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头颈部骨肉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7—2015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治疗的头颈部骨肉瘤患者的基本信息、围术期治疗信息、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以及随访记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57例,男68例,女89例,5年总生存率(OS)为50.96%。≤30岁51例,31~60岁85例,≥61岁21例。91例肿瘤位于下颌骨,66例位于上颌骨及颅底。高级别骨肉瘤141例,低级别骨肉瘤8例,分化程度未知8例。54例肿瘤最大直径>4 cm,103例肿瘤直径≤4 cm。术区切缘阳性7例。单纯手术治疗65例,手术联合化疗15例,手术联合放、化疗23例,手术及放疗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上颌骨及颅底肿瘤(P=0.022)、高级别骨肉瘤(P=0.011)以及阳性切缘(P=0.031);下颌骨骨肉瘤(P=0.032)、阴性切缘(P=0.006)与患者OS相关;阴性切缘(P=0.007)与患者无瘤生存率(DF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P=0.034)、切缘(P=0.006)、化疗(P=0.025)、病理学亚型(P=0.012)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阳性切缘(P=0.002)、未接受放疗(P=0.005)与肿瘤局部复发相关。结论 术区安全切缘是头颈部骨肉瘤良好预后的关键,放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复发,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建立模型,探讨相貌社会文化因素对牙颌面畸形患者选择正颌手术的影响,以引导患者建立更加切合实际的治疗动机,提高治疗的配合度及满意度。方法: 选择137例确诊为骨性错畸形的正颌患者作为正颌组,另选择245名贵州某高校学生作为对照组,分别运用整形手术接受量表、正颌学相关生命质量问卷、对外貌的社会文化态度问卷等量表进行施测,问卷结果使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 模型拟合度良好(R2=0.22),社会文化因素能显著预测牙颌面畸形患者对正颌手术的选择。正颌组中,上行社会比较有显著预测力(t=2.28,P<0.024);对照组中,上行社会比较(t=2.47,P<0.014)和外貌媒体压力(t=2.30,P<0.022)都有显著预测力。正颌相关社会压力能够显著解释正颌组整形手术的考虑(P<0.000),而对对照组解释力较弱(P<0.779)。结论: 社会文化因素对牙颌面畸形患者选择正颌手术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患者对正颌手术结果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麻醉前应用阿托品以及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接受口腔颌面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34例,麻醉诱导前随机接受阿托品0.5 mg(A组,n=32)、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C1组,n=34)、盐酸戊乙奎醚0.015 mg/kg(C2组,n=33)、生理盐水(NS组,n=35)作为术前用药。比较4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术前认知功能评分、用药后生命体征变化、口腔腺体分泌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估、术后认知功能评分。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用药后心率变化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P<0.05),A组、C1组、C2组患者用药后在准备室需要吸引口腔内分泌物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C2组苏醒时间较其余3组显著延长(P<0.05),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应用小剂量(0.01 mg/kg)盐酸戊乙奎醚,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同时其抑制口腔腺体分泌效果好,对老年患者心肺系统影响较小,是老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理想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1月,纳入所有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的11项研究中,4项为病例对照研究,5项为横断面研究,2项为队列研究。其中,1项队列研究和4项病例对照研究视牙周炎为暴露因素,5项横断面研究和1项队列研究视阿尔茨海默病为暴露因素。Meta分析显示,牙周炎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生风险合并RR值为1.22(95%CI:1.13~1.33),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001)。中度牙周炎患者阿尔茨海默病发生风险合并RR值为1.19(95%CI:0.98~1.44),无统计学差异(P=0.07>0.05)。重度牙周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风险合并RR值为1.54(95%CI:1.05~2.26),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3<0.05)。牙周临床指标的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组的探诊深度(MD=2.58,95%CI:0.17~4.99,P=0.04<0.05)、附着丧失(MD=1.27,95%CI:0.43~2.10,P=0.003<0.05)、菌斑指数(MD=1.14,95%CI:0.85~1.44,P<0.00001)和探诊出血百分比(MD=21.11%,95%CI:18.23%~23.99%,P<0.00001)均较高,而口内的余留牙数(MD=-3.77,95%CI:-6.89~-0.65,P=0.02<0.05)较少。结论: 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存在相关性,牙周炎患者(尤其是重度牙周炎患者)可能有较高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牙周健康往往较差。但现有研究数量有限,仍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呼气末CO2监测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困难气道患者经鼻腔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月口腔颌面外科预计困难气道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在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腔气管插管;试验组在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下,使用呼气末CO2监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经鼻腔气管插管。记录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时间,尝试次数以及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采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包对2组资料进行t检验、 χ2检验,筛选差异指标。