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2篇
  免费   636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018篇
内科学   73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064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1篇
综合类   3131篇
预防医学   5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95篇
  40篇
中国医学   161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00篇
  2022年   496篇
  2021年   691篇
  2020年   759篇
  2019年   911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549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498篇
  2012年   561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583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424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采用氨茶碱治疗的56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64例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及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出生28 d后,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好转时间、肌张力好转时间、原始反射好转时间、一般反应好转时间、用药前3 d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6/56),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暂停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促进患儿呼吸恢复正常,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减轻脑神经损伤,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益肾通脉方颗粒剂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予以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0例增加益肾通脉方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进展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进展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烯醇化酶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肾通脉方颗粒剂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通过改善急性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临床进展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19年11月收治的2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SE、GFAP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SE、GF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CA、PCA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CA、PCA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对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和洼田饮水试验(WST)评价吞咽功能,使用Flex comp系统采集图像检查吞咽过程及sEMG波幅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GUSS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WST评分、吞咽时间、hs-CRP水平、IL-6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可改善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吞咽功能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颅内动脉管壁及斑块特点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 方法 收集51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扫描。根据脑梗死发病后72 h内患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non-END组,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管壁及斑块的差别。 结果 END组患者的斑块长度较non-END组更短[6.35(9.54) vs 10.75(9.73),P<0.05],END组血管重构指数低于non-END组[(0.917 3±0.146 8) vs (1.010 9±0.125 1),P<0.05],END组负性重构的比例高于non-END组[56.52% vs 28.57%,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END与血管重构及斑块长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的表达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脑水肿程度、神经功能损伤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HICH患者12例为HICH组,取其手术时的血肿液和外周血,测量患者手术前的脑出血体积、水肿体积,同时进行GCS及NIHSS评分,发病3个月后进行mRS及NIHSS评分。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收集12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取其空腹外周血,利用ELISA方法检测HICH患者血肿液、外周血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7的浓度。根据HICH组血肿液中CD47的浓度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析CD47的表达与HICH患者脑水肿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ICH患者的血肿液中CD47的浓度高于患者外周血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0.0001)。CD47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相比,HICH病灶周围水肿程度明显较重、GCS评分明显较低、NIHSS评分明显较高(P<0.05);发病3个月后mRS评分明显较高、NIHSS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 HICH后血肿液中的CD47表达明显升高,并且浓度越高脑水肿体积越大、神经功能损伤越重、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越重,即CD47表达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究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患者rt-PA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01-2019-04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时间窗内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二者短期预后及不良事件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比较二者对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结果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在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相对较低。结论轻型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的72例作为对照组,将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血栓通治疗的7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指标GFAP、NPY、TM、NSE、NGF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ABA、BDN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