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与内镜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1979~2005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131例EG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61%的患者与进食有关,12.21%的EG有过敏性疾病史。临床表现多样,消化不良型EG51.90%;梗阻型7.63%;腹水型18.32%;混合型22.14%。75.58%的EG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嗜酸细胞的比例为7.00%~74.00%,嗜酸细胞的绝对值0.48×109~7.64×109。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和息肉样增生,病理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逐渐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张安忠  杨崇美 《山东医药》2003,43(34):60-60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是在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介入疗法。此方法是经颈内静脉插入穿刺导管,通过肝右静脉,在肝实质内穿刺静脉的右支或左支,以建立起肝静脉-门静脉通道,继而用球囊扩张通道,放入可扩张性血管支撑夹,以防止肝回缩,保持分流道通畅。  相似文献   
43.
结肠癌细胞可通过Fas/FasL逃逸机体免疫监视 ,反击机体免疫系统[1] 。本实验拟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对结肠癌细胞 (SW 4 80 )Fas系统表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检测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SW4 8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ATRA(Sigma)按 0、10 -5、10 -6、10 -7、10 -8mol/L浓度 ,与SW4 80共培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每孔的总蛋白含量。测SW 4 80细胞中肠型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碱性磷酸酶比活性 (U/mg) =碱性磷酸酶值 /总蛋白量。2 .SW 4 80细胞Fas、FasL表达的检测 :ATRA与SW4 80细胞共培养 6d后 ,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  相似文献   
44.
应用电子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4年7月至2001年9月间,我院应用电子结肠镜诊治519例患儿,并内镜下手术切除115例患儿的大肠息肉176颗,除5例第一次有漏切息肉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提示小儿结肠息肉诊断以结肠镜检查为首选,高频电凝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性小、小儿可耐受的治疗方法。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15例患儿,男87例,女28例,年龄1岁8个月~13岁,平均7.6岁,其中<3岁17例,3~7岁56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便血、脓血便、左下腹痛等。2.方法:常规术前准备,温生理盐水灌肠,或用开塞露4~6支…  相似文献   
45.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急腹症,有些疾病可有与其类似的临床表现,导致误诊,延误治疗.为减少误诊误治,将我院近十年来误诊的19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随着老龄人的增多,由老年常见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糖尿病、肿瘤、脊柱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等引起的腹痛逐渐增加,这些疾病引起的腹痛,亦可有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给诊断造成困难,易造成漏误诊。本文将我们近10年临床上遇到的老年人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疾病3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8岁。最后诊断:缺血性肠病8例,心肌梗塞8例,急性心衰2例,夹层动脉瘤2例,脊柱肿瘤2例,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1例,带状疱疹2例,糖尿病酮症1例,尿毒症1例,铅中毒1例,甲…  相似文献   
47.
气囊扩张与肉毒毒素注射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比较单纯小气囊扩张、单纯肉毒毒素(BT)注射和两者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48例患者随机被分为3组:扩张组只用小气囊扩张治疗;注射组只注射BT治疗;联合组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分别于术前,治疗后1周、3个月和1年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有效率)、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LESP)、松弛率(LESRR)。结果:在治疗后1周、3个月和1年时,有效率及治疗前后LESP和LESRR的差值,联合组和注射组该3项指标均高于扩张组;在治疗后l周和3个月时,联合组与注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1年时,联合组高于注射组。3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气囊扩张术与下食管括约肌内注射BT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高、持续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41例接受内镜下单纯球囊扩张治疗,45例接受球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时进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检测和临床症状积分评测,观察其治疗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括约肌松弛率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11% (41/45)、88.99% (40/45)、80.00%( 36/45),单纯治疗患者则分别为60.98% (25/41)、39.02%( 16/41)、19.52%(8/41);两组同时间点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时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分别为(47.04±6.49)、(25.17±2.76)、(27.86±2.43)、(31.97±3.21)mmHg,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分别为(38.79±3.26)%、(58.84±5.42)%、(55.35±5.64)%、(51.05±5.93)%;单纯治疗患者同时间点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分别为(46.56±6.63)、(31.15±1.31)、(38.83±2.36)、(43.40±1.27)mmHg,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分别为(37.36±4.03)%、(47.48±6.11)%、(44.15±5.89)%、(39.45±4.96)%;两种治疗方法以上两指标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球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食管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49.
腹型过敏性紫癜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方法1995-10~2003-06对山东省立医院的32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有腹部绞痛,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59·38%的患者伴恶心、呕吐,50%的患者有呕血、便血,大便潜血全部阳性,25%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腹痛发生后2~10d出现下肢紫癜。内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回肠末段、回盲部和升结肠黏膜病理改变最严重,食管黏膜正常。解痉剂和抗酸药物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性溃疡。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50.
腹膜假性粘液瘤16例内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膜假性粘液瘤(pseudomyxomaperitoneiPMP)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病症,1864年Rokitansky首先报道并命名为腹膜假性粘液瘤。本文总结了我院1986年6月至1999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MP16例,并对该病的临床、影像和内镜特点作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男7例,女9例;年龄43~74岁,平均56岁。病程3月~2年,平均6.3月。所有患者均有腹胀、腹疼及食欲不振,另有消瘦12例(75%),腹块9例(56.3%)。体检腹部有移动性浊音16例,腹腔穿刺抽不出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