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ZNF569,并鉴定其在哺乳动物COS-7细胞系能否正确表达.方法:把ZNF569基因ORF定向克隆入带有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ZNF569,脂质体介导将pEGFP-ZNF569转染入哺乳动物COS-7细胞,以一步法RT-PCR检测其在哺乳动物COS-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ZNF569,并在COS-7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融合荧光蛋白.RT-PCR检测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与ZNF569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相符,确实源于重组质粒转录后的mRNA.结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ZNF569的成功构建及在体外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ZNF569在心发育过程中的信号调控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2.
探讨Periostin表达对体外鼻咽癌(NPC)细胞侵袭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纯化的鼻咽癌间质和正常鼻咽黏膜间质、鼻咽癌低转移潜能细胞系6-10B和高转移潜能细胞系5-8F及NIH 3T3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的表达水平。应用阳性脂质体法将pCMV-neo-Periostin质粒瞬时转染到NIH 3T3细胞,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NIH 3T3细胞中Periostin的表达水平,利用Boyden小室穿膜侵袭实验检测Periostin蛋白对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法检测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的影响。 结果 Periostin在纯化的鼻咽癌间质中高表达,在纯化的正常鼻咽黏膜间质中及高转移细胞系5-8F中弱表达,在低转移细胞系6-10B及NIH 3T3细胞中不表达。瞬时转染过表达Periostin的NIH 3T3细胞中Periostin的表达明显增强。Boyden小室实验提示,分泌蛋白Periostin可明显增强鼻咽癌细胞6-10B的体外侵袭能力,转染组穿膜的细胞数与空白对照组及未转染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P<0.01);转染组与6-10B细胞共培养后,培养上清中MMPs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结论 Periostin 蛋白能增强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MP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3.
将8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颈椎牵引加电脑中频疗法;治疗组45例,予颈椎牵引加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表明对照组优19例,良13例,中7例,差3例,优良率76%;治疗组优22例,良18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8.8%,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16.5±3.1)d,治疗(组(12.3±2.8)d,颈椎牵引加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程短,见效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人胚胎骨发生及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1~36 W人胎儿股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布和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VEGF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新生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及骨髓细胞也呈阳性反应;骺软骨钙化区肥大的软骨细胞为VEGF阳性反应,但其它区域的软骨细胞中无VEGF表达。结论VEGF在胚胎发生时期在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表达,说明VEGF在人胎儿骨发生及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活化对缺氧/复氧(H/R)损伤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是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具有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般特征。将PC12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处理后复制H/R损伤的神经细胞模型;H/R损伤PC12细胞分别予以AT2R拮抗剂(PD123319)、AT2R激动剂(CGP42112)进行处理,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Bax、Bcl-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PC12细胞经40mmol/LNa2S2O4处理1 h后,MTT法检测的细胞存活率约为55~60%,提示复制H/R损伤模型成功;H/R损伤PC12细胞经CGP42112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增高,而Bax mRNA 表达下调,Bcl-2 mRNA 表达上调;而PD123319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 Bax mRNA 表达上调,Bcl-2 mRNA 表达则下调。结论AT2R活化可改善H/R损伤的PC12细胞的生长,其机理可能与其上调Bcl-2/Bax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生精细胞的凋亡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隐睾下降固定后生精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雄性SD大鼠(22日龄)随机分为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右侧隐睾模型。术后12天将隐睾组大鼠随机分为隐睾对照组和隐睾固定组,建立隐睾下降固定模型。术后第24天脱颈椎处死大鼠,取血清测定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各组大鼠右侧睾丸生精上皮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右侧睾丸组织eNOS、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隐睾对照组血清中NO浓度、NOS活性以及生精细胞凋亡率最高,隐睾固定组则高于假手术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隐睾固定组中eNOS和iNOS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睾丸生精上皮中仅有eNOS和iNOS的弱表达,而隐睾固定组生精上皮中两者均有较强表达。结论: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睾丸生精功能的改善与生精细胞凋亡减少有关。NO是隐睾下降及固定后生精细胞仍过度凋亡的重要生物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是否可通过PPARα/HOXA10通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 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10)和PCOS模型组(n=40)。用来曲唑[1 mg/(kg·d)]建立PCOS大鼠模型后,再随机分为4组(n=10):模型对照组(PCOS),APN干预组(PCOS+APN)、APN联合PPARα抑制剂(GW6471)干预组(PCOS+APN+GW)及APN联合玉米油溶剂(vehicle,VEH)对照组(PCOS+APN+VEH);后3组大鼠均给与APN[10μg/(kg·d)]干预20 d。在给APN的第11天,PCOS+APN+GW组同时给与GW6471[1 mg/(kg·d)]作为阴性对照,PCOS+APN+VEH组同时给与vehicle(0.1 mL/d)作为阳性对照。检测大鼠动情周期、卵巢和子宫指数及其形态学变化、血清激素及生化指标的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α和HOXA10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合笼实验观察大鼠的妊娠情况。结果 与CON组比较,PCOS组大鼠...  相似文献   
38.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为了解决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抽象、微观、晦涩难懂、易混淆的形态学教学难题,通过多年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法,总结出互动式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实施中的应用措施及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体会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生精细胞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5只雄性SD大鼠建立单侧隐睾模型.术后12d将隐睾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隐睾固定组、隐睾固定+生理盐水组、隐睾固定+L-NAME组,建立隐睾下降固定模型.术后分别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L-NAME.术后第12d于腹腔内给药后2h大鼠尾部采血,取血清测定NO含量及NOS活性.术后第24d脱颈椎处死大鼠,TUNEI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右侧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53的表达.结果 隐睾固定+L-NAME组血清中NO浓度、NOS活性以及生精细胞凋亡率及p53的表达低于隐睾固定组和隐睾固定+生理盐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最低,低于其它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NAME降低隐睾下降固定后NO的产生,降低p53的表达,减少生精细胞凋亡,提示NOS抑制剂能促进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的睾丸提高生精能力.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p53、p63在SD大鼠隐睾中的表达及其在隐睾所致生精障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本实验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单侧隐睾模型.术后7天脱颈椎处死大鼠,留取各组大鼠双侧睾丸称湿重,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各组睾丸生精上皮形态,免疫组化分别检测p53、p6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7天,与正常侧睾丸相比,隐睾侧睾丸重量明显减轻,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生精细胞与精子的数量减少,可见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显示p53在各组睾丸的生精小管的各级生精细胞的胞质中均有表达,尤其是在精母细胞胞质中,但在隐睾中表达最强;p63在假手术组表达较少且较弱,而在隐睾组中表达较多且较强.结论 隐睾能导致睾丸内p53、p63表达增高,从而促进生精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