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目的 了解山东省疟疾流行区二类县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统一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山东省5个二类县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结果 共调查中小学 生1 884人, 疟疾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5.9%, 其中54.7%的学生知晓疟疾的传播途径, 31.5%的学生知道预防疟疾的有 效方法。不同疟疾流行区学生疟疾防治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72.245, P<0.01), 而不同性别、 不同学段学生疟 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3.064、 3.790, P均>0.05)。结论 结论 山东省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尚处于 较低水平, 应加强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单县疟疾疫情, 掌握疟疾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 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收集2002-2011年单县疟疾病疫情相关资料, 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2002-2011年单县共报告疟疾125例, 年发病率为 0.18/10万~2.00/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浮岗、 黄岗及曹庄3个乡 (镇), 占病例总数的60.80%。本地感染121例, 外地感染 输入4例, 均为新发间日疟病例。流行季节为6-10月, 7-9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病例多于女性; 年龄1~83岁, 以46~60 岁发病较多。结论 结论 单县近10年来疟疾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南部3个乡 (镇) 为防治重点区。加强流动人口及蚊媒监 测, 加大防治宣传力度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3.
1960年代,山东省人群钩虫感染率多在20%~40%,个别地区高达61%以上。为进一步掌握钩虫病在全省的流行状况,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的通知》,我们于2001~2003年,对在流行钩虫病的10个县(市、区)进行了钩虫病调查。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目的 了解鲁西北地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相关认知状况, 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方法 方法 以分层多阶段抽样法从济南、 德州、 聊城等3市随机抽取18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Kato? Katz) 检测调查点内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12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 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相关认知行为因素状况。 结果 结果 Kato?Katz共检测6 366人, 总感染率为0.28% (18例)。透明胶纸 肛拭法共检测3~12岁儿童895人, 感染率为5.70% (51例)。共入户调查2 915人, 居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 26.72%; 饭前洗手、 便后洗手、 生吃瓜果蔬菜洗净、 不喝生水等4种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5.42%、 42.87%、 43.54%、 83.04%。3~12岁儿童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2.24%; 饭前、 便后洗手行为形成率分别为47.04%、 30.44%。 结论 结论 鲁西北地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 而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居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较 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目的 总结输入性恶性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对2007年1月-2013 年2月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收治的13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138例病人全部来自非洲 国家, 临床表现以发热、 头痛、 乏力、 肝脾肿大为主, 实验室检查多有红细胞、 血小板计数降低, 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有 36.96%的病例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 肾炎、 肝炎等。采用蒿甲醚、 伯氨喹、 青蒿琥酯、 双氢青蒿素、 双氢青蒿哌喹片等抗 疟药治疗及对症治疗后, 近期治愈率为98.55%, 远期治愈率为94.93%, 未愈1例, 死亡1例。结论 结论 青蒿素类仍是最有效 的抗恶性疟药物, 但部分病例因体内疟原虫对该药存在抗药性或敏感性下降而复燃。应重视重症疟疾的早期抗疟及对 症治疗, 以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6.
