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人眼直肌Pulley系统胶原成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晓梅  赵堪兴 《眼科新进展》2007,27(10):721-724
目的 研究人眼直肌Pulley系统胶原的组成成分及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5个新鲜尸体眼眶,整体固定包埋,进行全眼眶连续冠状切片(4μm).相邻层面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后,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4条直肌Pulley及Pulley连接带(Pulley band,PB)的胶原组成及分布特点,并用MIAS-2000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 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4条直肌Pulley及PB中含有大量黄红色的I型胶原纤维及少量绿色的Ⅲ型胶原纤维.经图像分析,内直肌组Pulley中Ⅰ型胶原含量最高,内直肌-下直肌组PBⅢ型胶原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组,各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力学特性密切相关的Ⅰ型胶原纤维及Ⅲ型胶原纤维作为眼直肌Pulley及PB胶原的主要组织成分,对眼球在功能眼位维持双眼视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2.
几丁糖预防腹膜粘连抑制胶原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几丁糖在胶原基因表达及预防大鼠腹膜粘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回肠浆膜均一缺损的腹膜粘连模型 ,关腹前注入乳酸Ringer液或几丁糖 ,术后 14天进行粘连评分。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各粘连组织标本Ⅰ型胶原基因mRNA的表达 ;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 -偏振光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来观察和分析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在粘连组织中的分布及染色表达面积。结果 :与正常腹膜和乳酸Ringer’s液组相比 ,几丁糖组大鼠的粘连显著减轻 ,Ⅰ型胶原基因mRNA的表达减弱 ,Ⅰ型胶原形成减少 (P <0 .0 1) ,Ⅲ型胶原在各组间无差别 (P >0 .0 5 )。结论 :胶原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在粘连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几丁糖能抑制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减少Ⅰ型胶原的合成 ,从而减轻粘连的程度  相似文献   
33.
2种骨切片硫堇-苦味酸染色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切片的染色法有多种,其中硫堇苦味酸染色法是比较常用的染色方法,但书中及各实验室的染液配制及染色方法不尽相同[1~4],因此我们对2种硫堇染液和2种脱水、透明方法做了一些比较和探讨,以便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在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磨牙移动模型 ,分为对照组和术后 1、3、5、7、10、14d组 ,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中Ⅰ、Ⅲ型胶原的分布和构成 ,以图像分析系统分析Ⅰ、Ⅲ型胶原相对含量的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牙周组织主要由Ⅰ型胶原构成 ,牙齿受力后 ,张力侧牙周组织中Ⅲ型胶原含量相对增加 ,且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牙周组织在正畸力的作用下Ⅰ、Ⅲ型胶原的分布和构成发生了变化 ,Ⅲ型胶原在牙周组织改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及药物等原因造成新生儿肾脏的损害,肌酐作为肾小球功能重要指标之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目前肌酐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碱性苦味酸法和氧化酶法两种,由于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较高和标本易溶血,不同与成年人的标本。本文用两种方法对新生儿血肌酐的检测对比,评价对新生儿肌酐检测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6.
试验了5个系列,共50种不同浓度的肌酐测定试剂配方。推导了Jaffe反应连续监测血清肌酐苦味酸与氢氧化钠匹配浓度的函数关系。据此设计的方法,效果良好。具有试剂筒便,灵敏高,线性关系良好,非肌酐物质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7.
建立了一种使用K3Fe(CN)6清除胆红素对手工操作测定肌酐的负干扰的方法。在0.3ml血清中加入2mmol/L K3Fe(CN)60.3ml,预先作用5min后,再行肌酐测定。382.6μmol/L胆红素的负干扰被有效清除。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8.
目的用酶法和苦味酸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血清肌酐,进一步了解两种不同方法在不同肌酐浓度和不同干扰物存在时结果的差异。方法分别用酶法和苦味酸法测定308例血清标本的肌酐水平。结果两种测定方法在肌酐各个水平段相关性良好,但苦味酸法在低值组明显高于对应的酶法测定组;在中、高值组,两法测定值无显著差异。结论Jaffe方法测定肌酐的主要缺点是特异性差,反应受许多非特异性“色源”物质(如丙酮酸钠等)的干扰,其误差可达到20%。以肌氨酸氧化酶偶联的肌酐测定方法,其特点是专一性强、准确度高,酶法从方法学上克服了肌酐测定中干扰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血清肌酐测定在临床上对于因肾小球高度病变而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肾炎等肾脏疾病以及尿毒症的诊断治疗、观察都是一种必需的临床生化检查项目。传统测定血肌酐大多采用各种改良的Jaff′s法[1~ 4 ] ,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的缺点 ,主要是难以消除假肌酐的干扰[5] ,使得测定值与真值之间存在差异 ,且方法之间无可比性。作者就肌酐的酶法测定及其干扰因素作了研究 ,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来本院行健康体检 ,肝、肾功能均正常的健康成人 2 4 3例 ,其中男 138例 ,女 10 5例 ,年龄 18~ 60岁。抽血后 30min内分离…  相似文献   
40.
改进的苦味酸试纸法定性测定酒中氰化物的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标GB/T5 0 0 9.36 - 1996中规定苦味酸试纸法作为粮食中氰化物测定的定性试验 ,使操作者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作为基层检验工作者 ,当大量市场调查展开时 ,巨大的工作量及要求结果的紧迫性 ,往往使预试验显得非常重要。由于酒中氰化物国家标准较高 ,苦味酸试纸法的灵敏度能满足要求 ,笔者将苦味酸试纸法应用于酒中 ,作为氰化物测定的予试验 ,发现结果的假阳性率非常高 ,偶而也有假阴性样品 ,效果很差。干扰主要来源于酒中的醛类及SO2 残留 ;另外 ,水浴加热操作中 ,由于温控不好 ,大量水蒸汽有时也将试纸条上试剂淋洗下来 ,使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