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8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36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603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074篇
中国医学   1813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枳壳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用理气药枳壳来源于芸香科柑橘属酸橙Citrus aurantium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研究枳壳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W-40凝胶,ODS柱色谱,制备HPLC以及制备T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如NMR,MS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枳壳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14个黄酮类化合物,包括4个黄酮苷和10个多甲氧基黄酮,分别鉴定为(2R)和(2S)-6"-O-乙酸基洋李苷(1,2),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3)、5,7,4'-三羟基-8,3'-二甲氧基黄酮-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酯)-β-D-葡萄糖苷(4)、4'-羟基-5,6,7-三甲氧基黄酮(5)、柚皮黄素(6)、川陈皮素(7)、甜橙素(8)、5,6,7,4'-四甲氧基黄酮(9)、5,7,8,4'-四甲氧基黄酮(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11)、桔皮素(12)、5-去甲川陈皮素(13)、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3~5为首次从酸橙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2.
主要通过观察胡柚皮黄酮(PTFC)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干预NASH进展的免疫机制。以高脂饮食16周建立C57BL/6小鼠NASH模型,在造模第7周起分别预以25,50,100 mg·kg-1·d-1的PTFC灌胃干预10周,生化法检测血清TG,CHOL,ALT,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流式CBA法检测血清IL-17,IL-6,IL-10,IL-4水平。研究发现,模型组小鼠血清CHOL,ALT,AST水平较正常组升高,TG水平下降;肝组织RORγt mRNA表达增强,Foxp3 mRNA表达下降,RORγt/Foxp3比值下降;血清IL-17,IL-6水平升高,IL-10,IL-4水平降低;PTFC干预后能明显减轻NASH小鼠肝组织炎症程度,改善肝功能,同时能够促进肝组织Foxp3 mRNA的表达而抑制RORγt mRNA表达,有效降低促炎因子IL-17和IL-6的水平而提高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IL-4的水平。研究表明,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存在着Th17/Treg的免疫失衡,PTFC能通过调节Th17/Treg的平衡而缓解NASH的炎症反应,防止其进展。  相似文献   
43.
目的:以层次分析法结合量效对比法优选荆芥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选取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抑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荆芥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SPSS 19.0软件对总黄酮含量、橙皮苷含量及出膏率与药效学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确定量效对比指标,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总黄酮含量与橙皮苷含量权重系数范围。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5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总黄酮含量与橙皮苷含量的权重系数范围分别为0.7500~0.9000、0.1000~0.2500。结论:以基于AHP法确定的总黄酮含量、橙皮苷含量权重系数范围的综合评分代替抑制率作为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的指标是科学合理的,且该优选工艺简便、实用,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筛选指标的确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4.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聚酰胺柱色谱、半制备HPLC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毛果鱼藤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最后从毛果鱼藤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依次为香叶木素(1),3, 3'-二甲醚-槲皮素(2),阿弗洛莫生(3),6, 3'-dihydroxy-7, 4'-dimethoxyisoflavone(4),飞机草素(5),7, 3'-dihydroxy-8, 4'-dimethoxyisoflavone(6),6, 4'-dihydroxy-7, 3'-dimethoxyisoflavone(7),5, 7, 4'-trihydroxy-3, 3', 5'-trimethoxyflavone(8),alpinumisoflavone(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运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 2 显示一定的抑制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45.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九节属植物黄脉九节Psychotria straminea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黄脉九节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的16个化合物,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和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杨芽黄素(1)、芹菜素(2)、山柰酚(3)、木犀草素(4)、香叶木素(5)、槲皮素(6)、山柰酚-4''-O-甲醚(7)、鼠李素(8)、7-羟基香豆素(9)、7-甲氧基香豆素(10)、东莨菪内酯(11)、羽扇豆醇(12)、30-醛基羽扇豆醇(13)、羽扇豆醇乙酸酯(14)、α-香树脂醇(15)和熊果酸(16)。该研究首次对黄脉九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除化合物69为首次从黄脉九节中分离得到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6.
