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3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30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0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361篇
预防医学   83篇
药学   175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5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凝血四项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玲  武雪征  任淑媛 《医学综述》2011,17(14):2209-2210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妇女凝血四项结果的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并应用于临床。方法用美国贝克曼ACL9000血凝仪对正常妊娠和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各58例)及随机抽取的正常非妊娠妇女(88例为对照组)进行血凝四项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并进行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组血浆FIB、D-D的含量均高于非妊娠组(P<0.01)。妊娠高血压疾病组的FIB及D-D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结论定期检测孕妇血浆中凝血四项,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対妊娠孕妇凝血机制的监测具有指导意义,为孕妇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2.
陈慧敏  吕淑敏  徐耕 《浙江医学》2011,33(12):1729-173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75名患者,每位患者均于术前空腹抽血进行生化及Fbg等指标检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一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采用Genisi's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4组血浆Fbg 水平分别为:对照组(2.19±0.34)g / L、一支病变组(2.64±0.73)g / L、两支病变组(2.85±0.66)g / L、三支病变组(3.19±0.80)g / 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494,P<0.05);Gensini's评分分组与Fbg水平的关系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Fbg水平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76,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bg水平与病变程度明显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Fbg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多支病变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Fbg升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36例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根据24h尿蛋白排泄率(UAE)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UAE〈30mg/24h)62例与微量白蛋白尿组(UAE为30~300mg/24h)59例。结果:2型糖尿病无蛋白尿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纽(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两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无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判断以及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13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dqd,观察组69例)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8例),比较治疗12周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比较,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7.95±0.87vs5.20±0.82;GTN:12.12±5.11vs10.38±5.10)及C反应蛋白(CRP:3.14±0.53vs7.42±0.42)、纤维蛋白原(FIB:236±103vs402±112)、内皮素(ET:3.41±1.94vs4.51±2.70)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可进一步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同时可减轻炎症反应,纤溶活性及血浆内皮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组)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4±12.3)岁;存在相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或冠心病)的窦性心律者(窦性心律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6±11.7)岁;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4±18.5)岁.测定以上3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水平显著升高,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无显著变化.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高凝和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了解血小板活化百分率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运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的表达量,运用Clause血凝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①病例组血小板CD62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血小板CD62P表达量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高血压2级、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1级(P<0.05)。③高血压高危、极高危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及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中危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中危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血小板CD62P表达量在高血压高危组、中危组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P<0.01),且高危组高于中危组(P<0.05)。⑤CD62P与收缩压(r=0.59,P<0.01)、舒张压(r=0.43,P<0.01)有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高血压高危、极高危组较正常健康人血小板CD62P的活化百分率明显增高,且CD62P的活化百分率和血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Blood rheology was investigated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progressive renal insufficiency, and compared with similar non-diabetic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Plasma viscosity and whole blood viscosity at standardized haematocrit were elevated to a comparable degree in the two patient groups, but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was normal. In diabetic patients, the rate of progression of renal failure showed weak, bu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plasma viscosity (rs = 0.50, p = 0.005), standardized whole blood viscosity (rs = 0.41, p = 0.021), plasma fibrinogen (rs = 0.46, p = 0.010), C reactive protein (rs = 0.40, p = 0.023), and proteinuria (rs = 0.52, p = 0.003). Both plasma viscosity and plasma fibrinogen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proteinuria (rs = 0.45, p = 0.012 and 0.40, p = 0.027, respectively). Rheological abnormality is probably a manifestation of increased acute phase proteins, but it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whether these are the cause or the effect of the renal injury. Abnormal blood rheology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failure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相似文献   
48.
AIM: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inary peptide change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infection using urinary peptidome profiling.METHODS:Th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volunteers(n = 137) who gave informed consent.Urinary peptides were enriched by magnetic beads based weak 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spectrums acquired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MS).ClinProTools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2019年9月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OMSI)患者72例为病例组,同期选取无炎症的腮腺良性肿物患者77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浆DD、FIB、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分析DD、FIB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MSI患者血浆DD和FIB较非间隙感染患者显著增高(P<0.01);血浆DD和FIB升高与OMSI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t=4.104,P=0.002;t=2.825,P=0.006)和术后需要ICU监护有显著相关性(t=2.305,P=0.024;t=5.675,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者升高均是导致OMSI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0.006,P=0.015)和ICU监护的危险因素(P=0.002,P=0.000);血浆DD和FIB可以联合CRP和WBC作为OMSI的诊断指标(DD:AUC=0.929;FIB:AUC=0.999)。结论:血浆DD和FIB可联合CRP和WBC高效准确地诊断OMSI,高水平DD和FIB是OMSI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术后需要ICU监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前后对血浆内皮素、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1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制订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及运动方案,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服用阿卡波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后两组的ET、CRP、Fg变化及随访1年的转归情况.结果 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阿卡波糖治疗24周、48周后,血浆内皮索、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三者均无显著性改变;随访1年内,治疗组比对照组DM发生率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阿卡波糖缓解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倾向,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