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31.
目的 评估球结膜下缝合小鼠尾韧带(RTL)对单纯病疹角膜炎(HSK)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从杀死的小鼠身上取下尾部韧带,浸泡于75%酒精液中。然后,缝入球结膜下,距角巩膜缘2mm,沿角巩膜缘绕缝1周。术后观察13月至12年。结果 所有病人都有刺激症状,特别是在活动期。刺激症状多在半月内逐渐减弱或消失最长延续26天。4到14月后RTL被局部组织吸收。116位病人中98位术后观察3年,总有效率为84%。在2年内无复发。结论RTL缝合治疗HSK,操作安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2.
胸壁钝性创伤所致的连枷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常因疼痛致胸壁肌肉紧张,产生低氧血症、肺内分流增加及肺炎。良好的止痛可使病人进行深呼吸,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本文对硬膜外与胸膜腔置管注药止痛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选择累及3根肋骨以上的单侧多发性肋骨骨折或  相似文献   
33.
<正> 腹腔镜手术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1994年8月~12月间共施腹腔镜手术58例。其中12例在围腹腔镜术间发生下肢浅表静脉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4.
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创伤病人死亡的二个潜在因素.但DVT和非致命PE发作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因而其发生率目前尚不清楚.据权威估计,复合创伤病人DVT的发生率约为20%,故建议采取预防措施.但迄今为止,仍无安全有效的方法.作者就复合创伤后血拴形成及其预防进行了研究.复合创伤病人113例,随机分成二组,分别用连续捆绑加压装置(SCD,共76例)及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LDH,共37例)来预防DVT和PE;并用B超定期监测股静脉血流.对于不明原因的去O_2饱和血症或临床怀疑有PE可能时,监测SPO_2并行通气/灌注肺扫描或肺血管造影检查.当证实有DVT或PE时,立即用肝素治疗.113例复合创伤病人,平均年龄38±18岁,多数病人合并骨折.共发现12例(10%)血栓栓塞,其中5例为下肢DVT,4例为PE但无DVT,3例同时有DVT  相似文献   
35.
无痛导尿管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导尿管源性躁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新型一次性无痛导尿管对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期患者导尿管源性躁动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例全麻下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00)在全麻诱导后用新型一次性无痛导尿管行导尿术,对照组(n=100)则用普通气囊导尿管行导尿术,比较2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因导尿管所致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及导管脱出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后者导尿管源性躁动发生率、躁动程度明显高于前者(P<0.01).结论 全麻诱导后置导尿管可显著增加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新型一次性无痛导尿管能有效预防苏醒期导尿管源性躁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预防成人气管插管拔管后喉喘鸣和再插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文献报道成人气管插管拔管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预防气管拔管后喉喘鸣和再插管发生率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并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患者共1717例,其中糖皮质激素预防组884例,0.9%氯化钠溶液安慰对照组833例。3篇文献应用气囊放气漏气量预测喉喘鸣高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篇未进行喉喘鸣高风险患者筛选。拔管前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能降低患者拔管后喉喘鸣发生率(RR 0.37,95%CI 0.21~0.64);减少拔管后再插管发生率(RR 0.40,95%CI 0.25~0.63),但不能降低未进行喉喘鸣高风险评估亚组患者拔管后喉喘鸣发生率(RR 0.39,95%CI 0.13~1.21)。结论对成人喉喘鸣高风险患者建议在拔管前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拔管后喉喘鸣和再插管发生率,其作用与糖皮质激素预防使用的开始时间和使用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系统性评价瑞马唑仑在内镜检查中镇静效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进行比较。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收集了内镜检查中瑞马唑仑用于镇静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从2018年起瑞马唑仑获批准于临床试验开始到2022年4月。搜索策略包括以下变量关键字:瑞马唑仑、胃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通过Rev Man5.4软件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和对收集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0项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的随机对照研究,共有2076 名患者纳入分析。结果表明,瑞马唑仑镇静效应优于咪达唑仑[OR = 0.03, 95% CI: (0.02, 0.05),?I2?= 0%,?p?< 0.00001];逊于丙泊酚[OR = 11.32, 95% CI: (2.12, 60.56),??I2= 0%,?p= 0.005]。瑞马唑仑起效时间较丙泊酚慢,较咪达唑仑快;但苏醒时间快于丙泊酚和咪达唑仑。与咪达唑仑相比,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的低血压、心率减慢、低氧血症和注射痛发生风险更低,但恶心发生风险升高,二者呕吐发生风险无差异。结论 瑞马唑仑用于内镜检查时,其镇静效应和起效时间优于咪达唑仑,但不及丙泊酚。苏醒时间快于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瑞马唑仑对呼吸瑞马唑仑对呼吸、循环抑制发生率低于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相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8.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方式,目前提倡肺保护通气策略,用小潮气量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1].在此基础上的定期肺复张(RM)是恢复肺通气均一性最为有效的方法,定期的俯卧位通气可改善下肺区陷闭肺泡的通气[1].重症甲型H1N1流感致ARDS产妇,肺部渗出严重,氧合差.笔者用上述方法治疗1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40.
本文旨在观察重比重利多卡因脊麻时加用新斯的明、吗啡或小剂量新斯的明吗啡合剂对下肢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