该文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中6种碳苷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采用Kromasil 100-5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5%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检测波长334 nm;柱温为室温(25℃)。以HepG2细胞为供试细胞株,采用MTT法评价水溶性总黄酮的抗肿瘤活性。新西兰牡荆苷2、新西兰牡荆苷3、异夏佛塔苷、夏佛塔苷、牡荆苷和芹菜素-6, 8-二-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25~2.53,0.12~1.20,0.37~3.69,0.16~1.63,0.19~1.92,0.14~1.42 μg;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6%,100.2%,99.6%,97.9%,98.8%,98.6%,RSD分别为0.87%,2.0%,1.8%,1.5%,1.2%,1.2%。以IC50值作为评价指标,测得狭基线纹香共菜水溶性总黄酮在给药24,48,72 h后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1.89,1.71,1.51 g·L-1。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狭基线纹香共菜水溶性总黄酮的质量控制。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对HepG2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9个不同引种柴胡地上部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期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探讨最佳采收期及最优品种。方法 采用微波辅助优化提取条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乙醇浓度80%,每次微波时间40 s,微波10次;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呈上下波动趋势;花中含量最高,在4.65%~16.75%内,平均为7.59%,营养生长期总黄酮含量:叶>茎,花期含量:花>叶>茎;果期:甘肃陇西、辽宁沈阳、山东菏泽和河北安国柴胡:果>叶>茎,其他柴胡:叶>果>茎;9个引种柴胡在花期和果期总黄酮含量较高,以甘肃陇西柴胡(初花期)含量最高,可达27.41%。结论 柴胡地上部分含有较高黄酮,建议在花期或果期进行采收,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刺五加总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上样质量浓度、乙醇浓度、乙醇洗脱用量为自变量,总黄酮洗脱率为因变量,对自变量中各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出最佳纯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AB-8型大孔树脂,结合实际确定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为0.2g/m L,乙醇浓度为80%,乙醇洗脱用量为6.0BV,在此最佳条件下,总黄酮洗脱率的最大值达92.5%,与预测值(91%)相符。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优选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4次,每次1 h、料液比为1:20。结论: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得到的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103.55 mg·g-1。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I L-2、I L-6的测定,探索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抑制肿瘤的机理及苯并(a)芘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及苯并(a)芘实验组40只,再将苯并(a)芘实验组随机分为苯并(a)芘10 mg/kg组、苯并(a)芘20 mg/kg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并以二甲亚砜溶解苯并(a)芘,然后分别以苯并(a)芘10 mg/kg和20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注射10次,以DMSO100μL/只腹腔注射作为对照,2个月后将苯并(a)芘10 mg/kg组、苯并(a)芘20 mg/kg组再分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2组(乙醇回流法提取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每组10只,分别给予白花蛇舌草流浸膏20 g/kg、10 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给药2周后取材。采用ELI SA法测定血清中I L-2及I L-6;取肝、脾、肾、胰、胃肠、肺等器官,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I L-2浓度,对照组、苯并(a)芘10 mg/kg组、苯并(a)芘20 mg/kg组分别为(360±15.92)ng/L、(92.59±6.12)ng/L、(83.84±5.89)ng/L,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蛇草总黄酮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I L-6浓度,对照组为(32.65±5.32)pg/m L,苯并(a)芘10mg/kg组、20 mg/kg组分别为(21.78±4.62)pg/ml、(24.54±9.89)pg/m 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蛇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苯并(a)芘对肝脏、胃、肾脏有明显损害,癌前病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对胃的损害,苯并(a)芘20 mg/kg组明显高于苯并(a)芘10 mg/kg组,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实验组肺脏、胰腺均未见明显损害。结论:实验各组I L-2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苯并(a)芘对机体的细胞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苯并(a)芘对肝脏、胃和肾脏均有明显损害;胃癌发生率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白花蛇舌草总黄酮高剂量组I L-2浓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而I L-6浓度无显著差异,提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有一定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对抗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