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31.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选用36只SPF级小鼠,除正常组6只外,其余小鼠予2.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天以制备UC模型。将制备成功的小鼠按随机对照原则平均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予0.5 mL纯水灌胃;美沙拉嗪对照组给予0.5 mL剂量为0.52 g/(kg·d)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清热化湿调枢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 mL剂量为0.845、1.69、3.38 g/(kg·d)清热化湿调枢方混悬液灌胃。各组均连续干预10天后,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10、C-反应蛋白(CRP)以及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水平,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法检测小肠黏膜通透性,并取小鼠结肠组织HE染色以观察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减轻,IL-10和slgA含量降低,结肠长度减短(P<0.05),DAI评分、TNF-α和CRP水平、血清FITC-D含量升高(P<0.05),结肠黏膜上皮显著缺损、隐窝结构紊乱、腺体变形且数量减少、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剂量组DAI评分差值升高(P<0.05),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剂量组小鼠体重差值、IL-10和slgA含量、结肠长度增加(P<0.05),TNF-α和CRP水平、血清FITC-D含量降低(P<0.05),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黏膜均显著改善,黏膜上皮稍欠光滑,隐窝和腺体结构大致完整,极少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清热化湿调枢方对DSS诱导的UC小鼠肠道黏膜损伤及腹泻、便血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效应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32.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化学组成的双亲性无规光敏共聚物,聚(7-对乙烯基苄氧基-4-甲基香豆素-r-丙烯酸)(P(VM-r-AA)),通过选择性溶剂法自组装获得纳米胶束,并将纳米胶束用作大分子颗粒乳化剂,研究其在甲苯-水界面的稳定性能。研究表明:聚合物疏水基元含量的增加使自组装胶束结构由溶胀的微凝胶状向刚性颗粒状转变;同时,胶束初始乳化效率增加,但油水界面吸附稳定性显著下降。此外,通过对疏水基元PVM的摩尔分数为12%的胶束进行辐照交联,并研究其在不同pH下的乳化性能,结果表明:胶束表面溶胀的双亲性链段对其乳化性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交联的胶束保持着良好的乳化性能;而交联的胶束形变能力变差、刚性增强,在碱性条件下,彻底失去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肾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肾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运用补肾调周法是其治疗法则,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34.
胃康宁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胃康宁颗粒口服,每次2g,每日3次;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治疗前后病理表现。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4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均有明显改善(P<0.05),异型增生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以辛开苦降立法的胃康宁颗粒能明显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炎症、萎缩和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细胞间隙的影响。方法 10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25只,共4组。对照组只行腹腔开关术,其余3组均采用改良部分贲门肌切开加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制备RE大鼠模型。术后第3天西药组灌胃混合剂:吗丁啉片(3.2 mg/kg)+奥美拉唑胶囊(4.3 mg/kg)+铝碳酸镁片(161.4mg/kg),中药组灌胃半夏泻心汤加减汤剂(5.7 g/kg),1次约2.5 m L,1天2次,连续14天;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予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实验第7、14天各组模型食管下段p H值、黏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测量各组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间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本组治疗第7天比较,西药组和中药组在第14天大鼠食管下段p H值均升高(P〈0.01),食管黏膜肉眼积分均降低,上皮细胞间隙亦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下段p H值均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肉眼积分升高,上皮细胞间隙亦升高(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第7、14天大鼠食管下段p H值升高,食管黏膜肉眼积分降低(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第14天大鼠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间隙亦降低(P〈0.01)。与西药组同期比较,中药组第7天大鼠食管下段p H值降低(P〈0.05),中药组第14天大鼠食管黏膜肉眼积分和上皮细胞间隙均降低(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对RE动物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随疗程增加效果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损伤黏膜良好的修复作用、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及抑制胃酸实现的。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CT反角度扫描对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PHILIPS ULTRAZ螺旋CT扫描机,对100例疑椎弓崩裂的病人进行反角度薄层扫描,扫描范围自椎弓上缘连续扫描至椎弓下缘,使椎弓崩裂的裂隙与椎小关节间隙展示在同一平面上,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进行观察。结果:100例病人椎弓通过CT的反角度扫描全部病例均获得满意的影像。96例为阳性,阳性率为96%,其中第五椎弓崩裂的为85例(占85%),第四椎弓崩裂10例(占10%),第三椎弓崩裂的为1例(占1%)。余下4例为阴性,阴性率为4%。CT扫描图像能完整、直观地显示椎弓及椎小关节的情况,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结论:椎弓反角度扫描技术操作简单实用,对椎弓扫描完整、直观,满足诊断要求,可作为椎弓的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38.
作者复习了80例胰腺不均匀脂肪替代CT影像的特点。胰腺不均匀脂肪替代可分成两个类型,第一型,胰头的后部不发生明显的脂肪替代;第二型,胆总管(CBD)周围局灶区域不发生脂肪替代。以上每一型又以体尾部是否有明显的脂肪替代分成两个亚型,(亚a型,阴性体尾部脂肪替代;亚b型,阳性体尾部脂肪替代)。80例中38例女性,42例男性,年龄34~84岁。CT扫描机型为:9800GE,X-Force,TCT-300,CT-W1000,10mm层厚连续扫描。28例作了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用碘异酞酶100ml;52例病人只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对洛赛克及雷尼替丁对照治疗十二指肠溃疡76例疗效观察,经内镜检查,洛赛允组溃疡愈合35例,愈合率92.11%,与雷尼替丁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十二指肠发病机制及洛赛克治疗本病机理的讨论,笔者认为临床上应用洛赛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优于H_2受体阻滞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