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古代文献,探讨中药四气理论的起源与形成。在"天人相应"哲学观念的影响下,古人将寒、热、温、凉、清、燠等描述气候的术语引入医学中,用以阐述病因病性、标示治则治法等,初现辨别寒热治则的依据与阴阳理论的密切关系;将药剂归为"刚药""柔药""阴药""阳药"等不同属性,虽无药性寒热之名,但已具备药性分寒热之实;并借助于阴阳理论在辨证、治则、治法中的广泛运用,将描述四时气候之"四气"概括为药物的寒热属性,以标示药物的功用机制。故认为中药四气理论的本质是借助于药物所蕴藏天地之气的偏性,以调平机体阴阳偏颇状态,基于其调治效用从而划分药物的寒热程度。  相似文献   

2.
阴阳燥湿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阴阳各具潮湿、干燥之性,燥邪当属阳邪之列,进而言阴阳偏盛偏衰,可致燥湿之病,阳盛则热而生燥,阴盛则湿多兼寒,阳虚则湿,甚则寒,阴虚则燥,甚则热。其治阳盛则清热为先,润燥即在其中,阴虚则润燥为先,其甚则滋阴盛火并行;阴盛则祛寒兼燥湿,阳虚则视其在脾在肾,在脾宜温燥,在肾宜温润。药性的刚柔燥润,与四气五味结合,对药物性能、功效的认识就更全面了。阴阳燥湿论宜与阴阳寒热论相结合,以构成中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正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法,肇始于《汤液经法》,成熟于张仲景《伤寒论》~([1])。《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调进而出现寒热两种病邪,作用于机体不同部位,即出现寒热错杂证。中医治病重视调节阴阳平衡,处方配伍亦是如此,通过处方配伍的寒热互用,从而并治寒热、平调阴阳,恢复"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李时珍曾盛赞药物运用之寒热相伍:"此皆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2])。笔者基于寒热并用的配伍规律和特点辨治皮肤病常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1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4.
药物四气即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分别是《素问·至真要大论》及《神农本草经》提出的四气用药基本原则。古今名方中,寒热药相互配伍者甚多,故就寒热药配伍的意义作一探讨,认为寒热药相伍具有协调阴阳、分治寒热、制性存用、反佐药用4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中药药性理论是我国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总结出的规律,是一种研究药物性质、功能特征及规律的理论,也是中医药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广义的中药药性主要包含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狭义的药性即是寒热温凉平的属性,统称为"四气"。四气反映了药物影响机体阴阳寒热变化的作用,寒为凉之甚,热为温之极,寒与凉,温与热无本质差异,只是一个逐级划分的概念;平性具有寒热"双向适用"的特点,介于寒热两性之间。为了研究中药四气理论,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实为本虚标实之病,然常表现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病机特点。治宜遵"标本兼顾"原则,酌情运用寒热并用法。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寒热药物并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从清上温下、温通并行、平调阴阳3个方面分析其在该病治疗中的运用策略,提示寒热并用是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适宜治疗手段,只要辨证准确即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胆道恶性肿瘤是来源于胆囊及胆管上皮的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及胆管癌,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往往病程已至中晚期,预后差。中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缺乏统一的化疗标准及具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临床综合治疗一直处于瓶颈状态。中药复方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特点,可以发挥稳定肿瘤,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等优势,尤其在晚期肿瘤患者对症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受到诸多科研工作者关注。中医认为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病机多属正虚邪盛、阴阳乖戾、寒热错杂,病位涉及肝胆脾胃肾,其在病位、病程及病证上与厥阴病表现相似,故临床应用乌梅丸治疗常获佳效。乌梅丸从中医“理、法、方、药”角度分析,具有寒热并调,清上温下,温肝扶阳,攻补兼施等功效,兼顾肝、脾、肾,符合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从现代中药药理学角度分析,乌梅丸中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该文通过从中西医角度分析乌梅丸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为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综合治疗及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胜友  刘玉良  王梦蕾 《中医杂志》2023,(19):2045-2048
中医药参与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发挥增效减毒、减少复发转移等作用,中西医协同诊疗在肿瘤领域逐渐成为共识。临床实践发现,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现代医学疗法作用于机体,会引起舌脉、症状的相应改变,可能成为改变证候的主要因素。应当详细辨析现代医学疗法寒热阴阳属性及其对中医证候的影响,精准运用中药增效减毒;把握现代医学疗法的证候演变趋势,预判病势,从而提高多学科诊疗时中医辨治精准性,促进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基本角度之一,在中医八纲辨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辨证"治热以寒"、"治寒以热",则方证及治法合一,取得良效.但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风湿病患者中,仅表现出单一的病性,如非寒即热,非阳虚即阴虚等等病证者甚少,患者常常寒热并存,若"热者寒之"则恐伤阳而寒增,若"寒者热之"则又怕助阳反而热炽.笔者跟随阎师出诊等临床学习中,体会到阎师在诊治风湿病患者之时,对寒热证熟捻于心,融仲景先师寒热并用法,汇寒热于一方,融攻补为一体.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寒热药配伍是最常见的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方式 ,是阴阳互根原理在中药配伍中的具体运用。现将相反相成配伍的意义与作用探讨如下 :1 寒热药配伍的几种形式寒热药并用 寒热药并用 ,常见于治疗寒热互见之证 ,主要针对病机复杂寒热药互见之病症而设。例如用于治疗上热上寒 ,寒热错杂之蛔厥证的乌梅丸 ,本证病机为胃热肠寒。方中黄连、黄柏苦寒以清上热 ,干姜、附子温热以祛下寒 ,寒热药并用 ,使寒热之证得以并治。寒热药佐制 佐制药是针对方中药物 (君臣 )发挥治疗作用时出现某些偏性、峻性和毒性等副作用而设。所谓寒热药佐制是病无热症用…  相似文献   