结果:2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为90.0%,试验组为93.3%,P=0.2196);2组平均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尝试次数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为(1.2±0.2)次、试验组为(1.1±0.1)次,P=0.6451:;试验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29.5±2.3)s,试验组为(15.8±1.2)s,P=0.0192:;插管过程中,2组心动过速(HR>100次/min)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为6.6%、试验组为3.3%,P=0.1746);2组插管时血压升高(高于基础血压20%)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为10.0%,试验组为6.7%,P=0.2541);试验组插管时氧饱和度下降(SpO2<90%)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13.3%,试验组为6.7%,P=0.0412);试验组鼻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16.7%,试验组为6.7%,P=0.0224);2组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为6.7%,试验组为3.3%,P=0.1652);2组均未发生术后声音嘶哑;2组术后不良记忆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为6.7%,试验组为3.3%,P=0.1652)。结论:呼气末CO2监测联合经鼻腔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可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减少插管时氧饱和度下降及鼻出血发生率,提高气管插管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为DN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急诊首诊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感染来源、实验室检查、是否发生DNM及治疗结果等。根据是否发生DNM,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2组中连续型变量进行t检验或t'检验,二分类变量及等级变量进行Fisher 精确检验。结果: 201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继发DNM 14例,发生率为6.97%。201例患者中,男142 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98±17.12)岁。最常见的原发疾病为根尖周炎(90例),占44.8%,其次为智牙冠周炎(50例,24.9%);发病源的最常受累部位为下颌后牙区,为140例(69.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部位(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4)、C反应蛋白(P<0.001)均为DNM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C反应蛋白较高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要高度怀疑发生DNM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唐彧  杜嵘 《上海口腔医学》2015,24(4):483-485
目的探讨术前口腔宣教对急性牙髓炎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6月间因急性牙髓炎就诊的154例患者,年龄19~64岁。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6例)。试验组在治疗开始前接受口腔宣教,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正式治疗开始前,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2次口腔焦虑评估问卷调查,采用SPSS12.0软件包,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宣教后牙科焦虑(dental anxiety)分显著低于宣教前(t=4.1346,P<0.01)。试验组宣教后DA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2784,P<0.01)。试验组对首次治疗的可接受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完成后续治疗情况也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牙髓炎患者在开始治疗前进行相关疾病的口腔宣教,能够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从而顺利完成首次治疗和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在平卧位和头颈部后仰位下鼻腔气管导管固定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鼻部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经鼻腔气管插管的患者24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钢丝加强型(wire-reinforced,WR)气管导管和预铸直角弯度型(Ring-Adair-Elwyn,RAE)气管导管2组,进行气管插管。采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测量患者导管固定前、后平卧位和后仰位导管与鼻部间的压力。采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导管固定前,WR导管与鼻部间的压力在平卧位时比RAE导管高51 mmHg (P=0.005),后仰位时比RAE导管高68 mmHg (P=0.0007)。WR组导管固定前,后仰位比平卧位压力增加24 mmHg (P=0.0005);导管固定后,平卧和后仰位压力未见统计学差异(P=0.1514),导管固定显著降低平卧位(P=0.0005)和后仰位(P=0.0005)时导管与鼻部间的压力。RAE组导管固定前,平卧和后仰位导管与鼻部间的压力无统计学差异(P=0.3394);导管固定后,平卧位和后仰位压力也无统计学差异(P=0.7910),导管固定显著降低平卧位(P=0.0005)和后仰位(P=0.0005)时导管与鼻部间的压力。结论: 无论平卧位还是后仰位,导管固定均可有效降低WR气管导管和RAE导管对鼻部的压力。与WR气管导管相比,RAE导管可显著降低对鼻部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新的方法重建正颌患者手术前、后的颞下颌关节间隙,比较术前、术后关节间隙的变化,为正颌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例骨性Ⅲ类正颌患者手术前及术后半年的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手术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进行容积计算。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双侧关节间隙有不同程度增大,右侧关节及双侧关节间隙的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正颌手术前、后双侧关节间隙容积呈明显正相关(手术前r=0.54,P=0.014;手术后r=0.59,P=0.006)。