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88篇
  免费   1372篇
  国内免费   372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1432篇
内科学   411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95篇
综合类   5289篇
预防医学   755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2736篇
  10篇
中国医学   17172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79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639篇
  2020年   644篇
  2019年   637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671篇
  2016年   697篇
  2015年   799篇
  2014年   1496篇
  2013年   1334篇
  2012年   1603篇
  2011年   1710篇
  2010年   1468篇
  2009年   1310篇
  2008年   1296篇
  2007年   1207篇
  2006年   1102篇
  2005年   1146篇
  2004年   1091篇
  2003年   1201篇
  2002年   1008篇
  2001年   952篇
  2000年   689篇
  1999年   658篇
  1998年   653篇
  1997年   593篇
  1996年   635篇
  1995年   481篇
  1994年   408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分析和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哮喘控制测试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哮喘控制测试分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峰值流速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峰值流速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从Dusp9介导的肝脏ASK1-JNKp38信号通路角度探讨当归芍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及造模组50只.造模组予高反式脂肪酸高果糖饲料复合高糖饮水诱导10周,正常组同期予正常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SK1抑制剂组和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分别每日灌胃给予1.29、2.58、5.16 g/kg体质量的药液,ASK1抑制剂组每日灌胃给予30 mg/kg体质量ASK1抑制剂,正常组、模型组小鼠以等量饮用水灌胃,连续6周,此期间各组继续给予相应饲料及饮水.实验第16周末,各组小鼠腹腔注射麻醉后取肝组织,采用PCR检测肝组织Dusp9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Dusp9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Dusp9、p-ASK1、p-JNK以及p-p38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肝组织Dusp9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p-ASK1、p-JNK、p-p38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Dusp9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呈现剂量依赖性.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p-ASK1、p-JN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中、高剂量组p-p38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组p-ASK1表达明显低于中、低剂量组(P<0.01);随着剂量升高,p-JNK表达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中剂量组p-p38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可通过Dusp9介导的肝脏ASK1-JNKp38信号通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此通路可能是当归芍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所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是AD的典型病理特征,直接参与AD的发生发展。因此,AD的治疗可从调节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入手。中医学认为“痰浊”是导致AD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正气亏虚,痰浊蒙窍”是AD的核心病机。“痰浊”与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密切相关,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可归属“痰浊”的范畴。化痰开窍与减少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在AD的治疗中有不谋而合之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细胞内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参与AD进程中磷酸化Tau蛋白的降解。UPS功能受损是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和AD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中医“痰”的视角认识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探讨中医“痰浊”与现代医学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的相关性,并从UPS视角提出益气化痰开窍法治疗AD的作用机制假说,推测UPS可能是远志散益气化痰开窍干预AD的主要途径,精确调控UPS可能是未来研究防治AD的新视角,为科学阐释通过调控UPS蛋白降解途径治疗AD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4.
朱慧敏 《河南中医》2019,39(6):886-889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和神经功能指数(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FNFI)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 92%,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40. 43%,观察组有效率为95. 74%,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61. 7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FNFI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GDNF、NG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就诊的10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3例。A组给予氟罗沙星治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红藤败酱散加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免疫球蛋白M水平和免疫球蛋白A水平;并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A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6.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归于"脉痹"范畴,"瘀血流注四肢或注股间,同行如椎刺或两股肿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该病明确命名为"股肿"。中医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结合辨证论治及中医特色疗法,包括中药熨烫、涌泉穴温和灸、中药外敷、芒硝冰片散外敷、穴位贴敷、按摩、汤剂口服等多种手段,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未病先防。临床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因人因病,以预防DVT发生为主,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对细菌性角膜炎模型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对照组以及空白组,每组12只大鼠。采用细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症状评定观察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的疗效,通过细菌清除率、角膜细菌菌落计数,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角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及CD4+/CD8+的水平讨论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的作用机制。结果:1)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可降低细菌性角膜炎性反应状评分,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角膜基质层的病理结构;2)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可提高细菌性角膜炎模型鼠外周血血CD4+、CD8+的表达水平,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CD4+/CD8+比值相对稳定,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能有效改善细菌性角膜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外周血中CD4+,CD8+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制备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观察远志散对模型大鼠胃促生长素(Ghrelin)表达水平的调控,探讨其防治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1.02 mg·kg~(-1)),远志散高、中、低剂量组(12,6,3 g·kg~(-1)),每组20只,雌雄各半。除假手术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连续灌胃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进食量。灌胃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留取全脑和胃体胃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Ghrelin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穿越站台次数、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及运动路程均显著减少(P0.01),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胞核固缩,雌雄大鼠进食量明显下降(P0.05,P0.01),海马CA1区、胃黏膜组织中Ghrel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远志散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5,P0.01),穿越站台次数、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及运动路程均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细胞数目与形态有明显改善,远志散高、中剂量组雌雄大鼠每日进食量显著增加(P0.05,P0.01);远志散各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胃黏膜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远志散能够有效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每日进食量,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海马CA1区及胃黏膜组织Ghrelin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9.
40.
张亚平  冯茜  干洪洲 《世界中医药》2020,15(8):1175-1178
目的:探讨养阴利咽饮与玉液散吹喉对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养阴利咽饮与玉液散吹喉治疗,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命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的76.27%(P<0.05)。治疗后2组咽痛、干咳、咽黏膜充血水肿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唾液中SIgA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养阴利咽饮与玉液散吹喉联用可降低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升高唾液中SIgA含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