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8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57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35篇
综合类   1329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129篇
药学   394篇
  1篇
中国医学   3514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BM、CNKI、WanFang Data、VIP近11年的相关文献,采用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核心药物、药对及组方规律。结果在纳入的134篇文献中,包括18类、125味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和利湿药为主,占总药味的72.6%;高频药物前五位为茵陈、黄芩、栀子、白术、大黄;高频药物经聚类分析聚成4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药关联规则15条,三药关联规则24条,四药关联规则12条,为利湿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之间的不同组合,得到核心药物组合为茵陈、白术、黄芩、栀子、大黄。结论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视将健脾益胃以扶正,清热利湿,兼以活血化瘀、疏风燥湿止痒以祛邪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2.
田雲  杜晓泉  肖尧 《四川中医》2020,38(2):42-45
据WHO年报资料显示:在全球看来,当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表现为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甚至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癌谱表现出与发达国家常见肿瘤并存的现象,其中对大多数恶性肿瘤而言,化疗药物成为了中晚期及术后的辅助疗法。结合临床观察,正如中医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理论,可猜测化疗药物的寒热与肿瘤的阴阳之性之间存在关联趋同性,这种特性有助于促进肿瘤的治疗疗效。根据"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中医辨证,结合西医中肿瘤的好发部位、病理类型等辨别肿瘤的寒热之性,然后针对性地分析化疗药物的寒热属性,将化疗药物的寒热及肿瘤的温凉之性相结合,从而对肿瘤有更好的"穿透力"、"破坏力",甚至对淋巴及远处转移达到一种更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痰湿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痰湿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加味半夏厚朴汤,对照组采用美敏伪麻溶液进行治疗。结果:咳嗽积分、咽部临床表现方面,治疗后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第1周与第2周咳嗽消失病例与对照组比较例数更多(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厚朴汤对痰湿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包括Web of Scienc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文献语种不限,最终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收集所有针灸联合疗法治疗CF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 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1329例患者)。1)对比单纯针刺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针灸联合疗法能显著提高治愈率[OR=2.08,95%CI=(1.37,3.14),P<0.05]及总有效率[OR=3.43,95%CI=(2.39,4.93),P<0.05],并显著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症状评分[MD=3.86,95%CI=(2.94,4.78),P<0.05]。2)定性综合分析表明针灸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优于口服中药或西医治疗。结论:针灸联合疗法治疗CFS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6.
正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水肿(ME)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眼底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威胁患者视功能健康的主要因素[1]。DR、ME 患病率及致盲率随着其病程增加而提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ME 既可发生在DR 非增殖期,也可发生在DR 增殖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的眼底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或硬性渗出,常引起中心视力障碍。郑燕林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三十余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DR、DME 方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郑教授在诊治DR、DME 过程中适时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及技术手段,辅助中医药治疗,扬长避短,能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医师学习。本文从DME 发病机制、病因病机出发,总结郑燕林教授应用温阳利水法治疗久治不愈或顽固性DME 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进一步救治COVID-19患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至2月14日湖北和四川两地多家医院收集的COVID-19确诊病例,收集其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临床分型及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使用SPSS 26.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138例COVID-19患者,来自湖北/四川的各120/18例,男女比例为0. 86∶1,平均年龄为(53. 2±14. 9)岁,60岁以下的患者有86例(62. 3%),其中普通型80例、重型58例,重型组患者发病[(57. 7±14. 67)岁]年龄较普通组患者[(49. 9±14. 4)岁]高。中医证型分布以湿遏卫阳证44例(31. 9%),湿遏热伏证28例(20. 3%),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36例(26. 1%)为主,其他尚有湿热袭肺、阳气虚馁、肺气欲绝证19例(13. 8%),湿热袭肺、气阴两伤、肺气欲绝证11例(8%),且各种证型在COVID-19患者中的分布不均匀(χ2=0. 202,P <0. 05)。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普通组患者中医证型以湿遏卫阳证(48. 8%),湿遏热伏证(26. 3%),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17. 5%)为主;重型组患者以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37. 9%),湿热袭肺、阳气虚馁、肺气欲绝证(25. 9%)为主,各证型在普通组和重型组患者间的分布有差异(Z=6. 452,P <0. 05)。结论: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遏卫阳证,湿遏热伏证,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为主,但应警惕避免疾病向肺气欲绝的危候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观察针刺泻阴法与传统独取阳明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泻阴的针刺方法,1次/d,5次/w,治疗6 w,治疗结束后随访2 w;对照组采用传统独取阳明经穴方法,治疗疗程和随访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结束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泻阴法和传针法独取阳明法在改善中风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方面都有显著疗效,组内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MAS评分在治疗结束和随访时有显著差异(P0.05);泻阴法组总有效率为97.7%,独取阳明法组总有效率为93.3%,2组间有显著组间差异(P0.05),泻阴法要优于传统独取阳明针法。结论:针刺泻阴法是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本文主要对高压氧预适应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及其机制作一个简要的总结。高压氧预适应可明显诱导脊髓、心肌、肝脏、肾脏、肺组织、骨组织等器官和组织对损伤的耐受,但对神经系统其保护机制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通过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减轻脑水肿诱导神经保护效应,目前仍处在初步推测阶段。深入研究高压氧预适应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将为今后其在高风险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前提基础,并极大提高大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为以后开发内源性神经保护药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0.
“神”及其相关内容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着人体血气充和、形神合一,本神分藏于五脏形成“五脏神”,即神、魂、魄、意、志。脑为元神之府,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识,脑神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脾胃既可化生水谷精微为神识机能提供物质基础,又可调达脏腑升降气机以保证正常的神志活动,共同构成“脾(胃)-脑”神识系统。随着现代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了脾(胃)-脑相关理论确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为《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提供客观依据,亦为中医脑病的临床诊疗构建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