手术前、后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利用Mimics软件重建正颌手术前、后颞下颌关节三维结构,可更直观地显示关节间隙容积与三维结构的变化,为关节间隙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比较正颌手术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容积,发现术后6个月髁突未恢复到术前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正畸患者对自身侧貌面下1/3高度的感知能力,并探讨影响其感知能力的因素。方法:拍摄软组织测量值基本上在中国汉族成人正常值范围内的中国成人男女各一侧貌作为原始图片,使用Photoshop 7.0软件,改变图片中面下1/3高度,得到男女面下1/3与面中1/3高度比在0.5~1.5、间隔为0.1的系列渐变图片作为模板。对符合样本标准并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进行电子问卷调查,收集个人资料,并拍摄侧貌像,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比较患者感知的自身面下1/3与面中1/3高度比与其真实侧貌的差异;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影响其感知能力的因素。结果:调查样本226例,平均(19.2±6.0)岁,其中男79例,女147例。患者感知侧貌面下1/3高度小于其真实侧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个调查因素中,侧貌关注情况(P<0.01)和矫治史(P=0.002)与患者对自身侧貌面下1/3高度的感知显著相关。结论:正畸患者对自身侧貌面下1/3高度的感知存在认知偏差,受侧貌关注情况和矫治史的影响,不受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和面型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经根管治疗后的牙生存率、拔除原因、根尖愈合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根管治疗的102例根尖周炎患者。主要预测变量为根管治疗难度系数(difficulty assessment of root canal therapy,DARCT),即根据牙根长度、牙根弯曲度、根管钙化度确定根管治疗难度系数,分为根管治疗难度系数较低(DARCT=3~4)、根管治疗难度系数中等(DARCT=5~7)、根管治疗难度系数较高(DARCT=8~9)。主要结果变量为牙的5年生存率及根尖愈合率,其他混杂变量为性别、年龄、根管数量、根充质量、冠修复情况。采用SPSS 2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根尖周炎患牙根管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为81.4%(83/102),根尖愈合率为77.1%(64/83)。根管治疗难度系数和牙的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7),难度系数较高根管牙常因根折、深牙周袋、牙周脓肿而拔除(P=0.027);多根管的牙常因根尖周炎反复发作而拔除(P=0.004)。单因素分析显示,根管数量(P=0.021)、根充质量(P=0.006)、根管治疗难度系数(P=0.000)和根尖愈合率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根管治疗难度系数(P=0.000)与根充质量(P=0.033)与根尖愈合率相关。结论:根尖周炎患牙的预后受根管治疗难度系数和根充质量的影响。根管治疗难度系数和根管数量与牙的拔除原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对牙周炎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因牙周炎而就诊于上海市闵行区牙病防治所的120例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2组牙周炎患者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龈上洁治术及龈下刮治术等,对照组治疗时采取常规口腔护理,实验组治疗时采取“品管圈”指导之下的口腔护理。治疗后,对2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并评价多个口腔指标,如探诊深度(the depth of the probe, 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龈沟出血指数(gingival crevicular hemorrhage index,SBI)及牙周附着水平(periodontal attachment level, AL)等。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品管圈”指导下的口腔科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口腔卫生问题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7),实验组的PD、GI、PLI、SBI、AL等指标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00)。除上述有形成果外,还获得相关无形成果,如品管圈护理人员的和谐度、职业责任感、品管手法及多种能力,如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均取得显著提高。结论 对牙周炎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动指导,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分析和评价心理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HNC)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开展HNC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linicaltrials.gov、ICTRP、Web of Science、CBM、CNKI、VIP、万方等网站有关HNC患者心理干预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到2021年5月15日,经过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RCT 18项,包括2 097例受试者。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试验组加入心理干预降低了HNC患者的焦虑评分[SMD=-2.33,95%CI(-2.96,-1.70),P<0.000 01]、抑郁评分[SMD=-2.26,95%CI(-2.78,-1.74),P<0.000 01],生活质量评分提高[SMD=6.04,95%CI(1.53,10.56),P=0.009]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MD=29.99,95%CI(-36.22,-23.76),P<0.000 01]提高。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HNC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HNC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受纳入RCT质量的限制,需要更多设计严谨、方法学质量较高的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SRP) 联合局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局部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SRP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参数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8年8月。