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提高生存率的价值。方法:对术前临床分期为ⅡB、Ⅲ期,无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禁忌证的8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综合治疗组,40例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5-氟尿嘧啶+顺铂)2个周期,同期进行放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剂量40Gy),放化疗结束后3~5周手术切除;对照组则采用单纯手术治疗。采用SPSS11.1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生存率分析。结果: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7.5%和90%;综合治疗组TNM分期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2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综合治疗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辅助性放化疗能显著提高食管癌根治性切除率,提高生存率,降低TNM分期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肝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12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60例。EN组术后24小时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总热量为105~126kJ/(kg.d),营养支持共7天。分别于术前,术后3、8天查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下降,术后第8天有所恢复,EN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都升高(IB),术后第8天,EN组TB、DB、IB降至术前水平,而PN组继续升高,明显高于EN组(P<0.05)。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于术后第3、8天均持续升高,但PN组较EN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肝脏合成蛋白,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有利于术后胆红素代谢。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和完全性。方法:50例准备常规开胸切除的肺癌患者先采用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随后再接受同组医师的开胸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对开胸后清扫的淋巴结单独标注、计数后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50例胸腔镜肺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后,开胸重新清扫淋巴结数共48枚,每例0枚~3枚,平均0.96枚。病理检查全部未查见癌细胞转移。结论:电视胸腔镜肺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是彻底的、完全的。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手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HVATS)行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 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采用HVATS方法施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12例,患者取左斜卧位,先开腹游离胃,左手经右侧腹膜外进入胸腔,辅助胸腔镜游离食管及肿瘤,将胃牵至颈部与食管残端吻合. 结果 12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94个,平均7.83个/例,淋巴结转移率为8.5%(8/94).手术时间为140~200min;平均失血量为200ml,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引流量为300~600ml;均在48~84h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术后乳糜胸1例均经对症治疗痊愈;无心肺及吻合口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10~15d.随访12例, 1例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11例患者均生存,其中3例尚能从事轻微劳动,8例生活能自理,未发现明显的手术后遗症或并发症. 结论 对中、上段食管癌外侵不明显、与血管粘连不严重以及低心肺功能的患者,采用HVATS进行根治性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该方法为部分在常规手术中可能存在较大风险的患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可靠、不影响治疗效果的选择.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选择性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1月至 2020年 6 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心接受食管鳞癌手术治疗的共计 212 例病例资料,2018 年 6 月之前接受胸导管结扎的 96 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 年 6 月之后接受选择性胸导管结扎的 116 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乳糜胸发生率的产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肿瘤部信位 。病理分期术前新辅助治疗 手术方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5.21% ,再次手术率分别为1.72%和1.04%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胸导管结扎安全、简单、有效,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胸导管的生理功能,减少了结扎后可能给患者带来的营养代谢问题。  相似文献   
36.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主要转移方式,根治食管癌的方法仍主要依靠彻底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994年第五届国际食管疾病会议根据食管癌切除清扫范围将术式统一分为4类:标准淋巴清扫;扩大淋巴清扫、全淋巴清扫、三野淋巴清扫(three fieldlymph node d issection,3FLND)。标准清扫即下纵隔、上腹部淋巴清扫,扩大清扫在前者基础上增加右上纵隔淋巴清扫;全清扫在扩大清扫基础上增加左上纵隔淋巴清扫;3FLND在全清扫基础上增加双侧颈部淋巴清扫[1]。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食管癌病人实施3FLND,相关文献报道显示,3FLND提高了食管癌的手术治…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比较手术切口持续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在肺癌开放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肺癌择期行开放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切口镇痛组和PCI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后最大深吸气量,动态、静态疼痛评分以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最大深吸气量的恢复过程中最大深吸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镇痛组和PCIA组在术后12h、24h、36h动态疼痛评分分别为(5.57±1.74 )分vs.( 6.47±1.43)分、(5.43±2.03)分vs.( 6.53±2.05)分、(4.43±1.70 )分vs.( 6.43±1.96)分,切口镇痛组动态疼痛评分低于PCIA组(P<0.05)。切口镇痛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PCIA组(P<0.05):(25.13±5.619)h vs.( 32.97±6.344)h。切口镇痛组术后头晕头痛(P=0.024)等副反应发生率低于PCIA组。结论: 两种镇痛方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切口局部持续镇痛模式安全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9.
目的:回顾分析 23 例行手术治疗的 Castleman's 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治疗 Castleman's 病的效果。 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 2003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行手术治疗的 23 例 Castleman's 病患者的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中经验和手术后效果。结果:该组患者中发病平均年龄(40.5±16.5)岁,主要症状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病变部位分布于全身多处,其中颈部单发 7 例、颈部多发 2 例、纵隔 8例、腹腔 2 例、腹股沟 2 例、腋窝1 例、颈和胸两处病变 1 例。病变最大径中位数 5.45(1.8~14)cm。所有患者都行肿瘤切除手术,其中 1 例出现术中大出血,术中予以积极输血和止血治疗后,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显示:21 例为透明血管型,2 例为浆细胞型,截止 2022 年 7 月,已随访 36~228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 110 个月,2 例患者局部复发,无死亡患者。结论:Castleman's 病临床上罕见,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容易被误诊。对于可切除的局灶型 Castleman's 病,无论其病变位置,首选的治疗方式都为手术切除,手术后复发率低,患者可长期生存。对多中心型 Castleman's 病,综合治疗是主要方法,但在患者全身症状较轻、无绝对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手术治疗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备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