水平分别为(41.49±3.20)g/L、(147.73±12.81)g/L及(4.64±0.38)mmol/L;重症组ALB、Hb及TC水平分别为(32.05±2.79)g/L、(126.40±10.05)g/L及(4.26±0.59)mmol/L。3组ALB、Hb及T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6.117,P=0.000;F=176.089,P=0.000;F=9.403,P=0.000)。轻症组、重症组ALB、Hb及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ALB、Hb及TC水平均显著低于轻症组(均P<0.05)。3组WBC、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症组、重症组WBC、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WBC、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均P<0.05)。3组DAO、I-FABP及SA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症组、重症组DAO、I-FABP及SA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DAO、I-FABP及SAA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均P<0.05)。结论NEC患儿机体营养状态不佳,炎性反应剧烈,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严重,因此血清营养相关指标、炎症细胞因子及肠黏膜损伤因子可作为监控NEC患儿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为改善患儿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5.
46.
苏卫卫 《妇幼护理》2022,2(1):217-219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 患儿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的护理。观察比 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呼吸频率与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的 PaO2、PaCO2、呼吸频率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6MWD、FEV1、FEV1/FVC 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情 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后,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气指标以 及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联合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妇科门诊收治的8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低剂量组、标准组,各42例。低剂量组予低剂量雌激素联合天然黄体酮治疗,标准组予标准剂量雌激素结合天然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L2~L4椎体骨密度、血清促卵泡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后标准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下降较低剂量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促卵泡生成素水平降低,雌二醇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标准组雌二醇水平较低剂量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L2~L4椎体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标准组L2~L4椎体骨密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骨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标准组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两组钙、磷、钙/肌酐比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的雌激素联合黄体酮均可升高雌二醇水平,有效增加围绝经期的骨密度,影响骨代谢,且标准剂量雌激素联合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非酮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210例非酮症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7.5%)、B组(HbA1c为7.5%~10.0%)、C组(HbA1c>10.0%),每组70例.比较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RDW-CV、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24 h尿微量清蛋白(24 hUAE)、C反应蛋白(CRP)、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HbA1c与TPOAb阳性率、病程、RDW-CV、TSH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HbA1c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病程在A组、B组、C组中依次增加,RDW-CV、TSH水平,TPOAb阳性率在A组、B组、C组中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病程,RDW-CV、TSH水平,TPOAb阳性率呈正相关(r=0.679、0.641、0.443、0.449,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DW-CV、TSH水平,TPOAb阳性率是非酮症糖尿病患者HbA1c变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酮症糖尿病患者HbA1c与RDW-CV及TSH水平、TPOAb阳性率之间关系密切,同时,RDW-CV、甲状腺功能指标是HbA1c变化的影响因素,血糖控制情况越好,红细胞形态改变的程度越小,甲状腺疾病发生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49.
张颖  王晓玲  杨婷  尹专叶  胡雁 《护理学报》2021,28(14):22-25
目的 根据上臂围选用合适尺寸袖带测量血压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根据循证护理的方法确立问题,利用计算机按“6S”证据模型,检索有关血压测量袖带尺寸的选择,包括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和证据总结,由4名完成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员对纳入的文献独立评价,并对选取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该研究纳入证据7篇,其中临床实践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1篇,对相关证据进行汇总,总结了3方面内容。结论 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血压测量规范流程的培训,根据患者的上臂围选用尺寸适合的袖带进行血压测量,减少因袖带不当带来的测量误差以减少高血压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对策.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3月接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当做研究对象.于次日清晨抽取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6 mL,并将其平均分为两份.对其中一份血液样本进行溶血处理,并将其纳入研究组;另一份血液样本不进行任何处理,并将其纳入对照组.详细记录两组血液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 ,并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不良影响及干扰作用.结果 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LB、TG、UA、BUN、Cr等指标水平,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LT、AST、TBIL、TP、LDH、K+、CK、GLU、DBIL、TC、ALP等指标水平,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产生较多的不良影响及干扰,不仅会降低酶类指标的血液检测真实性,还会严重降低其准确性,为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真实和可靠,还应该加强临床生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预防溶血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