由2名研究者按 Cochrane质量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质量较高的RCTs,包括439例患者。结果 显示,与实施单纯SRP组比较,局部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SRP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减少[MD=0.77,95%CI(0.48-1.05),P<0.00001]、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获得[MD=0.74,95%CI(0.39-1.10),P<0.0001]、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降低[MD=0.30,95%CI(0.17-0.43),P<0.00001]、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降低[MD=0.23,95%CI(0.15-0.32),P<0.00001],随访6个月时的PD减少[MD=1.15,95%CI(0.41-1.89),P=0.002]、CAL获得[MD=0.92,95%CI(0.43-1.40),P=0.0002],PI降低[MD=0.51,95%CI(0.07-0.95),P=0.02]、mSBI降低[MD=0.18,95%CI(0.07-0.29),P=0.002]更加显著(P<0.05)。结论 实施SRP的同时,局部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减少PD和控制炎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咽癌HPV适用检测方法并比较HPV阳性患者新、旧版肿瘤TNM分期降级后的预后差异,为指导HPV相关口咽癌的精准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71例口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分别行脱落细胞学、P16免疫组织化学及HPV-RNA PCR检测HPV,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68例HPV相关口咽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新、旧版TNM分期标准对其重新分期,了解降级情况,统计各期患者生存率,比较新、旧2版分期患者的预后,应用 Kaplan-Meier方法建模,采用SPSS 22.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P16检测、口咽脱落细胞检测和PCR检测的口咽癌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7%、14.6%和24.0%,脱落细胞检测与其他2种检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205)。68例HPV阳性口咽鳞癌患者按照第7版与第8版TNM标准分期,分别为Ⅰ期3和42例,Ⅱ期7和14例,Ⅲ期17和9例,Ⅳ期41和3例。第7版与8版分期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Ⅰ期100.0%和89.7%(P=0.672),Ⅱ期68.6%和61.9%(P=0.961),Ⅲ期66.8%和37.0%(P= 0.043),Ⅳ期74.8%和0.00%(P=0.000)。第7与8版分期的早期患者(Ⅰ、Ⅱ期)生存率比较,78.8%和82.7%(P=0.585),晚期患者(Ⅲ、Ⅳ期)生存率比较,71.2%和27.8%(P =0.000)。HPV阳性患者按照第7版分期,早期与晚期患者生存率为78.8%和71.2%(P=0.982);按照8版分期,早期与晚期患者生存率为82.7%和27.8%(P=0.000)。结论 脱落细胞检查不宜作为诊断HPV阳性口咽鳞癌的单一标准,P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PCR基因检测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于HPV阳性口咽鳞癌患者,新版分期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预后分层更加清晰,能更好指导临床决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Helkimo指数对行保守治疗的儿童髁突囊内骨折病例的临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年龄、单侧或双侧骨折、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8月—2019年8月65例(96侧)行保守治疗的儿童髁突囊内骨折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采用Helkimo指数(包括Ai指数和Di指数)作为评估工具,根据年龄、单侧或双侧骨折、骨折类型及保守治疗方法分亚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60例患者(92.31%)无明显主观症状(Ai 0和Ai I),52例患者(80%)功能正常或有轻度功能障碍(Di 0和Di I)。不同年龄组间Ai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比12~16岁组,0~5岁组(P<0.05)、6~11岁组(P<0.05)的Ai指数较小,主观临床预后更佳,但年龄对Di指数无显著影响(P=0.144)。单侧或双侧骨折(P=0.178)、不同骨折类型(P=0.139)、不同治疗方法(P=0.121)之间Ai指数无显著差异;单侧或双侧骨折(P=0.321)、不同骨折类型(P=0.692)、不同治疗方法(P=0.944)之间Di指数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髁突囊内骨折经保守治疗的临床预后整体良好,主诉症状改善理想,部分患儿存在轻度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住院治疗的糖尿病(43例,同时给予控制血糖的治疗)与非糖尿病(8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统计学分析使用 T 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P =0.000),易发生多间隙感染(P =0.035),入院血糖较高(P=0.000)。2组间在抗生素的变更、切开引流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与非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差异,由于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且感染间隙较多,应予以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心理症状与其正畸治疗中配合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91例欲进行正畸治疗的成人错 畸形患者,年龄20~45岁,矫治前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在安装矫治器后的前6个月对其不合作行为发生的情况进行记录。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等统计学分析。结果正畸患者中人际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强迫因子记分高于常模;成人正畸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平均7.2±1.4分,成人正畸患者心理症状与其治疗中发生的不合作行为呈正相关(r=0.35)。结论成人错畸形患者的心理状况可对其治疗过程的配合度产生影响,正畸医师可基于对患者心理状况和人格倾向的了解,对患者进行宣教和引导,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