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5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800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4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3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1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目的探讨川芎⁃天麻配伍对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在大鼠脑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成川芎组、川芎⁃天麻(1∶0.25)组、川芎⁃天麻(1∶1)组,每组6只,建立血瘀型偏头痛模型。灌胃给药后,于大鼠脑内插入微透析探针,收集不同时间点脑透析液,UPLC⁃MS/MS法检测川芎嗪、阿魏酸含有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味药组比较,配伍组2种成分T1/2[川芎⁃天麻(1∶1)组阿魏酸除外]、MRT0~∞、Cmax、AUC0~∞升高(P<0.05,P<0.01);川芎⁃天麻(1∶0.25)组两者T1/2、MRT0~∞、AUC0~∞高于川芎⁃天麻(1∶1)组(P<0.05,P<0.01),川芎嗪Cmax降低(P<0.05)。结论天麻可提高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脑组织吸收程度,延长作用时间,减缓消除速率,增加蓄积,其作用强度与天麻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2.
33.
34.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头面部疾病,现在医学多采用特异性治疗药物跟非特异性止痛药物治疗。长期服药造成一定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初次记录头风摩散,该外治方的主要功效是用来治疗头风病,同时开创了摩顶膏法的先河。 摩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手法之一。记载摩法的古代文献颇多,可追溯至《素问.病能》曰;“摩之切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摩之、浴之。”并由此演绎出一系列实用手法。本文旨在探究摩法结合头风摩散治疗偏头痛的操作应用及其原理,进一步考究摩法与头风摩散结合治疗偏头痛的协同作用,以期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有关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Modified 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RCTs,共8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RR=1.26,95%CI(1.1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亚组分析显示,单纯应用丹珍头痛胶囊比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总有效率更高[RR=1.28,95%CI(1.19,1.39),P < 0.001],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丹珍头痛胶囊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RR=1.22,95%CI(1.10,1.36),P=0.000 3],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高于盐酸氟桂利嗪[RR=1.26,95%CI(1.17,1.34),P < 0.001]和加巴喷丁[RR=1.32,95%CI(1.10,1.57),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丹珍头痛胶囊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可能优于常规西药,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丹珍头痛胶囊可提高疗效。为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尚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RCTs。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7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口服硫酸软骨素钠片,0.6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川芎清脑颗粒,10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脑血流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58%,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头痛发作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MMP-9、VEGF、LPA水平,有利于脑血流速度改善。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六经头痛片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探究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六经头痛片中的18个入血及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借助MAS 3.0生物分子功能软件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获取相关通路并进行关联分析,最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六经头痛片"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的网络药理图。结果实验表明,18个化合物可通过72个作用靶标作用于88条通路,其中36个蛋白靶点和22条通路与偏头痛相关。结论六经头痛片可能通过干预与血管内稳态、炎症、神经中枢、免疫及激素调节等相关通路,起到疏风活络、利窍止痛的作用从而治疗偏头痛。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头痛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03例。观察组给予头痛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偏头痛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33例和联合组36例。单药组给予头痛宁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给予头痛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每月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均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86.11%,单药组有效率为77.42%,联合组优于单药组(P0.05);单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78%,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0.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大量研究结果提示偏头痛与心脏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存在相关性,但具体原理仍在研究中。有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3 倍,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而近年来研究结果提示,偏头痛尤其是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患者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病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然而偏头痛患者WML 与RLS 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