2010年山东省共报告疟疾117例, 年发病率为0.13/10万。发病数最多的县 (区) 为单县, 23例疟疾均为本地感染病例; 其次为岱岳区, 6例病人均为非洲务工返回人员。全省共血检发热病人296 230人次, 阳性率为0.03%; 疟疾休止期服药101人, 服药率为95.28%, 正规服药率100%, 现症病人正规治疗率100%。处置疟疾疫点73处, 室内外滞留喷洒51.98 hm2 。山东省疟疾疫情处于稳定下降期, 但仍应加强流动人口及蚊媒监测, 防止疫情回升或暴发。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鲁南慢性丝虫性乳糜尿、象皮肿病例的发病特点,为做好慢性丝虫性乳糜尿、象皮肿患者的照料救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对1995~2004年10年间确诊的504例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504例晚期丝虫病住院患者,以枣庄、济宁、临沂三地市居多;年龄13~87岁,60~组最多;农民最多,占89·29%,多为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病程1月~60年,20年~组患者最多。乳糜尿428例,女性偏多(53·97%);象皮肿76例,男性偏多(61·84%);病变发生在右下肢最多,占51·32%,轻中度病情较多,占72·37%。血总蛋白<60g/L者占43·33%,其中乳糜尿患者占90·77%;Hb<120g/L者48·10%,乳糜尿患者占87·92%;乳糜定性试验阳性者93·46%,尿蛋白定量1~5g/L者最多,占75·93%。428例乳糜尿住院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312例30d内即时治愈出院;76例象皮肿患者,61例于50d内基本治愈或显效出院。结论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已处于较低水平,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理想的治疗方法及措施,治疗慢性丝虫病患者,减轻患者症状或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索符合山东省省情可持续发展的土源性线虫病防控策略,通过实施以减轻该病的流行和危害程度。方法山东省卫生厅主导全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控管理工作,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负责全省防治规划的实施和技术指导,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本辖区开展土源性线虫病防控工作。以《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为指南,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制定防控策略,采取常规防治与重点地区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开展土源性线虫病防控工作。结果2003年,山东省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8.26%。2007-2009年,全省共计9个市74个县3 115 194人服药驱虫。县级开展健康教育覆盖人口39 866 923人次,市级开展健康教育覆盖人口34 730 663人次,省级开展健康教育覆盖人口32 000人次。2009 年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8.05%。2009 年7 个重点县(市)共计检查6 581 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7.61%。3年开展省级专业人员培训30次,培训人员2 130人次,各市举办培训班52次,培训人员3 110人次;各县举办培训班403次,培训人员12 789人次。2009年全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至7.10%,较2003年下降了61.12%,达到了《防治规划》下降40%的目标要求。结论 山东省3年土源性线虫病防控实践证明,政府重视、资金保障、专项健康教育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常规防控与专项防控相结合、各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防控机构各司其职开展工作等多措并举,是有效的土源性线虫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对山东省14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收集14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检测(RDT)、血涂片镜检、NP-1993常规巢式PCR鉴定和卵形疟原虫wallikeri(P. ovale wallikeri)亚种的特异性PCR检测。PCR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14例患者RDT检测结果:泛疟原虫(非恶性疟)阳性12例,阴性2例;镜检结果,13例卵形疟原虫,1例间日疟原虫;NP-1993常规巢式PCR结果,14例样本4种疟原虫引物扩增结果均为阴性。P. ovale wallikeri亚种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14例样本均能扩增到P. ovale wallikeri亚种特异性条带780 bp。Blast分析测序结果,检索结果为P. ovale wallikeri亚种。结论 14 例镜检阳性、NP-1993常规巢式PCR检测阴性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均确诊为P. ovale wallikeri亚种感染。  相似文献   
40.
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抗弓形虫全抗原、天然P30、重组P30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抗原提纯、弓形虫病诊断及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弓形虫全抗原、天然P30、重组P30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稳定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法测定McAb亚类和效价;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特异性鉴定;Giemsa染色观察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利用电镜及IFAT观察McAb对弓形虫的杀伤作用及其作用位点。结果筛选出3株(4810、283、1H6)特异性较好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83、1H6产生的MeAb与弓形虫全抗原的阳性反应带均在30kDa处,4810反应带主要在22kDa处;283,1H6,4810MeAb的效价(ELISA)分别为:1:102400、1:51200、1:12800;283、1H6为IgM,4810为IgG2b;3株细胞的染色体数均在100条以上。电镜观察到McAb作用后的弓形虫虫体聚集、肿胀,表面出现缺口和空洞,虫体变形破碎、膜变厚。抗弓形虫全抗原及天然P30的McAb能准确识别重组体pET-30a—ROP2、pET-30a-P30的表达蛋白。结论抗弓形虫全抗原、P30抗原的McAb均对弓形虫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能准确识别P30抗原,可应用于弓形虫病诊断、抗原鉴定及亚单位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