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唐磊  张家文  杜昂鹰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5):346-348,342,I0001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中微淋巴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9例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子宫内膜癌及23例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子宫内膜癌中VEGFR-3的表达以及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果 Ⅰ型内膜癌的LVD(50.69±16.86)显著高于Ⅱ型内膜癌(28.52±10.83).深肌层浸润组LVD高于浅肌层浸润组,FIGO分期Ⅲ/Ⅳ期组LVD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组,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淋巴转移组,子宫外转移组LVD高于无子宫外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VD与Ⅰ型内膜癌的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子宫外转移有相关性;LVD与Ⅱ型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结论 LVD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有关,可作为Ⅰ型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Ⅱ型子宫内膜癌可能在发病、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具有不同于Ⅰ型内膜癌的生物学模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中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9例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子宫内膜癌及23例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子宫内膜癌中CD34的表达以及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结果:Ⅰ型子宫内膜癌的MVD 76.9±31.2,Ⅱ型子宫内膜癌MVD 131.65±35.6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MVD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子宫内膜癌中MVD和FIGO分期、子宫外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Ⅱ型子宫内膜癌中MVD与上述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均无相关关系.结论:MVD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Ⅰ型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Ⅱ型子宫内膜癌可能在发病、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具有不同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模式.  相似文献   
43.
我科于2000年1月~6月用新型抗病毒制剂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4例,并作了对照,疗效明显优于病毒唑,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急性起病(发病<3天),均有发热(体温37~39℃,平均38.5℃),鼻塞,流清水涕,喷嚏,咳嗽等临床症状;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肿大,扁桃体Ⅰ°~Ⅱ°;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减少,咽拭子细胞培养阴性.1.2 分组: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3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4例中男81例、女73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病程1.5天.对照组146例中男77例,女69例;年龄4月~12岁;平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两种主要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i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g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Iymphoma,MALToma)CT征象的异同,为胃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评价和影像学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规范CT检查胃淋巴瘤病例42例,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DLBCL和MALToma。分析两种类型淋巴瘤CT影像学征象特征,包括病变所处胃的分部、范围、形态、厚度、强化、黏膜及浆膜面情况、淋巴结转移、腹腔大血管及脏器侵犯情况、腹腔转移及有无腹水等。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类型淋巴瘤的CT征象差异。结果DLBCL多累及胃的多个部分,且以近端胃受累为主,MALToma以胃的单一部分受累更为多见,且以胃远端分布为主,差异有显著性。DLBCL癌肿平均厚度(275±152)cm,大于MALToma癌肿平均厚度(123±064)cm,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DLBCL胃壁以弥漫性、不均匀增厚为主,MALToma以局限性、均匀增厚为主;DLBCL较MALToma更易侵犯浆膜,淋巴结转移率较MALToma高,转移淋巴结体积大、分布更为广泛,侵犯腹腔干分支大血管及腹腔脏器的比例均高于MALToma。DLBCL静脉期强化0T值(6909±1349)HU.低于MALToma静脉期强化CT值(81.79±25.82)Hu。MALToma黏膜面“白线征”显示率高于DLBCL;DLBCL浆膜侧“血管穿行征”显示率高于MALToma。结论GT影像学征象可反映DLBCL和MALToma的生物学行为,显示两种胃淋巴瘤侵袭性的差异,可作为两者鉴别的重要手段。MALToma黏膜面“白线征”、DLBCL浆膜侧“血管穿行征”丰富了胃淋巴瘤的CT征象,为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唐磊 《双足与保健》2018,(3):131-131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偏瘫脑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股静脉血流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0 d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改善偏瘫脑梗死患者股静脉血流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保健课程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符合标准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64人,给予中医传统保健课程,评价效果.结果:本次64位同学的在课程学习过程出勤率为100%,全部完成了中医传统保健课程学习.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核,课程考核平均80.6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评分从课程开始前(152±29)分下降到(4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保健课程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7.
肇源县实施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社区干预后, 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由基线调查的67.43%降至7.12%, 居民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知晓率分别上升124.55%和156.03%,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直肠癌局部浸润的MRI征象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148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MR检查.对直肠癌局部浸润的高分辨率MRI征象进行分析、归类,做出分期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肿瘤T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148例直肠癌MRI T分期总的诊断准确性为90.54%,T1~T4期MRI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8.65%、91.22%、91.89%和99.32%.直肠癌侵犯肠周径程度与病理T分期间呈中等正相关(rs=0.59, P<0.001).直肠癌局部侵犯的MRI征象与病理T分期间呈中等正相关(rs=0.62,P<0.001).结论 高分辨率MR对于直肠癌T分期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MRI征象的正确识别和肿瘤对肠管周径侵犯程度的评价对MRI直肠癌T分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上颌窦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外科重建及贋复体修复。方法60例上颌窦恶性肿瘤术中采用带蒂额瓣、胸锁乳突肌皮瓣、颞肌筋膜瓣、胸大肌皮瓣及腭瓣修复软组织缺损18例,术后选用贋复体修复50例。结果术后语音、吞咽、通气功能及面容恢复良好者占68.3%,一般占20%,较差者占11.7%。胸大肌皮瓣与腭部裂开3例,边缘坏死1例,内眦部皮肤瘘口3例,开口受限8例。结论外科重建与贋复体并用即刻修复上颌窦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方法简便、经济,贋复体周围软组织良好的固位形和封闭性是功能恢复及面容美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直肠癌/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分析"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有关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及其价值方面的文献.精选30篇文献,最后纳入分析26篇.结果:准确的分期是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关键,新辅助治疗结合根治性手术的模式是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尤其在提高保肛率方面更具优势.根治性手术结合辅助治疗仍被公认为Ⅱ~Ⅲ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把握转移瘤可切除标准和时机结合辅助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化学新药和靶向药物及新联合治疗方案的引入,可提高直肠癌的疗效.结论:应积极倡导直肠癌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与结肠癌相比,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改善总生存率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