11.
平性药配伍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从中医药理论出发,通过对药性及配伍理论的文献研究,并结合数据库对1 307首古今方剂药性组方规律的分析,归纳阐述了平性药的配伍应用规律:①气味配伍,调整阴阳:气味配伍是历代组方的基本方法,平性药本身兼具寒、热之性,在临床配伍应用中,亦同寒热药性一样,也常以气味配伍的形式,以达调整阴阳的目的。②伍用寒热,调和辅助:平性药配伍寒、热药,一者表现为寒、热的"趋从性",可用于治疗热证或寒证;二者,既可防止寒、热药同性配伍使方剂过寒或过热,又因平性药"和合调平"之性而不易致矫枉过正;第三,平性药在配伍中还可起到佐助、佐制作用。③补剂入平,缓复虚损:平性药之"补"较为和缓,适合于虚性疾病的全程,更利于善后调理,不易致偏。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发生在肝脏上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因其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因此有着"癌症之王"的称号。虽然化疗药对肝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但是减瘤程度依然不理想,尤其肝癌这类型肿瘤自身对化疗药物不敏感,而且药物所产生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人体机能造成严重损伤。现代中医临床发现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蕴结型的肝癌有着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肝区不适、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中医厥逆证以"手足逆冷"为辨证要点,其证虽以"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为病机纲要,但寒厥、热厥、气厥尚存在病性寒热之别。目前厥逆证之现代病理和生理学本质尚未明确,且尚无可视性客观指标用于中医厥逆证的诊断及其证候本质的研究。热断层成像系统可同步、精确测量人体体表温度,因此可运用热断层成像系统从体温出发进行厥逆证客观指标的研究。在探讨分析该系统用于厥逆证客观指标研究的可行性、运用方法和预期结果后,认为这一运用将有助于对中医厥逆证及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主要用以反映影响人体寒热病理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和特征,这是狭义的药性,古代称"四气",现代通常称"四性"。然而在梳理历代本草文献过程中,发现诸多关于中药的"四气"与"四性"概念不符之处,因而进行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正> 第四章八纲是伤寒和温病辨证论治的总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是外感内伤疾病尤其是伤寒和温病辨证论治的总纲.其中并以阴阳统领表里寒热虚实六变.如《医学心悟》在"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中指出:"至于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  相似文献   

16.
一、调阴阳,寒热相配 1.寒热错杂并见者,寒热相配疾病有表里上下兼虚实之别,其临床寒热孰多孰少、偏上在下,往往表现不一,仲景对表寒里热者,以辛温散表寒与寒凉泄里热并用,代表方如:27条桂枝二越婢一汤,38条大膏龙汤,方中均用辛温的麻黄、桂枝,与辛寒的石膏配伍。上热下寒者,宜温热祛寒与苦寒并举,以达阴阳协调的一种治法。 2.寒热格拒者,反佐相配反佐是于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之属,以消除寒热格拒、药不能进的现象,适用于病势拒药须加以从治者,即“因病气之甚而为从治之用”而设。  相似文献   

17.
海国栋  王勤  丁力  李国艳  王顺利 《中医正骨》2006,18(4):27-27,29
热疗和化疗对肿瘤细胞均有毒性和杀伤作用,但单独应用都有一定不足之处和局限性,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难以达到彻底。由于热疗和化疗的协同作用,将热灌注与化疗结合起来应用,加之高选择肿瘤滋养动脉的途径,和化疗药物大剂量冲击并持续灌注,使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和作用时间延长,疗效更佳,故多提倡联合应用。因此,热灌注化疗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的疗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系统及其它部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应用四肢恶性肿瘤的保持治疗的报道尚不多。自2000~2004年,作者术前应用选择性动脉持续灌注热化疗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85例,肿瘤直径(5.2~14cm)不同程度缩小,术中发现肿瘤界限清晰,提高生存率和保肢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表型是一种从微观角度认识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研究手段。从中医阴阳观探讨肿瘤表型的概念,阐述肿瘤表型的可分性、嵌套性、通用性,并将其分为阴盛、阳衰两个大类以及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两种特殊类型进行辨识,认为肿瘤表型的阴阳失衡表现为肿瘤阴盛与机体阳衰的动态病理变化,为阴阳观指导下的肿瘤"微观辨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相关原文,参考后世医籍所论,对《内经》所载"寒热"病进行详细考察,发现"寒热"这一病名可以涵盖后世所说的多种具有典型的恶寒发热表现的疾病。除学者论及的"虚劳寒热""风劳""传尸痨瘵"外,还有因普通外感、犬咬伤所致的恶寒发热,甚至能从中看出丝虫热的影子。虽然导致"寒热"的具体致病因素众多,难以归于一端,但古医家"因于露风,乃生寒热"一语堪称是在当时条件下运用阴阳学说对其病因所做的最为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扩张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中医属于"咳嗽""肺痈"范畴,张慧琪导师认为支扩症稳定期最易形成中医寒热错杂证,且临床上寒热错杂证,或寒重热轻,或热重寒轻,或寒热并重,常因人而异,动态变化,因此,临证辨识患者寒热轻重之程度,确立投放寒热药物之比重,准确采用寒热并调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