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格列吡嗪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格列吡嗪片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格列吡嗪血药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UV)检测 ,色谱柱 :LichrospherC 1 8(5 μm ,1 5 0mm× 4 .6mm) ;流动相 :甲醇∶0 .0 1mol/L醋酸盐缓冲液 (pH =4 .8) =(5 9∶4 1v/v) ;流速 :1ml/min ;检测波长 :2 2 5nm。 2 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 1 0mg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 结果 :血浆标准曲线在 2 5~ 1 0 0 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 (r =0 .9994 ) ,血样最低定量限为 2 5 μg/L ,平均绝对回收率为 89.84 % ,日内、日间变异 (RSD) <5 %。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 :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 (3.85± 1 .4 4 )h和 (3.76± 1 .1 3)h ;峰浓度Cmax分别为 (5 5 0 .80± 1 1 0 .1 9) μg/L和 (5 31 .1 5± 1 4 8.4 2 ) μg/L ;消除半衰期t1 /2 分别为 (3.5 7± 1 .1 1 )h和 (3.80± 1 .0 6 )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 1 5分别为 (35 0 2 .78± 6 35 .82 ) μg/ (L·h)和 (32 1 4 .2 3± 5 90 .4 6 ) μg/ (L·h) ;AUC0~∞ 分别为 (386 8.2 2± 6 99.93) μg/ (L·h)和 (35 93.94±6 38.6 0 ) μg/ (L·h)。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 1 5、F0~∞ 分别为 (1 1 0 .6± 1 9.8) %和 (1 0 8.8± 1 7.9) %。 结论 :试验制剂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类粘蛋白(orosomucoid,ORM)表型对弱碱性药物奎尼丁血清游离浓度和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对健康受试者的去唾液酸血清ORM用等电聚焦电泳、免疫印迹法进行表型分型。ORM1的3种表型分别为纯合子ORM1F1(n=10),ORM1S(n=8),和杂合子ORM1F1S(n=10)。受试者口服单剂量的硫酸奎尼丁片200mg,测定服药后不同时间血清奎尼丁总浓度(RP-HPLC)和游离浓度(微超滤离心/RP-HPLC)。结果给药后24h内,3组不同ORM1表型者奎尼丁血清总浓度的经时过程、血浆t1/2、Cmax和tmax值相似。但ORM1F1表型组的奎尼丁游离浓度高于ORM1S和ORM1F1S表型组,而其蛋白结合率(80.21±6.13%)却明显低于ORM1S(89.31±4.83%)(P<0.01)和ORM1F1S(87.26±3.42%)(P<0.01)表型者;奎尼丁游离药物分数则分别为ORM1F119.79%,ORM1S10.69%和ORM1F1S12.74%(P<0.01)。结论不同ORM1表型明显影响弱碱性药物奎尼丁的血清游离药物浓度和蛋白结合率;ORM1F1表型者给药后的蛋白结合率最低,而游离药物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