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4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50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685篇
内科学   34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96篇
特种医学   2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519篇
综合类   1298篇
预防医学   589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525篇
  3篇
中国医学   476篇
肿瘤学   1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直肠癌手术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明显提高,而肠道功能障碍是困扰保肛术后患者的主要问题。目前研究从解剖、生理及动力学角度分析排粪功能改变的机制,认为肠道功能障碍与术后解剖改变、神经损伤以及括约肌功能受损等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直肠癌术后肠道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和发生机制,并阐述术后肠道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对预防和治疗术后肠道功能障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为了评价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与ICD-10、DSM-Ⅳ之间在临床应用中的一致性及其差异,检验CCMD-2-R的效度,本文选取50例临床诊断确定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病人,通过SCAN检查与参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病史,然后分别用CCMD-2-R、ICD-10、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去诊断,比较它们在框架内容、亚型诊断频度、亚型诊断符合率与症状标准内容方面的一致性。发现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与临床经验诊断、ICD-10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K>0.75),与DSM-Ⅳ之间也有一定的一致性(K>0.40),提示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有良好的经验效度和平行效度。说明CCMD-2-R更加完善了我国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3.
目的:测定胃黏膜病变组织PCNA、BCL-2和BAX的表达,探讨其在胃黏膜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8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的不同胃黏膜病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中PCNA、BCL-2和BAX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结果:PCNA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强,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最高,而BAX的表达与BCL-2相反,在浅表性胃炎中表达最强,经相关性分析PCNA与BAX成负相关(r=-0.320,P<0.01),与BCL-2成正相关(r=0.430,P<0.01)。结论:胃黏膜病变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变化过程中,PCNA、BCL-2和BAX表达的异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和评估连续型和间断型多椎体骨折(MVFs)的诱因、损伤位置,以及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07-09—2010-04对77例MVFs进行了研究,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为新发MVFs(173节椎体)。评估了连续型和间断型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BMD)、受累椎体水平以及损伤诱因的不同。结果间断型MVFs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患者更多。通过双发射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连续型和间断型MVFs平均BMD分别为0.70和0.58 g/cm3,2组BMD差异显著。在34例间断型MVFs病例中,32例(94.1%)在胸腰椎交界处有椎体骨折。在连续型MVFs病例中,19例(44.2%)是由高能创伤所造成的,24例(55.8%)是由低能量或诱因不明创伤引起。结论间断型MVFs一般是由低能量外力所引起,并且通常发生在胸腰椎交界处。而连续型MVFs通常是由高能量创伤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5.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中上段胸椎(T6以上胸椎)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PVP治疗的12例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SVCF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61~83岁,平均74.5岁。骨折节段:T2 1例,T3 3例,T5 3例,T6 5例。受累节段椎体前缘平均压缩为68%(65%~72%)。腰椎骨密度T值为-3.8~-5.2,平均-4.2。术前胸背痛VAS评分为6.75±1.14分,ODI为(68.58±5.70)%,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为0.96±0.09cm,受累节段椎体后凸角为18.90°±1.03°。均行PVP,其中10例采用椎弓根入路,2例采用椎弓根外侧入路,所有患者均采取双侧穿刺置管。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0例经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时间为27~51min,平均41min;2例经椎弓根外侧入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2min。术中出血量为5~16ml,平均10ml。骨水泥注入量为1.7~2.8ml,平均为2.2ml。1例术前CT显示上终板裂口的患者术后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但无不适症状,未行特殊处理。术后2d,胸背痛VAS评分为3.17±1.03分,ODI为(33.00±17.5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为0.98±0.11cm,受累节段椎体后凸角为19.10°±0.99°,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1年,手术椎体未再发生骨折及塌陷,未发现相邻节段骨折。末次随访时,胸背痛VAS评分为3.75±0.85分,ODI为(32.33±17.11)%,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为0.97±0.12cm,受累节段椎体后凸角为19.08°±1.00°,与术后2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治疗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SVCF可以有效缓解胸背痛,但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恢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四种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 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 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7 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 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 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7 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 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 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5 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5 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7 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7 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4 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7 d四组被动活动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四组不良反应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局部浸润镇痛效果良好,有利于TKA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其疗效与CFNB+LIA+CCT无统计学差异,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髁间截骨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5月2010年10月本科行TKA术的患者107例(122膝)。使用深盘型后稳定假体62例(72膝),使用桩柱型后稳定假体45例(50膝)。对比两组术前、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测量膝关节ROM。[结果]两组术后与术前的KSS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盘型后稳定假体组有1例,术后出现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经过一期骨水泥旷置,3个月行二期翻修;桩柱型膝关节假体组有1例术中发生股骨外髁骨折,术中及时发现给予螺钉内固定,1例术后7个月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给予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术后随访X线片观察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固定性能等均显示良好,无松动、透亮线等异常表现。[结论]两种不同术式股骨髁间截骨膝关节假体行TKA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联合定量检测在诊断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21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同期膝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 ILMA)测定PCT水平,采用采用魏氏( Westergren)法测定ESR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与膝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患者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PCT、CRP、ESR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有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46.53、24.04、42.51,P均小于0.05)。结论 PCT、ESR及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对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二次手术干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药辅助治疗效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及评价抗抑郁药对FD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对符合FD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12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65)给予抗消化不良治疗:法莫替丁20mg,3次/d,多潘立酮(吗丁啉)5mg,3次/d,加服抗抑郁药舍曲林治疗;对照组(n=64)单给予相应的抗消化不良治疗,不加舍曲林;观察8周疗程。于入组时、4周末、8周末分别进行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疗效评定,分析FD与心理因素(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及心理因素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与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等因子分、HAMA总分及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211—0.337,P&;lt;0.05~0.01),治疗好转后相关性下降,尤以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研究组的疗效(86%)显著高于对照组(52%)(X^2=18.04,P&;lt;0.01);研究组的量表分下降幅度更大、显效更早(P&;lt;0.05~0.01)。结论:FD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抗抑郁药对FD有辅助治疗作用,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穴位按摩对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9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手术方式、围术期处理、术后治疗等均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当日给予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疗程5 d。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愈显率分别为93.4%,44.5%,治疗组术后胃肠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腹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穴位按摩对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