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食管癌贲门癌1029例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1984~1995年对1029例食管癌贲门癌行外科治疗,总手术切除率89.60%,手术死亡率1.08%,并发吻合口痿发生率1.19%.切除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9.72%和18.31%。为提高手术切除率远期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我们注重以下经验;积极手术探查早诊早治;术前BF检查指导术中操作;高度警觉和处理双原发癌;纯熟的吻合技巧;彻底清扫淋巴结;强化呼吸道管理;规范化综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应用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48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手术分为三大步骤:首先用腹腔镜游离胃和腹段的食管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其次取侧卧位,游离胸段食管,切除病变食管并清扫胸腔淋巴结;最后应用反穿刺吻合技术行胸内胃食管吻合术。 结果48例均在腔镜下完成吻合,手术过程顺利,未行胸腹部辅助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253.4±57.2)min,其中胸腔镜操作时间(175.6±64.5)min;术中出血量(107.3±87.4)ml,清扫淋巴结数目(15.2±2.5)枚。术后1例重度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出现重症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吻合口瘘发生率2.1%(1/48);术后3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其中1例严重,行吻合口机械扩张缓解,吻合口狭窄率6.3%(3/48)。48例中47例的术后进流食时间(7.2±1.3)d,术后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1 d。 结论利用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是安全、可行的,是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33.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与衣原体属感染现状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衣原体属感染现状及支原体属耐药谱,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培养法进行支原体属鉴定、半定量计数和药敏试验;胶体金法检测衣原体。结果 1600例患者中检出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750例(46.88%),人支原体(Mh)感染10例(0.63%),Uu+Mh混合感染71例(4.44%),总检出率为51.94%(831例);男女性别阳性率分别为44.6%、56.7%;1600例中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Ct)的982例标本共检出沙眼衣原体198株,检出率为20.16%,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双重(或三重)感染率为11.1%(109例),其中Ct+Uu双重感染率为10.39%(102例),Ct+Mh双重感染率为0.20%(2例),Ct+Uu+Mh三重感染率为0.51%(5例);支原体属总药敏趋势显示,交沙霉素、米诺霉素、多西环素有较高的抑菌能力。结论永州地区支原体属感染率高于衣原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双重(或三重)感染率较高;支原体属以Uu感染为主;Mh多以Uu+Mh混合感染模式存在,且对喹诺酮类、红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极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永州地区致病菌的种属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降低耐药菌株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临床标本分离出的2208株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结果: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占24.59%,其它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等;主要革兰氏阴性细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有较高的耐药率;白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的敏感率分别达98.22%和97.7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98.37%和94.35%。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1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100%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除复方新诺明以外的试验抗生素基本耐药.结论:医院需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的最新动态,以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对手足口病伴发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部2010年4月至5月收治的79例手足口病患儿和30例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中乳酸脱氢酶(LDH)异常率72.15%,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异常率56.9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率44.30%,肌酸激酶(CK)异常率22.79%.与对照组比较CK-MB、AST显著增高(P<0.01),LDH明显增高(P<0.05),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发生,及早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检测胸腺鳞癌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杂合性缺失(LOH)发生频率,以探讨胸腺鳞癌MSI现象的合适微卫星(MS)位点.方法 选择5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9例肿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组织,提取DNA后用PCR扩增,6%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后进行MSI和LOH分析.结果 9例胸腺鳞癌均出现MSI或LOH.在所检5个位点中D6S1708、TP53、DM、D11S988和D8S136微卫星不平衡发生率分别为66.7%(6/9)、33.3%(3/9)、33.3%(3/9)、33.3%(3/9)和0%(0/9).D6S1708遗传学改变多为LOH(5/6),D11S988位点仅见于LOH.结论 D6S1708、TP53、DM和D11S988可以作为研究胸腺鳞癌微卫星的位点;微卫星不平衡可能在胸腺鳞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其与胸腺鳞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7.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是胸外科急症之一,往往会引起继发性肺萎缩和低氧血症,重则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心肌内直接注射血管形成素-1(Ang 1)重组腺病毒促进血管生长的作用及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用硝基四氮唑蓝大体标本染色观测血管形成素-1对高位双重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造成的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血管生长情况,48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单纯培养基(DMEM)组与半乳糖苷酶Z(LacZ)重组腺毒组,分别于冠状动脉结扎后心肌内直接注射血管形成素-1重组腺病毒,DMEM与LacZ重组腺病毒。第14天与第28天各组分别处死8只,以观测心肌梗死与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14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梗死心肌范围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目均无明显差异,术后28天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视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形成素-1能促进兔实验性心肌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成,减轻心肌梗死程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费用,探讨在不使用切割闭合器、超声刀、结扎锁等昂贵一次性耗材的条件下,完全胸腔镜(totally thoracoscopic surgery,TTS)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7月,用传统开胸手术器械行36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包括肺恶性肿瘤23例,肺良性肿瘤9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囊肿1例。右肺下叶14例,右中叶4例,右上叶3例,左下叶10例,左上叶5例。患侧胸壁做3个1.5~2.0 cm小孔,胸腔镜下用普通针线缝扎肺血管和支气管,用普通器械采取切开缝扎方式分离不全肺裂。结果手术时间170~365 min,平均242.3 min。出血220~1100 ml,平均426.3 ml,无死亡,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6.6 d。结论不使用昂贵耗材,在完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不仅可行,而且也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汉族人群D14S306、D1S818、D3S1338、LPL、F13B、F13A01、FESFPS和vWA等八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获得该群体的遗传学数据。方法:采用Chelex—100法从江苏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个体血标本122份中提取DNA。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检测。结果:这八个STR基因座在江苏地区汉族人群均具有遗传多态性,并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它们的个人识别率范围从F13B的0.6869到vWA的0.9285,非父排除率范围从F13B的0.2499到vWA的0.6026不等。结论:为应用这八个STR遗传标记在中国江苏地区汉族群体中进行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提供了概率计算依据和群体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